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谈到美国经济崩溃,我希望这一刻发生在未来的12个月之内,因为我不想成为胡佛。在美国历任总统之中,我最不想当的就是胡佛总统。”
2024年1月,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道。
这种言论并不会令人感到奇怪,毕竟,在美国,胡佛总统的名字几乎经济大萧条绑定,胡佛也因此成为了美国人民心目中最糟糕的总统。
然而,在特朗普成功赢得2024年大选,再度入主白宫之后,许多人却隐约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胡佛的影子。
美国梦担当
尽管特朗普一直以成功的商人自居,但了解特朗普的从商经历的人,都不会将他的自我夸耀太当回事。
这位能把赌场都开破产的商业奇才,今天能站在这里夸夸其谈,一是依靠他颇有家产的父亲为他兜底,二是靠钻美国《破产法》有利于资本转嫁债务的空子。
反倒是那位被特朗普鄙视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在他走上政途之前,当真是一位相当成功的商人。
凭借自身出色的商业天赋,这位出身贫寒,在大学毕业后为了生计一度沦落到下井挖矿的高材生,在凭借虚报年龄冒充矿业专家入职墨林采矿公司之后,迅速为公司解决了包括成本、薪资、劳动力在内一系列棘手问题,因此得到了公司的赏识。
尤其是在被公司派往中国任职之后,胡佛凭借一手威逼利诱、坑蒙拐骗的技术,成功逼迫张翼将开平矿务局廉价贱卖给墨林公司,让胡佛彻底进入了公司高层的视野。
因有这份奇功,在1901年胡佛因与领导意见不合选择辞职之后,墨林公司以20%的股份,邀请胡佛成为公司合伙人。
胡佛也果然没有让墨林公司失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靠一手组织资源的绝活,让不少在当时被认为已经不值得继续开采的矿产重焕生机,为墨林公司赚了大笔钱财。
而胡佛自己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攒下了能够自己开公司的本钱。
1908年,胡佛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工程公司,从事矿业咨询服务。
凭借之前积攒下的良好口碑,胡佛的公司业务发展十分顺利,公司规模迅速扩张,到了1914年,他旗下的分公司已经遍布全球,胡佛本人也已经成为了身家400万的富商。
这份身家使得胡佛能够在一战爆发之后,在欧洲组织滞留的美国人撤离,并组建救济委员会为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平民提供粮食,为他积累了巨大的声望。
胡佛因此被威尔逊总统注意到,得以步入政坛,先后担任美国粮食总署署长和美国救济署长等职务。
在任职期间,胡佛再次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管理才能,用有限的钱把事办出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了美国民众的钦佩和信赖,成为了两党争相拉拢的政治宠儿。
由于当时的美国共和党势力更加强大,尽管提拔他进入政界的威尔逊总统隶属民主党,胡佛选择了加入共和党。
事实证明,胡佛的选择果然是明智的,在1920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的沃伦·哈丁轻松胜选,胡佛随后被新政府提名为商业部长。
在商业部长这个位置上,胡佛一干就是7年,在任期最后几年,还很好运地赶上了柯立芝繁荣。
当时,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空前繁荣,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都对政府十分满意,在政府诸多部门当中,又以商业部门因专业对口,最得民心。
因此,在1927年柯立芝总统宣布不谋求连任后,胡佛立刻成为了下届总统的最大热门。
在强烈的社会呼声之下,哪怕胡佛对于总统竞选并不重视,整个竞选过程中只进行了7次演讲,并没有其他宣传活动,还是以444票对87票的绝对优势轻松入主白宫。
在竞选演讲中,胡佛曾信誓旦旦地承诺,自己将在任内消除贫困,让每个美国家庭都能过上锅里有只鸡,车库里有辆车的美好生活。
美国人民都期待,胡佛总统上台之后,能够兑现自己的承诺,将胡佛视为实现他们美国梦的引路人。
此时的人们不会料到,胡佛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兑现了他的诺言,只不过是以一种与大众普遍预期完全不同的方式。
大萧条代言
就在胡佛就任总统的头一年,美国欣欣向荣但泡沫严重的股市就迎来了梦醒时刻。
1929年10月24日,连续上涨了好几年的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四”,股价突然开始暴跌。
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急忙下场,大量购入股票,试图重塑股市信心,胡佛也在次日的演讲中为美国经济大唱赞歌,鼓励人们继续勇敢投资。
但在10月29日,美国股市还是彻底崩盘,股票市值在一日之内蒸发了40%。
这样疯狂的暴跌不出意外地引发了股民的恐慌性抛售,但抛售潮由进一步加剧了股价下跌,等到美国股市在几周后终于触底止跌,大部分股票的价格都已经掉到了原本的10%左右。
由于此前股市的长期坚挺,美国社会从资本家到普通民众,都将大量财富用于投资股票以待增值,股市的崩溃很快带来了极为可怕的连锁反应。
民众因对金融丧失信心,迫切地希望将所有的钱财拿回自己手中,却因此引发了挤兑热潮,大量银行因挤兑而破产;
许多工厂也因资金链断裂,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工厂、银行的破产,又导致了美国的失业率以无法控制的速度飙升,让无数已经习惯了超前消费的美国家庭一夕间堕入债务深渊。
此时,所有人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胡佛总统,希望他能够发挥自己化腐朽为神奇的才能,挽救美国的经济。
胡佛也确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试图扭转困局,只不过从结果来看,他还不如不要尝试。
作为一个“合作自由主义”的信徒,胡佛一直坚信,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主观能动性,而政府的作用仅仅是发起倡议和为资本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
故而,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胡佛的第一反应就是向美国的企业主们争求意见,并在大量立足于美国本土的企业主的要求下,对外国输入美国的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这让美国的经济学家大为不安,上千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总统,表示对外来产品加征关税必然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开启互加关税的恶性循环,美国企业在国内得到的,将会从国际上加倍损失出去。
部分有国际眼光的跨国企业所有者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向胡佛当面痛陈厉害,试图劝说胡佛改变主意。
但胡佛始终不为所动,坚持签署了对2万多种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搞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带动全球都进入了贸易保护时代。
面对欧洲这个当时最大消费市场的关税壁垒,有能力的美国企业主纷纷选择投资欧洲建厂,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国内的失业狂潮。
面对愈演愈烈的失业问题,胡佛总统的应对方式有二,一是大力驱逐那些“不受欢迎的外来人口”,二是把资本家们拉到白宫开会,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维持就业供给和工资水平。
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下,许多企业自己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要求他们维持和之前一样的工资开支,无异于加速企业的破产,让美国的失业状况愈演愈烈。
眼看美国的状况正在一步步恶化,胡佛在民间的声望也随之跌入了谷底。
民众将失业者居住的贫民窟成为“胡佛村”;流浪汉盖在身上盖的报纸称为“胡佛毯”;穷人抓来麻雀和野兔充饥称为“胡佛鸡”和“胡佛猪”,胡佛的名字在民间已经成为了贫困落魄的代名词。
然而,即使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境地,胡佛却依旧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原则不动摇,坚决否定了国会部分议员提出的,由政府出面,组织公共工程,实施社会救济的建议。
这种为执著于为大资本代言,无视民众苦难的做法,让胡佛在1932年大选中惨败给了许诺在上任后实施新政的罗斯福。
尽管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大萧条并不是胡佛所导致,而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
并且,胡佛毕竟不是罗斯福这样在美国军政界根基深厚,能用军队和民意迫使资本家妥协投降的猛人,在当时美国小政府的模式下,政府很多时候确实也只能配合资本。
再者说,面对这场空前的危机,当时的人们确实谁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选择。
但无论有再多理由,都改变不了在胡佛任内美国跌入深渊的现实,胡佛作为总统,自然只能为任内的衰退背锅,成为了美国心目中最糟糕的总统。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