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砸了!一颗话梅70,一斤松子268!零食巨头降价,也救不了亏损

前言

一颗话梅70元,一斤268元松子,以前随便加购的零食,如今竟然变成了“钱包刺客”!

进商场买点零食,百元大钞转眼就没,这绝不是夸张,而是很多人的真实遭遇。

当消费者的耐心被商家耗尽,零食巨头们只能承担无人买单的苦果。

编辑:AJY

价格的炼金术

当下零食市场,正上演着一场剧烈的价值冲突,这冲突的焦点,早已不是好不好吃这么简单,而是直击灵魂的三个字——值不值。

这一切,或许可以从一颗话梅说起。

在香港一家叫“么凤士多”的店里,一颗话梅,明码标价70元,有好事者换算了一下,一斤下来,价格高达3580元,这数字听着就让人头晕。

这并非个例,在被网友戏称为“薛记珠宝店”的炒货铺里,一包270克的蘑菇脆,售价50元。

一袋不足200克的腰果,同样标价50元,而他们家的手剥松子,更是挂出了每斤268元的高价。

这种现象迅速蔓延,深圳一家名叫“甜蜜时光”的网红店,一包150克的日本薯片也要卖到38元,消费者的钱包和耐心正在耗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逛零食店成了一件需要提心吊胆的事,那些藏在价签里的小心机,成了零食刺客最常用的武器。

一个普遍的变化是,计价单位悄悄地从我们熟悉的500克变成了50克,商家会有意无意地将50克这几个字写得特别小,让你一眼看过去,产生一种价格很亲民的错觉,直到结账时才大吃一惊。

为了支撑这套价格体系,品牌们在营销上投入了巨额资金,它们要做的,是完成一轮彻底的市场教育,让消费者坚信牌子货就等于品质保障,心甘情愿地为品牌溢价买单。

看看这些数字就知道了,从2016年到2019年,良品铺子的销售费用从9.5亿一路涨到了15.81亿。

而三只松鼠更是夸张,同期的营销开销从9.2亿飙升到了惊人的23亿。

这些钱大多没有花在核心的技术研发,或寻找稀缺原料上,而是变成了华丽的包装、流量明星的代言费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就像那颗70元的话梅,商家给出的解释是古法炮制、优质梅子中精挑细选,甚至冠以贡品级的名号。

然而这套叙事是脆弱的,消费者可以接受高价,但前提是价值必须能够自证。

零食的工艺再复杂,原料再精挑细选,也难以支撑起数倍于成本的溢价。

深圳那家“甜蜜时光”就是最好的例子,开业一周时门庭若市,可一个月后,就开始搞买一送一的促销了,客流量锐减,当高级感的泡沫被戳破,剩下的只有尴尬。

被背叛的情感账户

对很多人来说,零食承载的是一种平价快乐的情感契约。

它应该是轻松的、唾手可得的,是童年记忆里五毛钱一包的辣条,是下课后揣着几块钱就能换来的满足。

这构成了消费者对零食价值的心理基准线。

学生张敏还清晰地记得,2017年那会儿,190克的鸭脖只要10块钱。

可没过几年,同款产品就悄悄涨到了18元,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涨价,让消费者心里很不是滋味。

早期传统零食品牌崛起靠的是什么?

是一站式的购物便利,是精美的包装,更是简单粗暴的大额优惠券。

像199减100这样的活动,在2010年之后几乎是各大品牌的标配,它们用这种方式迅速完成了对消费者的市场教育。

消费者一度相信了品牌等于品质,愿意为这份信赖支付一定的溢价。

当价格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了品质的提升,当分量在不知不觉中缩水,一种强烈的被背叛感便油然而生。

人们并非拒绝高品质,而是厌恶价格虚高。

于是大家开始拿起计算器,算出一颗话梅70元背后的离谱溢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封建社会都结束一百多年了,还搞‘贡品级’这一套?”

这种清醒的计算,最终导向了最理性的行为——用脚投票,抛弃那些定价虚高的品牌。

市场的铁拳砸下来了

市场本身具备强大的自我修正能力,当主流品牌集体陷入高端化的迷途时,市场的空白会迅速被更懂消费者的商业模式所填补。

2020年后,一股新的浪潮席卷而来。

像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这样的平价零食集合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它们的策略简单直接,就是回归零食的本质——便宜。

这套打法几乎是降维打击,短短四年时间,零食集合店的市场规模就从211亿飙升到了809亿,这惊人的增长背后,是消费者最真实的选择。

新物种的崛起,映衬出旧帝国的黄昏,曾经的行业巨头们,日子开始变得艰难。

三只松鼠的营收,从2019年的一百多亿,滑落至2023年的71亿,良品铺子在2023年营收减少了14亿,并在今年出现了亏损,就连老牌的来伊份,在今年上半年也报告了亏损。

面对市场的巨变,一些品牌开始尝试自救。

2023年11月,良品铺子新上任的董事长就宣布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降价,首批就涉及300款产品,平均降幅22%,最高的一款甚至达到了45%。到了今年,降价范围更是扩大到了500种。

可惜市场的信任一旦被破坏,想要修复就难了,当品牌已经被贴上价格虚高的标签,单纯的降价,很难再挽回消费者的心,这道信任的鸿沟,不是几次促销就能填平的。

结语

零食行业的未来,不在于创造虚假的奢侈品,而在于回归物有所值这一最朴素的商业常识。

推出高端产品线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整个行业的集体涨价,是一种方向性的迷失。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不是绝对的便宜,而是一种清晰、诚实的价值沟通。

零食自由的本质,从来不是能买得起一颗70元的话梅,而是每个人都能在某个疲惫的午后,毫不犹豫地买下一包薯片,享受那份轻松负担得起的小确幸。

这既是消费者的期待,也理应是这个行业发展的最终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美食   话梅   松子   零食   巨头   消费者   品牌   溢价   市场   价格   铺子   价值   贡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