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凄凉的古都,曾是六朝都城,如今却沦为乡镇,令人叹息!

在咱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有不少城市曾经风光无限,当过都城,见证过王朝的起起落落。有的地方,比如西安、洛阳,至今还挺热闹,保持着活力。

可有的地方就没那么幸运了,辉煌过后渐渐淡出视线,变成了不起眼的小地方。邺城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感慨的地方。

它曾经是六朝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样样都顶尖,可如今只是河北邯郸临漳县的一个小镇,过去的光芒只能从遗址和历史书里去找了。

邺城这地方,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时候。那会儿,公元前658年,齐桓公为了稳住中原的地盘,在漳河北岸修了个城,也就是邺城的起点。

位置特别好,处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有人形容它是“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意思是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到了战国时期,邺城归了魏国,有个叫西门豹的人在这儿当官。

他发现当地有个害人的风俗,叫“河伯娶妇”,每年都逼着穷人家把年轻姑娘扔进漳河,说是祭河神,其实是当地官吏和巫婆借机捞钱,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西门豹不干了,他假装检查祭祀,把主持的巫婆和她手下扔进河里,吓得那些贪官不敢再胡来。

后来他还带着大家挖了十二条沟渠,引水灌田,农业一下子就起来了,邺城也变得富裕不少。这事儿在历史上挺有名,西门豹也成了治理地方的好榜样。

到了东汉末年,邺城因为位置好,又火了一把。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掌控了北方。

几年后,他拿下邺城,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大本营,开始大干一场。他把城扩得更大,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靠着漳水,还在西北角盖了三座高台——铜雀台、金凤台和冰井台。

这三台不光是军事用的,也是城里标志性的建筑。冰井台高八丈,有140间房,底下还有15丈深的井,用来存冰和粮食,挺实用。

铜雀台最出名,曹操在这儿搞文化活动,带着儿子曹丕、曹植,还有一群文人,像“建安七子”,一块儿喝酒写诗。

那时候的文学特别有劲儿,慷慨又悲凉,曹植写的《赠白马王彪》就挺感人。听说还有个女诗人蔡文姬在这儿弹过《胡笳十八拍》,曲子听着让人心里一颤。邺城那会儿真是个文化中心。

再往后,十六国和北朝时候,邺城还是很热闹。后赵的石虎在公元335年把都城迁到这儿,盖了不少豪华宫殿,城里一片繁华。

后来冉魏、前燕也在这儿当过都城。东魏天平元年,也就是公元534年,高欢把都城从洛阳搬过来,还建了个邺南城,南北八里多,东西六里,形成了南北两城的格局。

到了北齐,这地方算是到了顶峰。北齐时候,佛教在这儿特别发达,洛阳的和尚尼姑跟着迁过来,城里修了4000多座寺庙,有8万多僧尼,还有200多个讲经的地方。

北齐的皇帝很信佛,拿钱盖了不少寺院,像把旧宫改成天平寺,高家宅子改成大庄严寺。城外的南、北响堂山石窟里留下了好多佛像,雕得特别精美,看着就让人觉得安静又有力量。

邺城不光文化强,城市规划也很有想法。曹操那会儿就弄了个中轴对称的布局,宫殿在北边,官府和贵族住东边,皇家花园在西边,普通老百姓住南边。

这种设计既方便又好防。后来北齐的邺南城还把城墙修成龟形,更结实。这套规划后来影响了隋唐的长安、洛阳,甚至北京城,还有日本的奈良城都学了点东西。

所以有人说邺城是“都城规划的开端”,这话一点不夸张。从春秋到北齐,几百年的时间,邺城一直是块宝地,政治、文化、军事都少不了它。

可惜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北齐当了28年就没了,皇帝大多挺昏庸,像高纬,杀了不少忠臣,比如斛律光和高长恭,搞得朝廷乱七八糟,老百姓也受够了。

公元575年,北周的武帝宇文邕看准机会,出兵打北齐。到577年,北周军攻进邺城,抓了高纬父子,北齐就这么完了。

北周把邺城降成相州治所,不再是都城,还拆了些北齐的宫殿。不过那时候还没彻底毁了,城里格局和民居还留着。

真正让邺城完蛋的是几年后的一场乱子。公元580年,北周内部出了大问题。皇帝宇文赟死了,他儿子宇文阐才8岁就当了皇帝,外戚杨坚靠着关系掌了权。

这家伙动作快,把北周的宗室都收拾了一遍,可也惹了老臣子不高兴。相州总管尉迟迥就坐不住了。

他是北周元老,家里背景硬,母亲是宇文泰的姐姐,早年打仗立过功,挺受人尊敬。杨坚想换掉他,派韦孝宽去接手。尉迟迥看透了杨坚的打算,干脆在邺城起兵,想推翻他。

尉迟迥那次动静不小。他在邺城北门楼开了会,杀了朝廷使者,自称大总管,拉了赵王宇文招的儿子当旗号,喊大家一块儿反抗。

邺城位置好,资源多,他很快凑了几十万兵,连青州、郧州、益州那边都有人响应,还联系了突厥和南边的陈朝,想搞个大联盟。

杨坚也不含糊,派韦孝宽带兵去平乱。两边在邺城南边打了一场硬仗,尉迟迥带着13万人,亲自领了1万精兵,气势很足。

可韦孝宽这边有招,仗打到一半,他让人射围观的百姓,场面一下乱了,尉迟迥的兵阵脚也乱了。韦孝宽趁机猛攻,尉迟迥撑不住,退回城里,最后城破,他自杀,儿子也被杀了。

这场仗打完,杨坚下了狠手。他觉得邺城老是出乱子,干脆一把火烧了,把宫殿、寺庙、城墙全烧光,还把人迁到45里外的安阳,工匠拉到长安盖新城。

大火烧了好几个月,邺城就这么成了废墟。杨坚还改名叫灵芝县,安阳成了新的中心。从那以后,邺城就再也没翻身。

隋朝起来后,遗址被漳河的泥沙埋了。唐朝贞观八年,在原址弄了个小城,叫邺县。

到了北宋熙宁六年,邺县并进临漳县,邺城镇就成了这地方唯一留下的名字。现在的邺城,只剩遗址和博物馆,讲着它从六朝都城变成废墟的故事。

虽然邺城现在只是个小镇,可它留下的东西还是挺吸引人的。来这儿玩,能看到不少历史痕迹。

邺城遗址就在临漳县西南,大概14平方公里,是国家级的考古公园,1988年就列为重点保护单位了。

里面有邺北城和邺南城,能看到城墙、宫殿底子、街道的痕迹,走一走就能感觉到当年那股气势。

2023年,这儿正式成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分了好几个展示区。像三台遗址区,有金凤台、铜雀台和冰井台,金凤台12米高,长120米,宽71米,能爬上去看看周围的田野。

铜雀台只剩东南角,高5米左右,可它在诗里老被提起,像“铜雀春深锁二乔”那句。冰井台被水冲没了,但有模型能看懂它以前是干啥的。

还有宫殿区,2023年挖出了千秋门遗址,弄清了宫城西门的模样。朱明门是邺南城的南门,门前广场以前搞过大仪式,旁边还有寺庙的遗迹。

想多了解三国那段历史,可以去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在邺北城西北角,临漳县三台村就因为这个出名。公园里有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票价40块,早上9点到下午5点开门。

金凤台保存得不错,能上去看看风景。铜雀台破了点,但想着曹操在这儿见蔡文姬,就挺有意思。

公园里还有曹操的像,挺威风;文昌阁是仿古的,供着文昌帝君;转军洞说是曹操的秘密通道,有点神秘。

碑廊里放着历代文人写邺城的诗,建安风骨馆讲“三曹七子”的文学,文物馆有出土的东西,三台模型能看到老城的样子。

2012年,这儿还拿了个亚洲金旅奖,说是最有文化特色的景点,喜欢三国的朋友肯定不失望。

邺城博物馆也在遗址旁边,香菜营乡显王村北,离县城20公里,盖得像汉朝的房子,占了65亩,里面5000多平米。

馆里有300多件陶器、瓷器、青铜器,分六个厅,从史前到北齐都讲了一遍。有沙盘、文物、多媒体,能看清楚邺城以前多牛。

尤其是北吴庄挖出来的佛像,工艺特别好,看得人心里一动。票价60块,春夏9点到6点半,秋冬到5点半,值得花时间逛逛。

说到佛像,2012年在北吴庄挖了个埋藏坑,找到2895件佛像和好几千碎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佛教造像发现。

大多是东魏、北齐时候的,用青石雕的,样子优雅,刻得精细,能看出邺城那会儿佛教多厉害。

2019年,这些东西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展过,挑了171件精品,分四部分讲邺城的佛教文化。现在精品在邺城博物馆里,去那儿就能看到。

来邺城玩,从邯郸坐“临漳-三台”或“磁县-三台”的公交车就能到,自驾走107国道到漳河公园,再往东到三台景区,北走2公里就行。

春秋天去最好,天气舒服,户外逛着不累。遗址都是露天的,带点防晒和水,博物馆里不能拍照,得守规矩。

总的来说,邺城从六朝都城走到今天这步,真挺让人叹息的。它辉煌的时候,政治、文化、规划都一流,可一场场战乱和那把大火,把它烧成了历史的一页。

现在去那儿,能从遗址、公园、博物馆里找回点当年的影子,也能感觉到文化的分量。邺城的故事,不只是过去的事儿,也是咱们文化里的一块宝,值得去看看,慢慢琢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标签:历史   都城   古都   凄凉   乡镇   我国   都城   北齐   遗址   临漳县   北周   井台   南城   地方   漳河   宫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