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孙中山原配和三个孩子的合影,43岁容貌憔悴,命运坎坷!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10 年,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时年 43 岁,与她的三个孩子 —— 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和孙婉并肩而立,拍下了一张罕见的照片。

照片中的卢慕贞,身着朴素的衣衫,两双眼睛没有任何精神,透着生活的疲惫与无奈,长期的操劳和生活的压力,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站在她身旁的孙科,此时已经 19 岁,少年的青涩中透着一股坚毅,孙娫和孙婉,一个 15 岁,一个 14 岁,正值青春年华,眼神中却带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稳重。

卢慕贞将三个孩子教育的很好,可惜女儿孙蜒不幸患上了肾疾,尽管她四处寻医问药,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病情始终不见好转。

最终遗憾离开了人世,那时候的孙蜒才不过20多岁,女儿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这或许成了卢慕贞心中永远无法释怀的遗憾。

可是这个遗憾还没缓过神,就收到了丈夫孙中山要离婚的消息,卢慕贞的遭遇,任谁听了都会感到动容。

卢慕贞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卢慕贞的父亲卢耀显,早年漂洋过海到檀香山谋生,在那里经营商业,家境一度殷实。

卢耀显虽身在异国他乡,却依旧秉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教育颇为重视,卢慕贞自幼接受传统的中式教育,学习女红、礼仪等。

可命运偏偏喜欢捉弄人,卢慕贞的父亲卢耀显不幸因病早早离世,原本还不错的卢家家境,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渐渐衰落下去。

1885年,在旁人的热心牵线搭桥下,18岁的卢慕贞和19岁的孙中山在香山县翠亨村喜结连理。

这桩婚姻,完全是按照传统规矩来的,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长辈做主就把婚事定了。

但是此时的孙中山早已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洗礼,对封建礼教满是抵触,尤其是对包办婚姻这种习俗,心里头特别不乐意。

但出于对父母的敬重,同时经济尚未独立的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门婚事,尽管孙中山在不喜欢这个妻子,但是在后来的相处中也让孙中山看到了卢慕贞勤劳、刻苦、贤惠的行为和品德。

孙父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而且比孙母大了整整15岁,卢慕贞作为儿媳,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公爹。

她每天都会亲自端来汤药,一勺一勺地喂给公爹喝,后来老父病情加重,卢慕贞更是日夜守在病榻前,一步都不肯离开,悉心照料。

直到孙父在孙卢结婚三年后离世,卢慕贞的这份孝心始终未改,孙中山听闻这些事后,内心深受感动。

孙中山在外求学时,卢慕贞心里一直牵挂着他,她不仅把这份牵挂放在心上,还付诸行动,常常为丈夫缝制新衣、做新鞋。

每次孙中山回家,卢慕贞都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套新衣和一双新鞋给他,不仅如此,孙家其他家人的穿戴,大多也都是卢慕贞亲手缝制的。

卢慕贞不仅孝顺公婆,对远行的丈夫关怀备至,还十分注重待客之道,有一回,一位基督教牧师到翠亨村传教,孙中山把他请到家中交谈、留宿。

孙父孙母对此有些反感,卢慕贞便轻声细语地劝慰公婆,让他们别为难客人,还热情地招待牧师。

牧师离开时,对卢慕贞赞不绝口,乡亲们也都称赞她“孝敬贤淑”,名声传遍了整个乡里。

1891 年 10 月 20 日,卢慕贞迎来了她与孙中山的第一个孩子 —— 儿子孙科的诞生。

孩子的降临,给她平淡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与希望,也让她身上的责任愈发沉重。

同年7月,孙中山以优异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由他设计的新居也在翠亨村落成(即现在的孙中山故居),卢慕贞搬入大门左边的房间居住。

这段时期,孙中山在澳门、石岐、广州行医,经常回家,1894年,长女孙蜒在翠亨村出生。

1895年,广州起义以失败告终,孙中山成了清政府的眼中钉,遭到通缉,不得不流亡海外。

这飞来横祸也连累了卢慕贞和家人,让他们瞬间陷入艰难处境,为了躲避清政府的残酷迫害,在兴中会会员陆灿的援手相助下。

卢慕贞带着64岁的婆婆杨太夫人、4岁的儿子孙科,还有年仅1岁半的女儿孙娫,匆匆踏上了逃亡之路。

她们先是逃到香港,随后又远渡重洋,前往檀香山,投奔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在檀香山的日子里,卢慕贞依靠孙眉的接济,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她每日忙得像个不停歇的陀螺,既要悉心照料年幼的子女,从吃喝拉撒到日常起居,事事都要操心。

又要操持家中里里外外的大小事务,柴米油盐、人情往来,每一件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生活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她肩头,可她始终咬牙坚持,从未向孙中山吐露过一句抱怨。

在她的用心教导下,孙科、孙娫和孙婉慢慢长大,她虽读书不多,却深知教育对孩子有多重要。

她常常亲自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给他们讲述一些传统的故事,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修养,孩子们也十分懂事,在艰苦的环境中相互扶持,茁壮成长。​

随着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卢慕贞也得以前往南京与孙中山团聚,她也由此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

在南京的日子里,卢慕贞悉心照顾孙中山的生活,从不抛头露面,那种中外贵宾如云似海的各种政治场合,对自幼缠足梳髻的卢慕贞来说,与其说是一种无上尊荣,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累赘。

“第一夫人”这个在外人眼中无比荣耀的头衔,并没有给卢慕贞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快乐,她心中或许有着旁人难以体会的复杂滋味。

长期的传统教育,使她与孙中山在思想和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她不适应政治场合的交际,也无法真正理解孙中山所追求的革命理想。

在南京仅仅住了 20 多天,卢慕贞便将孩子们留在孙中山身边,自己回到了老家。​

1914 年,宋庆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两人在工作中逐渐产生了感情,孙中山接受的是新式教育,秉持着 “一夫一妻” 的观念,他决定与卢慕贞离婚,以便能与宋庆龄结婚。

之后孙中山给卢慕贞写了一封信,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询问她的意见,卢慕贞看完信后,心情平静,她深知自己与孙中山之间的差距,也明白孙中山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经过反复、慎重地思考,卢慕贞最终同意了离婚,她在信上干脆地写下一个“可”字,她坦诚地表示,自己没什么学识,没办法在事业上给孙中山提供助力。

如今有宋庆龄这样优秀的女子陪伴在孙中山身边,她打心底里感到放心,孙中山虽与卢慕贞解除了婚姻关系,但情分仍在。

他向卢慕贞承诺道:“不管怎样,你永远都是孙家的一份子,孙科也永远是你的儿子,这一点不会变。”

此后,孙中山不仅一如既往地承担卢慕贞的生活开销,还常常请她帮忙料理家乡的大小事务。

孙中山在日理万机中,多次写信给卢慕贞,信封上写“卢夫人收”,信内称卢慕贞为“科母”,自己署名“科父”或结婚时的名字“德明”。

除此之外,孙中山曾两次带着宋庆龄一同去看望卢慕贞,三人还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卢慕贞心里始终装着孙中山,对他的事业满怀热忱,给予积极支持。

后来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卢慕贞不仅把自己的养女婿送去部队,还慷慨解囊,资助了10多位南屏青年报考黄埔军校,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对待孙中山的亲属,卢慕贞同样关怀备至,给予多方面的照顾,在双方心里,彼此早已是割舍不断的亲人,这份情谊不会因婚姻的改变而褪色。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溘然长逝,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让卢慕贞悲痛欲绝。

她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现实,强忍着内心的剧痛,请人代笔发表悼念文章,字里行间满是对孙中山的深切缅怀。

她还专门复函香山商会,将自己所知晓的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一一忆述,为史家研究孙中山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到了20世纪30年代,卢慕贞多次带着全家前往南京,到中山陵虔诚拜谒,即便到了1946年7月,她已年近80岁高龄,依然不顾路途奔波,前往中山陵祭奠。

虽然卢慕贞是旧时代的女子,但是她的心胸和愿意牺牲自我,成全丈夫的精神,依然让人敬佩。

1952年9月,卢慕贞逝世,终年86岁,她的儿子孙科远在海外,因种种原因没能赶回澳门见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孙科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卢慕贞是一位伟大的女性,给了先生自由,又给了自己尊严 留下的无限孤独,转身泪水潸然,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手成全,卢慕贞做到了……

参考信源:

珠海国家高新区新闻——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奉亲教子三十载 一别两宽情意长2024-09-24


中国新闻网——孙中山的四位夫人 日本妻子未入家谱(图)2015年10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历史   原配   容貌   坎坷   憔悴   命运   孩子   孙中山   檀香山   香山   夫人   南京   黄埔军校   中山陵   都会   儿子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