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着急?巴西大豆价飙上天,中国一怒停购,粮仓快撑爆了

前言

2025年,美国农民因大豆卖不出去,如今订单归零,只能用防水布露天堆放,一农场内更是发生了粮仓倒塌事件。

而巴西却趁机坐地起价,以为中国别无选择,他们把中国的暂停采购误读为无计可施。

巴西到底算错了什么?这场风波会带来什么后果?

作者-常

美国粮仓轰然倒塌,巴西看到了吗?

10月15日,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座27米高的老牌粮仓,轰然一声垮塌了。

816吨大豆,金色的瀑布,瞬间倾泻而下,砸断了输电线路,让周边社区陷入一片黑暗。

这起事故,不是意外,更像是一场产业崩盘的现场直播。

当地粮仓的利用率,早已超过了98%,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爱荷华州的农民,更绝望,他们只能用巨大的防水布,把大豆堆在自家院子里,任凭风吹雨淋。

全美滞销的大豆,累计已达4200万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价格,跌到了2008年以来的谷底。

这个价格,远低于豆农的盈亏平衡点,卖了是赔本,存着没地方,只能硬扛着。

这一切的根源,都藏在中国那份急剧变化的进口清单里。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中国曾是美国大豆出口的半壁江山,可是2025年5月以来,中国的订单,突然归零了。

这是近30年来头一遭,2024年中国还从美国进口2213万吨大豆,2025年1-8月,进口量却暴跌至580万吨,同比下降近80%。

5月之后,更是一单未下。

不少农民只能卖掉陪伴多年的农机,只为换回下个季度的种子钱。

密苏里州的一位农民,对着镜头苦笑:“种得越多,赔得越多,现在勉强糊口吧。”

美国想开拓新市场,印度、非洲、墨西哥,可这些地方的需求量加起来,也填不上中国市场的窟窿,墨西哥全年进口不到五百万吨,印度只买豆粕,埃及外汇紧张,招标规模越来越小。

这三家加起来,连中国空出的三分之一份额都填不满,美国大豆,彻底退场了。

巴西迅速接过大旗,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达1.0503亿吨,其中7465万吨来自巴西,占比飙升至71%。

2025年1-9月,这个数字更是达到80%,巴西,几乎成了中国唯一的“主要供应商”。

巴西能快速补位,靠的是产量,更靠物流升级,他们专门修建了港口铁路,把运输时间从30天缩到20天。

运费比美国大豆还便宜,让巴西大豆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于是,2025年10月,巴西大豆的报价,彻底“放飞自我”了。

每蒲式耳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1月大豆高出2.8到2.9美元,而美国大豆的溢价仅为1.7美元,价差肉眼可见。

换算一下,巴西大豆到岸价达到一千美分,比美国大豆足足高了250美分,这种溢价幅度,在以往极为罕见。

夸张的是,这种涨价,没有任何基本面支撑,2024/2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达4.184亿吨,创历史新高。

巴西库存更是高达4750万吨,全球供应明明处于宽松状态,可巴西的底气,却莫名地足。

涨价的时间点,选得极为“精准”,2025年5月后中国暂停采购美豆,而巴西新季大豆要到次年1月底才开始装运。

这中间的供应空白,被巴西出口商精准捕捉了,他们利用短期供需缺口大肆炒作,把巴西大豆变成了“卖方市场”。

面对离谱的高价,中国买家没有硬扛,而是用“沉默”给出了答案。

他们集体暂停采购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这一消息经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确认后,瞬间在粮油圈炸开了锅。

然而,这一切的底气,都源于一个根本性的误判,一个关于“刚需”的致命误读。

美国农民的眼泪,是镜子还是警告?

巴西出口商的算盘,打得叮当响,他们觉得中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3.57%,国内年产量仅2000万吨左右。

而年消费量超过1.1亿吨,这个巨大的缺口,必须靠进口填补,这种依赖,不是主动选择,而是无奈。

中国人均耕地量少,城市化又占用了大量土地,有限的耕地必须优先保障水稻、小麦等主粮种植,毕竟“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有组数据很直观,种一亩大豆的产量,只够一个人吃两个月,而种一亩水稻能管一年,为了种大豆挤占主粮耕地,风险远比进口大豆高得多。

巴西正是看透了这一点,觉得中国“不得不买”,才敢肆无忌惮地抬价,他们算准了中国的刚需。

认为就算价格涨了,为了保障饲料供应和食用油市场稳定,最后还是得妥协,这,就是他们误判的开始。

美国的“退场”和阿根廷的“不给力”,更让巴西在全球大豆市场几乎没了对手。

2025年1-8月中国从美国仅进口580万吨大豆,同比降近80%,连续十四周零新增订单,美国大豆库存高企。

连粮仓都塌了,根本无力争夺市场份额,阿根廷虽然在2024年加大了出口,但产量一直稳定在4900万吨左右,没有明显增长,而且其出口税政策反复,供应稳定性远不如巴西,只能作为补充选项,成不了主力。

全球大豆定价机制的缺陷,更让巴西有机可乘,目前国际大豆贸易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合约为基准。

叠加升贴水形成最终进口价,定价权长期被国际期货市场和跨国粮商掌控,巴西出口商可以随意调整区域升贴水,把价格抬得虚高,而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却没有主导定价的话语权,这就是他们误判的底气。

当美国农民的眼泪,还在浸湿那片绝望的土地时,东方,另一盘大棋,早已悄然落子。

中国亮出三张底牌,从容不是没来由

国家储备,就是中国的第一张底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明确表示,当前大豆战略储备特别充足。

2023年中储粮仅在东北就收储了200多万吨大豆,一旦市场供应紧张,投放储备就能平抑价格,完全能满足近期需求。

多元化进口,是第二张底牌,2024年中国从16个国家进口大豆,除了巴西、美国,阿根廷全年出口410万吨,是2023年的两倍多,乌拉圭、加拿大也在持续补位。

技术替代,则是第三张,也是最硬核的一张底牌,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已从10%提升到15%。

豆粕占畜禽饲料蛋白来源的90%以上,替代比例每提升一点,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就减少一分。

新希望集团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饲料原料占比不到2%,全靠多元渠道和国产蛋白替代,这意味着大豆的“不可替代性”正在减弱。

时机一到,价格自会回落

中国需要稳定的供应,巴西需要稳定的市场,一旦破坏了这种平衡,阿根廷、美国都会抢着填补空缺。

美国大豆因贸易战失去市场的教训就在眼前,巴西要是继续沉迷于短期暴利,最后只会重蹈覆辙,巴西忽略了中国等待的两个关键契机,2025/2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1.776亿吨,丰收后供应增加必然拉低价格。

而中美贸易谈判若有突破,美国大豆随时能重返中国市场,到时候巴西的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

信任是国际贸易中合作的基石,任何国家都不能靠垄断或施压长期获益,这场博弈,没有真正的赢家。

只有回归理性与合作,才能让所有人避免成为下一个粮仓倒塌的亲历者。

结语

巴西的勇气,终究是误判出来的,中国的从容,却是未雨绸缪出来的。

当巴西新豆丰收到来,当中美谈判出现转机,价格的天平自然会回归平衡。

真正的智慧,不是赢得每一次博弈,而是构建一个让博弈不再必要的信任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财经   巴西   粮仓   大豆   中国   着急   美国   价格   阿根廷   芝加哥   底牌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