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糖业大国,产量一直排世界前列,就在2018年的时候,他们政府公开表示要向中国出口200万吨原糖,这事儿当时闹得挺大,主要是想消化国内库存,顺便平衡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那年印度糖产量超过3000万吨,远超本土需求,仓库都快堆不下了。
印度糖业协会推动这个计划,希望通过和中国合作打开亚洲市场,避免价格崩盘。结果呢,实际出口过程远没达到预期,只在后续几年零星完成小批量交易,比如2019年初的一笔1.5万吨合同。这就暴露了印度在履约上的犹豫和反复,让潜在合作机会白白溜走。
印度糖出口策略老爱变来变去,这不是头一回了。早在2017年,印度高铁项目招标,中国企业中标供应4万个车轮,总价值约70亿元人民币。那项目是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线路,印度铁路部门看中中国技术靠谱,价格还实惠。
合同签了,中国工厂马上开工,投了不少资源准备交货。可印度突然单方面停了,转头和乌克兰签了,还付了近10亿元定金,说是乌克兰报价更低。这事儿发生在边境形势紧张前后,印度这么干,让人质疑他们的信用。中国气归气,但印度又栽跟头,新列车刚上路就出事故,经济损失不小。
这些事儿根源在于印度国内政策老晃荡。糖业这边,他们频繁调出口配额,2022年限出口1000万吨优先国内,2023年因产量掉直接禁出口,导致库存压着。过剩了,就想转美国市场,但美国产量够用,还设贸易壁垒,直接拒收大批量糖。
印度仓库糖堆着,出不去,经济损耗加大。类似,高铁车轮转乌克兰后,2022年俄乌冲突一打,供应断了,印度铁路同年从中国紧急买3.9万个轮子,价格比原乌克兰合同高1.68%。这么折腾,不光成本涨,还拖了基础设施进度。
贸易信用丢了,问题就放大了。印度糖出口计划虽大,但执行时常以国内价格控为由缩水。2018年200万吨目标,最终只零星出口,中国转头找巴西和泰国这些稳定供货方。印度糖业挨双重打,国内饱和,国际买家找更靠谱的。
2021年,世界贸易组织裁定印度糖补贴违规,从2014到2019年超标,强制改政策,但履约习惯没变。高铁项目也一样,取消中国订单后,转乌克兰短期省钱,但战争一断供,2022年只好回头找中国,花更多钱。
细节上看,印度糖仓库乱成一锅粥。糖袋在港口码头风吹日晒,有些湿度高结块变质,出不了口。工人搬运,运输车排队却没地儿去。政府官员开会商量转中国方案,但中方拒重谈,转和泰国签长期合同。
高铁车轮生产,中国工厂流水线转着,工人焊组装千轮子,印度通知取消时停机,材料堆车间,白浪费。乌克兰供应断后,印度列车测试轨上脱轨,车厢侧翻,碎片散铁轨,救援队清现场。
这些事儿显示印度贸易策略太短视。糖出口缩后,印度试和美国谈,派代表团带样品去,美方以质量为由拒。印度糖价暴跌,农民街头抗议,手持标语围政府楼。2025年,印度糖产量预计又过剩,协会呼出口200万吨,但全球供应足,竞争大。
中国作为大进口国,坚持选信用好伙伴,避免风险。高铁项目延期,印度工程师查事故车,记轮子磨损,报告指供应链不稳主因。
印度反复操作后果慢慢显。糖滞销仓库租金涨,有些糖厂倒闭,工人失业多。政府补贴,财政负担重。国际名声坏,其他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在WTO投更多诉。2023年后,印度糖出口配额恢复,但规模远低预期,只80万吨。高铁线建停滞,原计划2022年通车,推到2028年,预算超支数百亿卢比。中国企业学教训,合同条款严,确保履约保。
贸易摩擦积累影响深。印度糖业协会游说政府稳政策,但内部分歧执行差。2024年,一批糖船港口等指令,最终因没买家返航,船员甲板查货物,避免损。中國市场转多样进口,印度份额减。高铁事故调查报显示,轮子质量不均脱轨因,印度铁路高层开急会,讨备用方案,尴尬难掩。
最终,印度自吃苦果。糖过剩持续,2025年产量3300万吨,出口只小部分。政府试新市场如中东,响应冷。高铁项目推进,但靠进口轮子,本土制造短。这些事儿提醒,信用丢必付代价,印度贸易前景阴。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