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刻机变成“废铁”?中企正式官宣,日、美企业最担心的事来了

半导体这行当就是科技界的硬骨头,谁掌握了芯片,谁就握住了未来的钥匙。从2019年起,美国就开始单方面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下手,限制出口各种高端设备和技术,本意是想卡住中国的发展步伐。结果呢,到2023年,这事儿升级了,美国拉着日本和荷兰组团行动,专门针对光刻机这类核心装备设门槛。

光刻机这玩意儿,是芯片制造的灵魂机器,没有它,生产线就转不起来。美国的商务部在2022年10月先放出规则,限制14纳米以下制程的设备出口,到2023年10月又更新了一次,把深紫外光刻机的标准拉得更高,波长、分辨率这些参数都得一一审核,出口商必须申请许可,确保不落到中国手里用于先进领域。

日本这边动作也不慢,经济产业省在2023年3月31日扔出一份清单,里面列了23类半导体制造设备,从清洗机到镀膜机再到测试仪,全都覆盖了45纳米以上制程的范围。从7月23日起,这些东西出口中国就得走许可程序。日本企业像东京电子和尼康,本来和中国客户合作紧密,现在得调整供应链,停掉某些部件的直接供应。

这份清单范围广,不光是光刻机,还包括周边工具,目的就是堵死技术转移的路子。荷兰政府则在2023年3月8日先表态要调整政策,6月30日正式发文,从9月1日起,对部分深紫外光刻机实施许可要求。ASML作为荷兰的大头供应商,直接中枪,它的高端浸没式系统成了重点管制对象。每笔出口都得审查目的地,避免用于军事或尖端民用。

这些管制不是纸上谈兵,实施起来层层推进。美国多次和日本、荷兰开高层会,协调标准,避免漏网之鱼。2023年下半年,中国芯片企业采购设备就碰壁了,中芯国际扩产时没法及时引进新线,进口额波动大。

荷兰的许可流程拖得长,几个月下不来,ASML的对华交付就慢下来。日本的部分企业还担心丢掉中国市场,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贡献了ASML营收的近一半,日本Screen公司对华收入也占四成。管制后,短期销量下滑明显,ASML在2024年报告里提过,出货延迟增加了成本。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限制也暴露了问题。美国盟友内部有分歧,日本有些公司怕经济损失,荷兰在制定规则时也留了点余地,允许成熟制程设备继续出口,但对先进型号死死盯着。2024年,管制又细化了,美国加了软件和维修服务的限制,确保旧设备也升级不了。

中国企业面对这个局面,没坐着等,国内投资猛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在2024年启动,砸钱支持本土研发。上海微电子这些公司加码光刻机开发,逐步补齐短板。管制本想维持优势,结果倒逼中国产业链重构,从材料到工艺都往独立方向走。

转到中国这边的突破上,2025年5月,上海微电子交付了首台国产28纳米浸没式深紫外光刻机,这事儿在行业里炸了锅。国产化率超70%,良率到95%,直接给了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测试用。早在2024年,90纳米光刻机就量产了,向多家工厂供货,稳住了成熟制程的生产。

光刻胶这块,南大光电啃下硬骨头,开发出ArF光刻胶,核心原料全本土供应,2025年,中芯国际下了大单,开始大规模用起来。日本JSR公司财报里,对华销售明显下滑。2025年10月9日,中国加强了稀土、锗和镓的出口管制,ASML的设备里离不开这些材料做磁铁和电池,结果出货延迟了,日本半导体成本也涨了。

中芯国际没闲着,用N+2工艺,通过多重曝光这些复杂办法,实现了7纳米量产。华为在2023年8月29日推出的麒麟9000s芯片,就是这个工艺的产物,全本土部件,还支持5G。

2025年,中芯国际又完成了5纳米工艺开发,虽然产量不高,成本比台积电高40-50%,但这步迈出去,战略意义大。苹果那边,本来2022年考虑过长江存储的闪存订单,后来因为美国规则转投三星,但市场反应显示,中国产业链吸引力还在。

管制后,中国芯片进口在2023年降了15.4%,总值到3494亿美元,单位数也跌10.8%。本土化率目标定在50%,半导体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破2067亿美元。ASML的2025年Q3营收,中国占42%,但它预测2026年对华销售会从高点回落。中国生态越来越完整,进口光刻机在先进领域渐渐没那么关键了。

说到底,这场博弈没那么简单。美国想通过管制保持领先,日本和荷兰跟着走,但中国靠自力更生,硬是打开了局面。上海微电子的28nm机交付,就官宣了中企的实力,日美企业最怕的,就是中国不再依赖进口,自己的高端货变成摆设。2025年,SMIC的5nm进展,让大家看到,中国半导体不是被卡死的,而是越压越强。稀土管制一出,ASML就得备库存,应付短期影响。日本信越化学和JSR的市场份额,本来占全球七成,现在对中国供应减了,财报直观反映出来。

市场数据也佐证这点。中国半导体营收2023年179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复合增长7.31%。全球半导体2025年预计6277亿美元,中国占大头。

管制虽严,但没完全堵死路,中国用DUV极限挖掘,避开EUV依赖,麒麟9000s就是例子。华为Mate 60 Pro一出,像深水炸弹,宣告技术封锁不是铁板一块。

总的来说,这事儿告诉大家,科技竞争靠实力说话。中国从被针对,到自强突围,用事实回击。日美企业担心的事儿,已经来了,进口光刻机地位动摇,中国产业链独立趋势不可逆。

未来,中国继续投研发,5nm工艺完善,增强韧性,形成闭环体系。管制或许短期有效,但长远,中国半导体会更稳固,全球格局也得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科技   光刻   机变   废铁   担心   正式   企业   中国   三星   日本   管制   半导体   荷兰   美国   纳米   深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