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新赛道!电白低空经济东风渐起

初秋的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无人机在稻田上空划出流畅弧线,药雾均匀洒向青苗。田埂边,“飞手”紧盯平板屏幕,手指操作着操控杆:“以前喷200亩要几天,现在几个小时搞定。”

在电白城区迎宾大道与体育路交会处,无人机在测试场腾空而起,螺旋桨切割空气响起阵阵风噪,慧飞智控航空科技(茂名)有限公司的学员正跟着培训老师学习操控技法。

参加无人机操控培训的学员在测试场练习。

低空经济是当下的热词。8月26日,电白区“名家大课堂”(第一期)活动聚焦低空经济解惑,为行业探索指路。记者走访发现,从田间地头到城市上空,从农业植保到吊运巡检,无人机应用的场景在电白越来越常见,也撬动着低空经济的新赛道。

企业入局

低空赛道兴起

在城区迎宾大道与体育路交会处,一块蓝底白字的广告牌低调指向空地内的慧飞智控无人机培训基地。这是电白为数不多的具备专业资质的无人机培训和应用企业。

“开展无人机培训要有测试场,还要申请民航许可证和空域。”企业负责人陈庆文介绍,无人机应用广泛,目前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无人机操控培训、吊运、巡检、植保、测绘等多个领域。

“无人机应用行业还在起步,但已经改变了不少行业的作业模式。”陈庆文说。以农业为例,一台普通的农用植保无人机一次可装载约60斤农药,一天能完成300多亩地的喷洒任务,效率是传统人工喷洒的数倍以上,还能精准控制药量。

农忙时期,农户利用无人机喷洒化肥、农药。

操控无人机有专门的证件,学员可通过参加培训考取飞手或机长证书,后续便可在相关领域就业或者创业。“我们提供无人机喷洒服务,收费标准是每亩地10元。”陈锐庆是电白一名农用植保无人机“飞手”,他仅凭无人机喷洒一项服务,农忙时1个月就可以收入数万元。

“茂名是农业大市,无人机在农用植保领域市场很大,这里的滨海旅游资源又孕育着低空文旅的广阔场景。”对于行业发展,陈庆文很有信心。他的信心或许源自省市的产业布局。目前广东正打造“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格局,而茂名发布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辖区内落地了粤西低空飞行人才培训基地,并启动载人飞行试点,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农业领域早已接收到产业的热度。据业内统计,在农业植保领域,电白现有20多个专业无人机团队和10余家农业服务公司,面向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无人机喷洒等作业服务。

农用植保无人机在电白农业领域应用越来越普遍。赖广昭 摄

民间热情也在增长。电白人张少泽热衷于固定翼无人机的调教和特技,平时经常到水东湾空旷地飞行。“无人机主要分为‌多旋翼和‌固定翼两大类,固定翼的乐趣在于特技和速度。我组装的无人机第一次飞上天时,高兴得直发抖。”他专门组建了一个无人机技术交流的社群,“如果想加人进群的话,随便都有几百人,以后玩无人机的人会越来越多。”

但行业的瓶颈依然明显。记者走访发现,当前农用无人机设备价格高昂,虽有一定补贴,但对于小型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个人来说采购费用压力依然很大。常用于航拍的小型无人机未有强制持证要求,且无人机保险仍属自愿购买范畴,执法部门缺乏强制检查机制,存在“黑飞”、操控技术参差不齐等安全隐患;同时,人社部门对无人机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也有提升空间。

“希望能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扶持两方面发力,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这是电白无人机企业的共同期盼。

“随着低空经济继续走热,我预计一年内学员数量和培训机构都会实现倍数增长。”尽管今年实现盈利难度较大,但陈庆文仍非常看好行业的未来。

多域应用

无人机赋能新生活

“同学们注意操控杆的力度,保持无人机平稳飞行。”今年暑假,电白华赋学校的无人机夏令营现场热闹非凡,许多学生在专业讲师的指导下学习无人机操作技巧。华赋学校在2022年底就通过了广东省航空运动协会的申请,于2023年初拿到了航空飞行基地的牌匾。

“现在无人机已列入航空类运动项目,学生可借此获得运动员级别加分,越来越多家长愿意让孩子接触这项技能。”工作人员介绍,伴随着政策的指引,无人机走进校园,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内容,也为产业储备了潜在人才。

考察人员在了解慧飞智控无人机业务应用案例。

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在电白教研、农业、医疗、公共治安等领域越来越多。

放学时段,电白区第九小学门口的上空不时会出现无人机的身影——它们与地面值岗公安联动,实时监控交通流量和治安情况,为校园安全增添“空中防线”。“单靠人力巡逻对人数要求高,易出现盲区,无人机能覆盖更大范围,应急响应速度能快不少。”负责校园安防的民警表示。

2024年底,电白区人民医院联合区武装部、区卫健局,携手企业开展无人机运送急救药品演练。演练中,无人机耗时21分钟完成运输,较一般车程的近40分钟缩短近半,验证了其在急病救治、军民融合医疗保障等场景的可行性。

在电白农业和农村范围内,无人机应用最为广泛。

电白规划部署机库无人机18台接入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信息综合平台,将重点项目、产业园区、美丽圩镇、地理地标、地方风貌等点位列入巡航路线,满足数据采集与实时调度需求。此外,电白收集存量无人机资源,建立机动无人机应急调度机制,为灾害天气面提供应急应对能力。

农忙时节,电白田间地头总会出现“人机协同”的繁忙景象:插秧机在地面穿梭,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喷洒农药。“40亩地喷药只用1小时30分钟,效率是人工的好几倍,成本还降低了20%到25%。”张日伟的团队提供农业植保无人机服务。2022年,因爱好摄影而接触无人机的他,发现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后,与朋友合资购买了两架无人机,奔走于茂名、阳江、湛江三地提供农药喷洒服务,如今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业无人机服务团队。

“农用无人机操作不难,设置好路线和喷洒用量就能自动作业,但本地农机存量和从业人员还不能满足需求。”电白某种养协会人士表示,当前无人机等智能农机的降本增效优势日益凸显,但人才储备和设备普及仍需加强。

无人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图为游客利用小型无人机进行自拍。邓建青 摄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行业人士认为,尽管现在暂无应用项目落地,但无人机与文旅的融合是电白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沿海风光是电白一大优势,慧飞智控正与相关部门洽谈在中国第一滩落地低空观光项目。”陈庆文说,游客搭乘无人机俯瞰滨海风光,既能丰富文旅体验,也能带动消费,为文旅经济注入新活力。

快评

“无人机+”有巨大想象空间

低空经济无疑是经济发展的新蓝海,但如何飞得更稳?需从政策、技术、场景与生态多维度协同发力。

当前茂名无人机产业尚处起步阶段,需加快完善配套政策:一方面,应加强空域审批管理和飞行安全监管,消除“黑飞”隐患;另一方面,人社部门可加大无人机技能培训补贴力度,将相关证书纳入职业技能补贴范围,降低人才培养成本。

低空经济还需技术创新持续赋能。在应用层面,可从旅游观光、赛事经济、物流、培训等方向着手,鼓励相关企业落地,实行低空人才落户补贴,推动人才储备发展。在技术层面,可针对无人机企业多聚焦应用服务、核心技术储备不足的现状,强化技术支撑:鼓励本地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无人机技术研发平台,针对农业植保、低空观光等特色场景开展针对性技术攻关。

企业家走进马店河产业园参观锂电池生产及应用场景。

电白低空经济东风渐起,无人机应用在教研、农业、医疗、公共治安等领域多点开花。在百翼、百强等电白新能源、新型储能企业,其所生产的不少锂电池产品也供应于无人机产品领域。

有鉴于此,“无人机+”多场景深度融合是电白未来可探索的方向:在农业领域,扩大无人机植保、播种、测绘应用范围;在文旅领域,加快推进沿海低空观光项目,联动滨海景区开发无人机表演、空中摄影等新业态;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物流配送等场景的应用。此外,还可培育“培训—服务—运维—制造”全产业链生态,吸引无人机操控培训、零部件生产、维修保养、技术研发等配套企业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南方+记者 邓建青

【作者】 邓建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数码   电白   低空   东风   赛道   经济   无人机   农业   茂名   领域   企业   场景   滨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