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上,三峡大坝如同一位坚毅的巨人,稳稳伫立二十余载了。
但是关于它的话题一直没有停下来过。
有人说它是 “吞金巨兽”,毕竟曾经投入了2500亿,这成本让无数人咋舌。
也有人称它为 “聚宝盆”,去年满负荷发电时,据说单日电费收入就突破一亿。
但是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这2500亿到底花在了哪儿?如今真的回本了吗?
其实,这笔2500多亿的投入,从来不仅仅是“建坝钱”。
这其中500多亿用于了枢纽工程建设,150多亿用在了配套电力输送网络,200 多亿用来安置120万移民,剩下1600多亿则作为长期维护的“动态资金”。
这就像打理一个大家庭,既要盖好房子,也要安顿家人,更要预留日常开销,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自建大坝以来,这20多年了,有花费自然也有收益了。
要说最直观的收益,发电绝对是“排头兵”。
二十多年来,三峡大坝累计发出1.6万亿度电,2023年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发电量超2760亿千瓦时,超过湖北省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
这些清洁电力顺着超高压线路奔向江苏、广东、上海,给东部的工厂插上动力翅膀,给千万家庭送去光明,成了“西电东送”的核心支柱。
大坝建成之后,除了解决了发电问题之外,也为航运方面提供了很多便利,节省了许多运输费用,可以说航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宜昌到重庆的660公里航道,险滩密布如“拦路虎”,枯水期水深不足1.5 米,万吨船队只能望江兴叹。
有了三峡大坝后,库区形成深水航道,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至宜昌航道维护水深从2.9米提高到3.5米至4.5米,船舶吨位从1000吨级提高至5000吨级。
2022年上半年,这一河段货运量就达7420万吨,比大坝建成前全年还多。
因此,运输成本也跟着“瘦身”,船舶运输成本降低约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江海直达”航线让西南的矿产、农产品能直抵沿海,给长江经济带装上了“加速器”。
另外,三峡大坝还是一道亮丽而壮观的风景线,它的建成还形成了“旅游业”,顺便带动了周围旅游业的发展。
虽然说这大坝建设的初衷不是让旅游业当“主角”,但如今旅游业却成了库区经济的“活力源”。
从坛子岭到185观景点,这座工业工程成了热门旅游地标。
尤其自从2014年免费开放后,游客量如潮水般上涨,2023年接待数量更是超300万人次。
虽说门票免费,但游客带来的餐饮、住宿、交通消费,像毛细血管一样滋养着周边的血肉。
据测算,旅游相关产业每年能创造约200亿经济效益,还带动了近10万人就业,让库区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
但三峡的账本,从来不止这些“明面上的数字”。
众所周知,在大坝未建设之前,1998年长江爆发了特大洪水,这个巨大的伤痛让人至今难忘。
当时直接损失了造成1600多亿,间接损失7000多亿,还有数千万人受灾。
而大坝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再没遇过这样的浩劫。
2020年夏天洪水来袭,大坝精准调控,硬生生把洪峰削去近10米,直接避免 1600亿损失。这份“平安账”,是任何数字都换不来的。
在环保账本上,三峡的贡献同样亮眼。
据统计,截止2024年12月,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超1.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亿吨。
现在,长江水也变了模样,泥沙大量减少,江水清澈了,鱼群也回来了,连沿岸居民都能明显感觉到生态的改善。
当然,除了这些争议,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争议从未断过。
比如有人散布出“大坝变形了” 的传言。
专业人士给出了解释:那是卫星图像处理误差,大坝作为混凝土重力坝,靠自身重量就能稳稳“站” 在江里,再用几百年都不成问题。
诸如此类的争议还有一些,但都被专家证实不过是没有根据的谣言罢了。
现在再看 “2500 亿投入回本了吗”,答案其实很清晰。
单算经济账,发电、航运等直接收益早就超过投入;算安全账,它是下游的 “防洪盾牌”;算生态账,它是碳中和的 “生力军”;算民生账,它让千万人过上了好日子。
你说它回本了吗?
别看三峡大坝在1994年开始建,在2009年才全部完工。但你可知在1918年孙中山先生就曾在《建国方略》中勾勒过三峡建坝构想?
回溯百年,当时孙中山先生或许未曾想过,这个在乱世中只能停留在纸页上的蓝图,会在百年后成为现实。
1994年,湖北夷陵的江滩上响起轰鸣,数万名建设者带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劲头扎下根来。
昔日,他们要对付的难题前所未有。2000 多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相当于30座埃菲尔铁塔的体量,210万吨钢材架设精度,堪比在钢丝上绣花。
最终,他们用混凝土、骨料二次风冷技术给大坝“强筋”,用一级粉煤灰配方为大坝“健骨”。
终于在2006年5月20日,让这座世界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在长江上露出全貌了。
今日,长江奔流不息、永不停歇,大坝则坚定地守护如常。它不只是一座工程,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底气,一代人的智慧结晶。
从孙中山先生的构想,到建设者的汗水,再到如今的江河安澜。三峡大坝的账本上,写的从来不止是金钱,还有很多无形的价值摆在那里。
而近期,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已正式开工,这一项目又是一个超级工程。
此次,中国拟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5个三峡大坝。
其建成后,在能源供应、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潜力巨大,并且对我国的地缘战略意义也是特别重大的。
我们要知道,这些大坝工程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工程,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战略眼光的有力象征,是一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而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担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远见,更是一份留给未来子孙后代的无比珍贵的遗产。
所以这笔账,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而且这笔账越往后算,越会见其沉甸甸的分量。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文章:
观今言史:2023.12.23三峡大坝已经运行了20年,当初投入的2500多亿元,如今回本了吗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