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立大功!成功反制打七寸,洋品牌两年亏208亿,如今彻底凉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

戴比尔斯集团作为全球钻石市场的顶尖大佬,近期宣布了一项消息让人震惊,全面关停旗下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 他这一举动在钻石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

该集团还表示, 以后会将天然钻石列为发展的重点目标,不少业内专业人士表示,这背后有猫腻。

前言

依稀记得,2018年戴比尔斯刚推出Lightbox的时候,何等意气风发。当时美国FTC刚刚将培育钻石归类于真钻一列,戴比尔斯火速进场,一副要拿下整个蛋糕的架势。

当时戴比尔斯集团为培育钻石指定了一个高昂的价格,每克拉800美元可是好景不长,近些年来,中国河南还有印度的培育钻石横空出世,产量剧增。

就在培育钻石列入真钻系列之后,2019年,中国中科院“种”钻石的消息登上热搜榜第二,培育钻石已不是难题,这直接打了Lightbox品牌的七寸。

河南一举成为“世界钻石工厂”,时至今日商丘四线小城柘城已经年产600万克拉,催生出一个和Lightbox同台竞技的庞大舞台。

百年神话的裂痕

戴比尔斯曾亲手开启培育钻石业务,如今又亲手终结它。这一看似矛盾的举动背后,是其价值保卫战的彻底失败。

这场战争的核心,并非简单的市场份额争夺,而是钻石的“价值”本身,正在被来自东方的技术力量彻底重新定义。建立在“稀缺”与“永恒”叙事上的百年价值城堡,正从根基处开始崩塌。

天然钻石的高昂价值,并非源于物理上的稀缺,而是一个世纪以来由资本通过垄断和营销精心构建的文化符号。戴比尔斯作为这个体系的缔造者和维护者,曾一度自信地认为自己能掌控一切,包括定义价值本身。

最初,他们试图将培育钻石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通过为培育钻设定每克拉800美元的高价,戴比尔斯意图主导市场,并以此衬托天然钻石的尊贵地位。这步棋的潜台词是,即便是人造的,也必须由我来定价。

然而,当市场并未按其剧本发展时,防御性的措施便接踵而至。他们强制要求所有培育钻石产品必须清晰标注“实验室培育”,试图在消费者心中划下一道心理界限。

在各大珠宝展会上,培育钻石甚至被禁止展示。这些举动并非正常的商业竞争,而是在绝望地维护“天然=优越”这一价值等级,保护天然钻石赖以生存的巨额溢价。

技术掀翻了牌桌

只是,任何商业神话都无法对抗物理规律。中国的技术力量,以一种无可辩驳的物理真实,彻底瓦解了天然钻石的底层逻辑。核心武器,就是成熟的高温高压法(HPHT)技术。

这项技术让钻石的工业化、规模化量产成为现实。中国的河南省,特别是商丘市下辖的柘城县,迅速崛起为“世界钻石工厂”。仅柘城一地,年产量就高达600万克拉。放眼全国,中国培育钻石的年产量已达2200万克拉,在短短三年内占据了全球市场近一半的份额。

这种规模化的工业生产能力,将钻石从“自然的馈赠”变成了“可控的工业品”,直接粉碎了其“稀缺性”神话。更致命的是,这些中国制造的钻石,在物理、化学性质上与天然钻石完全相同。用最通俗的话说,它们就是冰箱里的冰与河里冰的区别。

不仅如此,中国产品在品质上甚至实现了超越。稳定达到VVS净度、D色、3EX切工这些顶级珠宝标准,已经成为常态。技术不仅能够复制,还能够优化,这彻底颠覆了品质必须与天然来源绑定的传统观念。

市场给出的最终审判

当价值神话被技术戳破,市场迅速做出了最理性的反应。戴比尔斯的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对其进行了高达29亿美元的巨额价值减记,并公开表示考虑剥离这项业务。

这并非惩罚,而是基于资产价值重估的商业决策。财务数据更是惨不忍睹,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暴跌44%,积压的天然钻石库存更是超过2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消费者的选择则更为直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没有必要再为品牌故事和“天然”光环支付高昂溢价,他们开始转向为产品本身的物理属性和设计价值付费。

一个生动的例子是,有消费者用不到10万元人民币,就完美复刻了一枚价值数十万的蒂芙尼六克拉钻戒,并且同样获得了国际宝石学院(IGI)的权威认证。

在中国,以河南“柘光”等品牌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其客户画像足以说明问题。80%的客户来自一二线城市,甚至吸引了远在沙特的海外买家。

这证明培育钻石绝非“低端替代”,而是一场席卷主流消费市场的观念革命。更有趣的是,个性化定制服务应运而生,比如使用头发、胎毛等DNA材料培育独一无二的纪念钻。新的价值维度,如情感和个性,正在取代旧的稀缺与传承。

结语

戴比尔斯的困境,并非一个企业的失败,而是整个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和营销叙事之上的奢侈品价值体系,在技术民主化浪潮下的一个缩影。

钻石的故事清晰地告诉我们,任何试图与物理规律和经济规律对抗的商业神话,终将走向破灭。

真正的价值,最终会回归到物质本身,回归到它为人们创造的真实体验上。中国培育钻石的崛起,不仅是一次产业的胜利,更是一次对全球消费者心智的解放。

当然,新兴市场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建立完善的标准和信任体系,将是下一阶段的关键。但无论如何,一个属于“钻石自由”的时代,已经到来。

信息来源

光明网《美媒:钻石不再“永流传”?》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0385470331932986&wfr=spider&for=pc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时尚   反制   大功   河南   洋品牌   钻石   价值   中国   技术   柘城   物理   市场   神话   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