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碳中和”趋势和中国“双碳”战略的双重驱动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正迅速上升为国家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位。
在此背景下,8月15日,“绿动全球 氢启未来”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发展论坛在沪举行,旨在加快推进长三角氢能源绿色发展、铸就氢基绿色能源绿智融合示范基地、打造中国领先的氢能源产融创新和绿色解决方案。
会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和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联合主编的《中国氢能产业绿色发展产融创新研究(2025)——构建绿智融合的中国氢基绿色能源产融体系》正式发布。
界面新闻在会上获悉,全书以全球气候危机和中国“双碳”战略为“坐标”,系统阐释了氢基能源崛起的技术、市场与政策逻辑,深入剖析“电-碳-氢”耦合的市场化机制及绿氢全产业链投资机会,结合城乡多元应用场景和国内外产融实践案例,探讨了中国氢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主旨演讲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主任胡洁从全球创新的大背景下,提出全球创新研究院的绿色智能发展战略,并以“新能源板块”、“人工智能板块”的院长工程为例,诠释了创新驱动绿色智能发展的4.0解决方案。他倡议,通过产融结合和产教融合,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高端人才培养的互动,推进能源产业与高校的深度融合,最终构建中国绿色智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据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傅育文介绍,上海电气围绕氢能“制、储、加、用”全产业链,积极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旗下氢器时代重点布局电解水制氢设备,2024年电解槽中标量全国前五,已落地20余项工程,在交通、能化结合、绿色工业园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上海盛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周道洪表示,国有资本、财政资金是绿氢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具备战略方向性、政策导向性、长期稳定性的特征。长三角作为中国绿氢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高地,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开放程度高、金融资源密集、产业基础雄厚、政策协同灵活等优势,为全国绿氢商业化、产业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投融资新路径,打造长三角区域氢能一体化市场样本。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创始执行院长忻雷作则分享了对于中国碳氢交易的思考。他呼吁,要构建安全高效的绿色共享“高效能源互联网”及“电碳氢”耦合的绿色碳氢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氢气绿色能源生态体系。推动全国绿色碳氢市场化机制建设,倡导高碳强度产业向绿氢富集地区转移,促进碳氢产业动能转换。
界面新闻从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获悉,学院未来将充分利用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的专业力量和平台优势,着力打通绿氢领域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推进氢能人才培养、产融协同创新及绿色解决方案落地。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