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乡日报】
当南太行的秋风掠过山尖
新乡的千年银杏已悄然披甲
酝酿着满眼金黄
这个秋天
跟着古树的年轮
读懂新乡的千年岁月
PART.0 1
卫辉市狮豹头乡 罗圈村

罗圈村银杏树,199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卫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卫辉市狮豹头乡罗圈村北,为唐代古树。树分两主枝,一侧分支处向南延伸较长,一度压弯至地面,现被垒石支撑。古木长势良好,树形雄伟壮观,枝繁叶茂。另有树中有树的奇特现象,又名银杏抱白楝,一体两物,别具一格。

罗圈村的千年古银杏,是太行深处的“活化石”,更是当地人心中的“吉祥树”。树干需数人合抱,枝桠如伞盖般遮天蔽日,历经千年风雨仍苍劲挺拔。

每到深秋,整棵树仿佛被鎏金包裹,叶片簌簌飘落时,地面铺就“金色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宛如与千年时光对话。

今年,随着树叶逐步泛黄,这抹“太行金”正以最美的姿态,等待八方游客前来赴约。

PART.02
辉县市薄壁镇白云寺

红墙黛瓦隐翠微
银杏鎏金染秋霜
古寺钟声穿林壑
太行深处藏禅机

薄壁,一个镶嵌在太行山褶皱里的古镇。它的称谓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山海经》,书中《中山经》记载:“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这里说的“薄山”在村北太行山的转弯处由西向北急转弯,形成壁立千仞的陡崖,像一道高耸的屏障阻挡于此,名副其实地成为“薄山之壁”。白云寺就藏于其间,千年间构筑出一方超然物外静谧天地。

白云寺,始建于唐高宗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增修,如今留存的主要为明清建筑。按照中国古代仪制,寺庙的厢房都是一层,但白云寺的东西厢房都是两层,足以见得当时规格之高。乾隆还御笔题写“白云自在”匾额,自此白云寺闻名遐迩。

白云寺山门前并列有五棵银杏树,寺院中佛殿后一株,共六株。这些享受过唐朝阳光雨露的“老者”,被现代人誉为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在四季更迭中见证着古刹的兴衰。
新乡的秋天从不缺故事
趁叶片未落
来这里与千年古树对话
让金黄的秋韵住进记忆里
来源:新乡文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