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总觉得累?敦煌人私藏的3款“养肺茶”火了!晨起煮一壶,暖到立春都不咳
前几天跟甘肃敦煌的朋友打电话,她一开口就笑:“你们城里人才刚收起空调被,我们这儿早晚都得穿薄外套了!”还没等我吐槽秋老虎,她话锋一转:“赶紧把奶茶换成我给你说的那个茶,你去年秋天总咳、说话没力气的毛病,喝它准管用!”
挂了电话我才反应过来,可不是嘛!整个夏天吹空调、喝冰饮,白天上班盯着屏幕,晚上熬夜赶方案,总觉得胸口发闷,爬两层楼梯就喘,连说话都没底气——朋友说这是“肺气被夏天耗空了”。后来照着她给的方子煮了两周茶,还真别说,早上起来不口干了,之前总犯的咽炎也没再犯,连同事都问我“最近是不是气色变好了”。
其实老辈人早说过,“秋属金,对应肺”,秋天不把肺养好了,冬天准得遭罪。呼吸、出汗、甚至连抵抗力都跟肺气挂钩,要是你也有“稍微动就出汗”“大便总干”“嗓子老痒想咳”的情况,那可得趁着刚立秋,把养肺提上日程。今天就把敦煌朋友私藏的3款“养肺茶”整理出来,做法简单到小白也能会,关键是喝着不燥,全家都能喝!
1. 乌梅山药黄芪茶:怕上火星人的“补气神器”
我第一次喝这款茶,是去年秋天在朋友家。当时她刚煮好,茶汤带着点淡淡的梅子香,喝一口温温热热的,一点不像印象里黄芪茶的“药味”,连喝两杯都没觉得燥。
朋友说这方子是她妈传的,特意加了乌梅和陈皮,就是为了中和黄芪的热性。黄芪是“补气之王”,但直接煮水喝,容易上火的人喝了准冒痘;加3颗乌梅就不一样了,又酸又润,不仅能压下火气,还能生津止渴,秋天喝着特别舒服;再放3g陈皮理气,6g山药片健脾,连脾胃弱的老人喝了都不胀气。
做法超简单:
1. 把10g黄芪、3颗乌梅、3g陈皮、6g山药片用清水冲一下,不用泡太久,洗去浮尘就行。
2. 全部放进锅里,加1.5升凉水(别用开水,不然药材出味不均匀),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着盖子煮30分钟。
3. 过滤出来晾到温乎,早上喝一杯,整个上午都觉得胸口敞亮,说话都有劲儿。
不过要记着,这茶得白天喝!我上周试过晚上煮来喝,结果翻来覆去到11点还没睡着——后来才知道黄芪补气升阳,晚上喝容易让人精神头太足,上午或午后喝最合适,一周喝2-3次,从现在能喝到明年立春。
2. 黄芪山药麦冬茶:教师、主播的“润喉救星”
我闺蜜是小学老师,每到秋天就犯愁,一节课讲下来嗓子又干又哑,连喝水都觉得疼。上次给她推荐了这款茶,她喝了一周就反馈:“上课前煮一壶带学校,喝一天嗓子都不发紧了!”
这方子特别适合总说话的人,就3种食材:5片黄芪补气,5片山药健脾,10颗麦冬润燥——麦冬是个好东西,秋天口干舌燥、总觉得喉咙里有“火”,加一把麦冬准没错,既能润肺又能生津,和黄芪、山药搭着,补气血的同时还不燥,气阴双补,喝完嘴里还留着淡淡的甜。
煮起来更方便:
1. 食材简单冲一下,直接放进养生壶,加800-1000ml水。
2. 选“花茶”模式煮20分钟,不用盯着,等提示音响了就能喝。
3. 喝完第一壶别倒渣,再加一次水煮15分钟,第二壶味道虽然淡点,但营养还在,当水喝一天刚好。
她现在每天早上煮一壶带到教室,课间喝一杯,下午两节课下来也不觉得累。要是你也总觉得秋乏、口干,上午或下午累的时候喝一杯,比喝奶茶健康多了,还不用怕长胖。
3. 雪梨干百合山药黄芪茶:全家都能喝的“防咳茶”
我家孩子每到秋天就容易咳嗽,去年试了这款茶,整个秋天都没怎么犯过。它比前两款更润,加了雪梨干、百合和玉竹,滋阴润燥的劲儿更足,再配着茯苓健脾利湿,就算天天喝也不怕“补得太滋腻”。
第一次煮的时候,孩子就问:“妈妈,这茶怎么有梨的香味?”其实是放了3-4片雪梨干——比起新鲜雪梨,雪梨干更耐煮,润燥的效果也更持久,再加上5克百合、5克玉竹,缓解口干咽痒特别管用;5克茯苓能帮着健脾,防止滋阴的食材喝多了生湿气,连脾胃弱的小朋友都能喝。
全家分享版做法:
1. 把5克黄芪、3-4片雪梨干、5克百合、5克山药片、5克玉竹、5克茯苓都冲干净。
2. 放进养生壶加1.2-1.5升水,选“花茶”模式煮20分钟。
3. 煮好倒保温壶里,孩子上学带一杯,我上班带一杯,老公晚上回来还能喝,食材再加水煮一次也没问题,一点不浪费。
现在我家每周都会煮两次,孩子不咳了,我也不总觉得疲惫,连我妈都说“这茶喝着舒服,比吃药强”。
其实秋天养肺没那么复杂,不用买贵的药材,也不用费大劲煲汤,随手煮一壶茶,喝着暖乎乎的,把肺气补起来,冬天才能少生病。你要是也试过什么好用的养肺方子,或者喝了这些茶有效果,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毕竟好东西,就得大家一起分享才有意思呀!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