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突然厌学?不是“叛逆”,是这5根刺扎疼了心

“我儿子初二突然不想上学了,作业不写,上课睡觉,说‘学习没意思’。”

“女儿初三成绩从班级前10掉到倒数,现在一提学习就摔门,说‘反正学不会’。”

青春期孩子的“厌学”,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

昨天还乖巧写作业,今天就摔课本;

上周还说“想考重点”,这周就喊“不想读书”。

家长急得跳脚,老师挠破头,

却少有人真正看懂:这些“叛逆”背后,藏着孩子说不出口的疼

一、生理在“打架”:大脑没发育好,情绪先崩了

青春期是“生理暴动期”:

大脑前额叶皮层(管理性、规划)要到25岁才成熟,

孩子明明想学习,却总被“冲动”“倦怠”拽着走;

睾酮、雌激素飙升,情绪像坐过山车——

可能因一道题解不出暴怒,也可能因一句批评躲在被窝哭。

某初二男生说:“我不是不想学,是坐不住。

背单词时总想起游戏画面,做题时脑子像灌了浆糊。”

这不是“懒”,是生理发育不均衡,让他在“想学”和“做不到”间反复拉扯

二、心理在“呐喊”:我要被看见,不是被安排

青春期孩子的核心需求就一个:证明“我是独立的”

但家长和老师常踩雷:

家长:“你必须按我规划的路走,学奥数、考重点!”

老师:“你只要听话,成绩好就行,其他不用管!”

孩子想学编程?家长说“没用,不如多刷题”;

孩子想和同学组乐队?老师说“耽误学习,不许去”。

某初三女生哭着说:“他们只关心我考多少分,

却没人问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自我”被碾碎,学习就成了“为别人完成任务”——

学不进去,干脆摆烂。

三、成绩在“碾压”:努力看不见回报,不如放弃

“我每天学到12点,数学还是考70分!”

“同桌不怎么学,每次都比我高10分!”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强到“玻璃心”。

努力没效果,挫败感会像滚雪球:

数学听不懂,干脆不听;

英语背不出,干脆不背;

最后演变成“反正学不会,不学了”。

某班主任坦言:“班里成绩中游的孩子最容易厌学。

他们拼尽全力,却总在‘进步边缘’晃,

时间久了,连‘再试试’的勇气都没了。”

四、环境在“施压”:学校像工厂,家里像战场

学校: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

孩子像流水线上的零件,被“考高分”的目标推着走;

家里:父母吵架、二胎出生、老人唠叨,

孩子得花精力“处理情绪”,哪还有心思学习?

某高一男生说:“我爸每天下班就问‘考多少分’,

我妈和奶奶为小事吵,我坐在书桌前,满脑子都是他们的声音。”

**当学习成了“唯一正确的事”,

孩子连“喘口气”的空间都没有,只能用“厌学”反抗**。

五、兴趣在“消失”:学的东西,和我没关系

“学函数有啥用?我又不当数学家!”

“背古诗干嘛?现在谁还写信?”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用“实用主义”审视学习。

如果课程内容脱离生活,教学方式枯燥,

他们会觉得“学这些是浪费时间”。

某初二女生说:“我们物理老师只会念公式,

从来没做过实验。我觉得物理就是‘纸上谈兵’,

学它干嘛?”

**当知识变成“没用的符号”,

孩子自然提不起兴趣**。

最后:厌学不是“病”,是需要“被理解”的信号

青春期孩子的厌学,

不是“突然变坏”,是“攒够了委屈”。

家长别急着骂“不懂事”,老师别只盯着“成绩差”——

蹲下来听听他说:“我今天数学题卡了半小时,没人帮我”;

问问他:“你不想学,是觉得哪里没意思?”

毕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想学习”,不是“被迫学习”

解开他心里的结,

他自然会重新拿起课本,

带着热情,走向更远的远方。#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会厌学?#

#青春期##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育儿   厌学   青春期   叛逆   孩子   家长   成绩   老师   生理   情绪   课本   没意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