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肾病患者的检查报告上,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不断攀升,逐渐接近透析标准时,很多人会陷入焦虑:除了透析,还有没有其他选择?中医治疗在这个阶段是否有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关键话题,结合真实案例看看中医如何为肾病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肾病发展到接近透析指标的阶段,并不意味着必须立刻启动透析。临床上常用的透析指征(如血肌酐>707μmol/L、尿素氮>28.6mmol/L,或出现严重水肿、心衰等并发症)是 “医学建议线”,而非 “不可逾越的红线”。在指标尚未完全达标、且患者无紧急并发症的情况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延缓肾功能恶化,甚至实现指标回落,是临床中常见的干预思路。
从中医视角来看,这个阶段的肾病多属于 “肾衰”“关格” 范畴,核心病机是脾肾亏虚、湿浊瘀毒内阻。肾脏好比 “水液代谢的过滤器”,当脾肾阳气不足,无力推动水湿运化,毒素就会在体内蓄积,进而加重肾损伤。因此中医治疗的重点不是直接 “降指标”,而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恢复机体自身的排毒能力,为肾脏 “减负”。
58 岁的张大妈就是典型案例。2018 年她因乏力、恶心就医,检查显示血肌酐 689μmol/L,尿素氮 25.3mmol/L,医生建议做好透析准备。但张大妈对透析存在顾虑,选择到中医科尝试保守治疗。
初诊时,张阿姨面色晦暗、下肢轻度水肿,伴有食欲不振、大便黏滞等症状。中医辨证为 “脾肾气虚、湿毒内蕴”,制定了 “健脾益肾、祛湿降浊” 的治疗方案:
1.中药方剂: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加入土茯苓、六月雪、大黄等解毒降浊药材,每日 1 剂水煎服;
2.生活调护: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每日 0.6g/kg 体重),避免劳累,指导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
治疗 2个月后,张大妈的乏力、恶心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血肌酐降至 576μmol/L;再坚持治疗 6 个月,血肌酐稳定在 420-480μmol/L 之间,尿素氮回落至 18.2mmol/L,水肿完全消退,日常生活恢复正常。至今 2025 年,她的肾功能指标虽未完全恢复正常,但始终未达到透析标准,实现了 “带病生存” 的良好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并非要 “替代透析”,而是在特定阶段发挥 “护肾缓冲” 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但也要警惕误区:如果患者已出现严重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急性心衰、严重酸中毒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启动透析治疗,此时中医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延误抢救时机。
对于接近透析指标的肾病患者,科学的治疗思路应是 “中西医优势互补”:西医通过降压、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手段控制基础疾病,预防紧急并发症;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调理脏腑功能,延缓肾衰进程。两者结合,既能避免单纯依赖西药的副作用,也能防止盲目相信中医而延误病情。
最后提醒:中医治疗强调 “个体化”,每位患者的体质、病机不同,用药方案也需动态调整,切勿自行服用 “偏方”“验方”。建议在正规医院肾内科和中医科医生的共同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肾病治疗是一场 “持久战”,接近透析线并不意味着 “终点”。合理运用中医治疗,或许能为你的肾脏争取更多时间,甚至创造惊喜。
#真相来了##寻找真知派##中医##肾病健康##健康#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