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公交司机是人人称羡的“金饭碗”,工作体面稳定。
然而,如今这光环已彻底黯淡!一年亏损数千万,全国多地公交陷“关停潮”,司机们面临欠薪、转行,甚至“90后”断层。
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城市公交到底经历了什么?
城市公交面临的危机,最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收入却越来越少,妥妥的赔钱货!
数据显示,一辆公交车每公里运营成本约5.7元,但票款收入只有3.2元。意味着公交车跑得越多,亏损越大,企业陷入一个无法摆脱的困境。
苏州公交集团2024年营收2.28亿元,运营成本高达28.72亿元。即使获得补贴,最终仍亏损4864万元。
成都公交集团营收11.23亿元,净亏损1.08亿元。天津公交2022年营收5.9亿元,净亏损达7亿元,负债率甚至超过了100%,已资不抵债。
河南商丘公交曾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燃料费和司机薪资,最终发布停运通告。
没办法,油电费用、人员薪资、车辆维保以及保险等开支不断增加,导致运营成本怎么都下不来,可以说是公交车已经成了“为爱发电”的行业。
有人会说,油费贵为什么不全都搞成新能源?
殊不知,公交车电池更换成本高昂,一组需要约18万元。而那些电池使用寿命通常在5到10年,大批量新能源车逐渐进入故障高发期,维修费用将激增,成为公交集团新的成本压力。
说到底,公交客流量断崖式下跌,是导致收入锐减的根本原因。
全国公交客运总量在2014年达到781.88亿人次峰值。到2022年,客运量锐减至353.37亿人次,不足高峰期一半。
2015年是公交客流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逐年下滑,年均下滑率约2.8%。2019年至2022年间,客运量从691.76亿人次跌至353.37亿人次。
新能源公交车的购置补贴已于2022年底取消,进一步削弱了政策支持,让公交系统的资金压力变得更加严峻,企业生存艰难。
不挣钱是真的,公交车没人坐了也是真的。
2024年,中国高铁里程达4.8万公里,覆盖大部分主要城市,出行变得更快更便捷。
越来越多家庭拥有私家车,日常通勤和短途出行更多选择私家车,分流了大量公交客流。
网约车提供了门到门、私密性高、无需等待的便捷服务,吸引了大量追求效率和舒适的乘客。
网约车体验对有社交恐惧的乘客尤其友好,避免了与司机和乘客的过多交流,满足了现代人对私密空间和个体化服务的需求。
城市内部,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也成为公交的强大替代品。
共享单车等新兴出行工具的普及,进一步蚕食了公交原有的客流版图。
这些多元化的出行选择,使得公交的优势区间不断被压缩。
公交不再是无可替代的选择,而是诸多选项中的一个,甚至逐渐沦为“备用选项”。
为了盘活闲置资源,许多公交企业开始探索多元化经营。
南京公交利用夜间闲置车辆,与快递公司合作,运送同城快递,提高了车辆利用率,创造新的收入。
郑州公交将闲置的修理车间出租给顺丰,作为快递分拣中心,将维修基地转变为物流节点,实现资产再利用和增值,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武汉公交将车辆改造为夜间“移动充电桩”,服务出租车。
除了寻找到新的营收点外,公交服务场景也在延伸,努力从单一通勤工具向体验产品转型。
南昌公交推出了“公交婚车”定制服务,已有近500对新人使用,成都推出了“火锅专线”,兰州将报废车辆改造为“沙漠巴士”。
厦门公交利用大数据实现线路的“灵活调度”,根据实时客流变化调整班次和路线,提升了运输效率,降低空载率。
总的来说,从事该行业的人员,都知道公交行业没落是大势所趋,但谁也不希望它真的倒闭。
公交危机的最终承受者,是方向盘后的司机群体。
在1980年代,公交司机曾是令人羡慕的“金饭碗”职业。他们福利待遇优厚,工资普遍是普通工人的两倍,还有单位分房、医疗报销等保障。
司机被视为掌握专门技能的技术工种,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是体面稳定的代名词,曾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然而,今天的公交司机境遇已大不相同。他们面临工资拖欠风险,社保需要自行垫付,还要常需面对乘客的不满与指责。
司机的职业尊严持续下降,社会地位大不如前。整个行业面临严重的招聘困难,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缺乏吸引力。
目前,“90后”司机在公交司机中的占比不足15%,出现了明显的年龄断层。年轻人对公交司机等传统职业兴趣缺缺。
除了薪资待遇下降,狭窄的职业晋升通道也是重要原因。
与网约车、外卖等新业态提供的灵活高薪和晋升机会相比,公交司机职业发展前景黯淡。
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城市公交不会彻底消失。毕竟它对老年人、学生和低收入群体而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
但未来公交系统还能否和“盈利”挂钩,却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