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雨水充沛,蘑菇在雨水的滋润下,生机勃勃,呈现出不同形态,五颜六色,娇艳欲滴,不少人被美丽的外表吸引,争做“菇”勇者。然而美丽的背后,暗藏杀机。
每年都有很多关于误食毒蘑菇导致的悲剧发生,大多数都是因为误采:毒蘑菇又称毒蕈,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其生长环境与食用蘑菇无差别,没有统一的辨别标准。
常见的误区
误区1:颜色鲜艳的有毒,颜色普通的没毒。
实际情况:颜色普通也不安全,如白毒伞(致命鹅膏菌),颜色为纯白色,边缘带条纹,含剧毒,致死率高达90%以上。
误区2:与银器同煮或切开变色的有毒,没变色的无毒。
实际情况:有些蘑菇毒素中不含硫或硫化物,与银器同煮后并不会变色。
误区3:生虫的蘑菇没毒。
实际情况: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很容易生虫,生蛆。
误区4:高温烹饪时间短有毒,时间长无毒。
实际情况:如鹅膏类、毒肽类蘑菇,其毒素性质稳定,高温并不能使毒素破坏或清除。
毒蘑菇误食后的表现
毒蘑菇中毒症状复杂多样,潜伏期长短不一,常见的症状表现包括:
1.胃肠道症状:最常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如大青褶伞)
2.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走路飘飘然,或精神亢奋、错乱,甚至出现幻视、幻听等。(如花褶伞、橘黄裸伞)
3.肝肾损害症状:初期表现为胃肠道症状,之后出现酱油色尿、黄疸,甚至出现肝、肾、心、脑等重要脏器损害,危及生命。(如肉褐麟环炳菇)
4.其他:横纹肌溶解、皮疹等。
出现中毒症状如何急救
尽快就医:立即拨打120,因不同蘑菇中毒后潜伏期长短不一,发现误食后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误食的时间、地点及同食者。
及时催吐:出现中毒症状后,立即用手指、筷子等物品刺激咽喉,帮助呕吐,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者进行束缚,防止自杀及误伤他人。
保留样本:误食后第一时间保留样本,帮助医生鉴别及针对性用药。
如何有效预防蘑菇中毒
不采:不随意跟风采摘野生菌菇。
不买:不去路边的小摊贩及无正规营业许可的场所购买。
不吃:不吃任何来源不明的菌菇,不自行加工、烹饪。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