2025年的纠结:显卡升级的快乐,怎么就消失了?

如果你是多年的PC游戏老玩家,大概率还记得以前升级显卡时的兴奋感。往远了说,24年前从SiS6326升级到GeForce 2 MX,终于可以流畅玩《雷神之锤3》了;往近了说,4年前从GTX 1080升级到RTX 3080,终于可以在光追下享受优化稀烂的《赛博朋克2077》了。但这一切在2025年已然改变。若排除多帧生成技术(MFG)的加持,RTX 5000系列相较于上一代的性能提升实在乏善可陈——而即将到来的RTX 6000系列,恐怕也会是类似局面。

制程瓶颈:性能核心提升乏力

几年前,显卡性能的大幅飞跃主要依赖制程工艺的升级。比如英伟达的演进路径:帕斯卡架构(GTX 1000)采用台积电16nm工艺,图灵架构(RTX 2000)升级为优化后的12nm,安培架构(RTX 3000)则转用三星8nm。但如今,摩尔定律已难以为继,晶体管的缩小空间逼近物理极限,而显卡的晶体管密度早已处于极高水平。英伟达RTX 5000系列采用的是优化后的5nm工艺(AMD RX9000系列则为4nm)。


这并非意味着制程完全没有升级空间。比如未来的英伟达RTX 6000系列可能会转向更高效的3nm工艺(不得不说手机芯片还真卷),但仅靠制程迭代,很难带来以往那样的巨幅性能提升。当前的5nm工艺本身已是增强版本,其与3nm在密度上的差距,远不及我们过去熟悉的代际升级幅度。此外,高端显卡的功耗已达到350W(RTX 5080)至450W(RTX 5090),散热设计也基本触及天花板——除非,像AMD RX6900XT一样,给公版显卡上一体化水冷?任何原始性能的提升,都需要付出更高的功耗代价。因此,新一代制程的优势,更多会体现在同等性能下降低功耗,而非性能大幅突破。

软件主导性能:DLSS 4 的功与过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新显卡的卖点越来越多地与软件绑定,而非单纯的硬件升级。英伟达RTX 5000系列的性能数据中,就包含了上一代显卡不支持的DLSS 4技术。DLSS 4通过运动向量和插值算法,在真实帧之间插入额外生成的帧,其4倍模式理论上能让帧率翻四倍(每生成1帧原生画面,额外插入3帧生成画面)。正是这项技术,让RTX 5000系列相对上一代展现出惊人的性能提升,而一旦关闭多帧生成(MFG),其性能优势就显得非常平庸。


有意思的是,多帧生成并非能点石成金的黑科技。比如累死它也没法让RTX 5050运行《赛博朋克2077》时达到150帧。通常来说,要获得相对体面的体验,使用多帧生成(或DLSS 3的帧生成功能)需要基础帧率达到100FPS以上。基础帧率越低,出现画面瑕疵和延迟问题的概率就越高。因此,多帧生成真正有用的场景,是当你拥有高刷显示器,却无法通过显卡原生性能达到目标帧率时。


归根结底,新显卡的性能提升很大一部分来自软件优化,这也让买新显卡的价值变得模糊。当这些新技术无法向下兼容旧显卡(比如DLSS 3和4仅支持新一代产品)时,难免给人一种反消费者的感觉,仅仅落后一代的用户,就无法体验到这些亮眼的新功能。

升级不再划算:理性看待显卡换代

核心结论很明确:如果你的目标是同价位段内隔代升级,100%会感到失望。

如今值得升级的场景变得更为特殊,但并非完全不存在:如果你仍在使用GTX 1080Ti这类老显卡,升级为RTX 5060都会在性能、功能、能效等所有维度获得巨大飞跃。但对于常见的代际升级(尤其是同级别升级),如今的提升多为小幅迭代,对大多数PC玩家来说并不值得。


在今天,如果你的当前显卡是上一代产品,只有跨级别升级(比如从RTX 4060换到RTX 5070)才能获得明显的性能提升,而且这种提升不依赖帧生成技术。但问题在于,你需要支付远更高的价格,才能获得以往更低成本就能拿到的性能:当初即使4060 16GB版也只需要三千,如今5070 12GB却要四千五。

最后无需多言:如果你愿意接受用多帧生成换取大幅性能提升,那么升级到最新一代显卡也是值得的。但要注意,若计划高刷新率运行游戏,在开启DLSS 3或多帧生成前,你仍需要一张(整台主机配置)能输出约100FPS原生帧率的显卡。

等待下一个“值得”:新时代的显卡选择

英伟达显卡市场似乎已进入新时代,选择新显卡也变得更纠结,除非你是从相当老旧的型号升级。随着晶体管密度逼近物理极限,代际性能提升陷入停滞,如今的性能增长仅依赖架构优化、超分技术和帧生成。因此,单纯升级到下一代显卡,未必能获得你期待的性能飞跃。如果你使用的是安培架构或更老的平台,升级到最新一代确实值得;但如果已经在用上一代(或RTX 4000系列),或许需要比往常等待更久,才能等到下一款真正值得入手的显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数码   显卡   快乐   三星   性能   英伟   系列   安培   架构   晶体管   工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