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倍销量却同营收!星巴克VS瑞幸:33元一杯的体面 输给12元的效率

一家一天卖出142杯,另一家卖出466杯。在上海浦东后滩,两家相邻不过百米的星巴克和瑞幸,展现了中国咖啡市场的残酷对比与微妙平衡。

一家星巴克门店一天只卖出142杯饮料,而百米开外的一家瑞幸门店却卖出了466杯。这是在上海浦东后滩一家园区内的真实场景。

瑞幸的销量是星巴克的3倍多,但令人惊讶的是,两家店的单日营收却相差无几——星巴克4971元,瑞幸5872元。


门店较量,销量与单价的神奇平衡

调研团队选择上海浦东后滩的一个园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这里直线距离100米内,竟聚集了8家咖啡店,包括3家瑞幸、2家星巴克、2家Manner和1家库迪,堪称“咖啡界的修罗场”。

星巴克占据位置优势,坐落于十字路口的写字楼下,面积约120平方米,距离地铁站仅250米。瑞幸位置则相对偏僻,面积70平方米,对面是一个被铁丝栅栏围起来的江边公园,自然流量有限。

经过连续一周的实地蹲守和数据统计,调研团队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瑞幸虽然销量是星巴克的3倍多,但由于星巴克平均单价高达33元,而瑞幸只有12元,两者当日营收竟然几乎持平。

消费差异,不同时段的光顾潮流

数据统计还揭示了两家店顾客消费行为的显著差异。星巴克在中午时段有明显销售高峰,但到了下午便顾客寥寥,关门前一小时甚至只卖出6杯咖啡。

瑞幸的全天销量曲线则相对平稳:虽然中午也是高峰,但早上和下午都有持续不断的顾客前来购买。下午时段,许多顾客点的不是咖啡,而是各类奶茶饮品。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家品牌的定位区别:星巴克的购买主力仍然是满足咖啡因需求或社交需求的顾客,而瑞幸则同时提供咖啡因和小甜水,覆盖了更广泛的客群

从菜单分析来看,星巴克店内69款饮品中,含咖啡的有47款,不含咖啡的22款,占比32%。瑞幸55款饮品中,含咖啡的37款,不含咖啡的18款,占比33%。

单店模型,盈利能力的关键差异

尽管营收相近,但当深入分析成本结构后,两家店的盈利能力呈现出巨大差异。

据测算,星巴克月营收约为12.8万元,瑞幸约为15.1万元。但星巴克的位置更好,店面更大,月租金可能高达4万元(未计算可能的折扣或减免),而瑞幸面积小位置偏,房租加物业约1.6万元。

装修投入方面:星巴克装修投入约120万元,瑞幸约60万元。按5年折旧计算,月折旧费用星巴克显著高于瑞幸。

人力成本上,两家店都是3名员工(星巴克为1全职+2兼职,瑞幸为3全职),月人力成本均在2万元左右。

综合计算后,瑞幸显示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净利润率可达20%,而星巴克则可能处于微亏状态。这种盈利差异主要来自于瑞幸更高的运营效率和更低的固定成本。

市场格局,中国咖啡市场的洗牌

宏观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总净收入达到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创下历史新高。

同期星巴克中国营收仅为7.9亿美元(约合56.8亿元人民币),不到瑞幸的一半。瑞幸已经在门店数量和营收上全面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咖啡市场的新领导者。

星巴克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超过40%滑落至2024年的14%,展现出中国咖啡市场的剧烈洗牌。

瑞幸的成功并非偶然。2020年财务造假丑闻后,瑞幸被迫进行彻底转型,从资本驱动的“烧钱模式”转向精细化运营和效率提升。

估值之谜,星巴克中国的未来

2025年9月,消息传出星巴克正筹划出售部分中国业务股权,估值最高达50亿美元。参与竞标的机构包括博裕资本、凯雷集团、殷拓集团(EQT)与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

以星巴克中国7685家门店计算,单店估值约77万美元。相比之下,瑞幸市值106亿美元,拥有2.6万家门店,单店估值仅40.5万美元。

星巴克单店估值几乎是瑞幸的两倍,这与实际盈利能力的对比形成巨大反差。资本可能看中的是星巴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潜在价值,以及未来进行“瑞幸化”改造后的增长空间。

投资机构相信,通过引入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调整价格策略、优化运营效率,星巴克中国有可能实现业绩扭转。

外卖大战,行业格局的洗牌因素

2025年第二季度,茶饮咖啡行业深陷外卖平台价格战。4月开始,三大平台开启价格战,茶饮价格被打到有史以来最低。

在这场大战中,瑞幸反而异军突起。2025年第二季度,瑞幸GMV同比增长46%至142亿元。外卖平台价格战带来的单量增长,甚至对瑞幸单杯价格产生了正面推动。

相比之下,星巴克虽然也与美团、京东等外卖平台合作,但其高价策略在外卖市场中面临更大挑战。

外卖大战加速了行业洗牌,拥有更高运营效率和更低成本结构的品牌能够更好地受益于这波流量红利。

未来展望,中国咖啡市场的走向

中国咖啡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仅0.3杯/日,远低于美国的2.1杯。这片蓝海中,竞争仍将继续。

咖啡与茶饮的边界正在消融。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1498亿元,到2025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咖啡品牌纷纷推出茶饮产品,茶饮品牌也在加码咖啡市场。

未来中国咖啡市场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瑞幸继续聚焦性价比和快速扩张;星巴克可能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本土化转型;库迪尝试“便利店化”创新模式;其他品牌则在细分领域寻找生存空间。


投资机构对星巴克中国的估值,看中的是品牌潜力和改造空间。一旦完成“瑞幸化”改造,推出更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饮品并适当降价,这些门店很可能焕发新生。

资本巨头看到的不是星巴克的现在,而是它可能成为的样子。就像瑞幸从财务造假的废墟中重生一样,星巴克中国也可能在新的资本和管理下获得第二次生命。

未来某天,我们可能在星巴克喝到橙C美式,在瑞幸享受第三空间。但平价高效才是咖啡消费的底层逻辑,这也是中国咖啡市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瑞幸##瑞幸咖啡##星巴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美食   销量   体面   效率   咖啡   中国   市场   外卖   品牌   差异   饮品   顾客   资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