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两巨头上门摊牌,中方做了最坏打算?大批美债突然被换成黄金

美国在全球事务中面临多重压力,乌克兰战场上俄罗斯占据上风,即便华盛顿持续注入援助,也未能扭转局势。

中东地区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胶着,伊朗和黎巴嫩武装力量动作频仍,潜在升级风险加剧。这些热点分散了美国资源,制约其亚太战略执行。

国内经济虽有增长数据,但市场对官方指标疑虑重重,美元、美股与黄金价格并行上涨,暴露系统性不稳。

美国国债总额已逾38万亿美元,利息负担逼近军费支出,借债模式引发国际警觉,各国转向黄金作为避险工具以分散风险。

2024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和国务卿布林肯相继访华,从经济和外交维度释放明确施压信号。

耶伦在广州和北京会晤中,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板等领域补贴表达不满,称此类政策扭曲全球市场平衡,要求中方采取措施缓解贸易摩擦。

这次访华较其2023年7月首次行程更具针对性,当时重点在于恢复经济对话,而此次直接提及关税工具作为潜在回应,显示出美方从对话转向实质性干预的转变。

布林肯访华紧随其后,在上海和北京强调台湾海峡稳定,并敦促中方限制对俄罗斯能源采购和物资供应,指出这些活动间接助长莫斯科在乌克兰的行动。

与2023年6月访华相比,那次更注重缓和氛围,此次融入南海议题和科技管制,体现华盛顿通过高层互动锁定中方在关键领域的让步意图。

这些访华行动伴随美国国会多项法案推进,加剧双边紧张。《无限制法案》于2024年初提出,由议员加拉格尔主导,要求中国企业在180天内从俄罗斯市场退出军工业务,否则面临全面封锁。

该法案从高科技扩展至民用汽车供应链,与2018年首批科技制裁不同,这次覆盖更广,旨在切断中俄经济纽带。

耶伦访华后,美国财政部拟定文件,计划隔离部分中国企业与全球金融体系,焦点对准对俄罗斯军工的所谓支持。

这类措施较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的制裁更精细化,涉及银行结算监控和第三方转口审查,反映美方从单一打击向系统性遏制的演进。

中方对这些动态保持高度警惕,及时优化外汇储备配置。2025年7月,中国减持257亿美元美债,总持有量降至7307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这与2012年高峰期1.3万亿美元相比,缩减近半,日本已稳居最大持有者。

减持节奏从过去十年年均数百亿加速至单月大额操作,体现出对资产冻结风险的预判。作为替代,黄金储备持续扩容,2025年9月达2303吨,连续10个月增持,总量较2024年10月末增加122万盎司。

这种置换较以往渐进式调整更迅捷,过去购金年均200吨左右,如今月均超20吨,渠道从伦敦市场扩展至多边协议,确保供应链韧性。

黄金增持机制的优化凸显战略深度。过去依赖美元结算的进口模式,现转向本币贸易和直接从产地采购,如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长期合约。

这比2010年代初的框架更成熟,当时购金规模有限,现在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现高效分配,储备占比从4%升至7.7%。

相较美债易受美联储利率波动影响,黄金作为非信用资产在地缘不确定中更具保值潜力,2025年金价从年初均价3067美元/盎司攀升至超过4000美元,中国购入时点多在相对低位,避免高峰成本。储备管理也升级,央行运用数字化工具监控金库,从沿海向内陆分散存储,提升整体安全性。

美方施压延伸至能源和物资领域。布林肯访华时,要求中方中断俄罗斯和伊朗石油天然气进口,并停止军民两用物资出口。这些物资定义从2023年清单扩展至500项,包括电子和机械部件。

耶伦推动的金融隔离措施,在访华后几个月内成形,针对中俄银行交易,通过SWIFT系统阻断资金流。

这与2000年代对伊朗制裁相似,但对中国影响有限,因中俄贸易本币结算比例达95%以上,2024年贸易额2448亿美元,2025年保持稳定增长,结算平台从美元主导转向上海-莫斯科双中心,效率较2022年翻倍。

中方应对准备早在2023年底铺开。中俄贸易额超2400亿美元,本币使用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的30%跃升至当前水平,通过CIPS系统扩展至中小企业,结算时效从三天缩短至实时。

军工企业经多年制裁,已将供应链国产化率从50%提升至90%,关键部件自给自足。汽车产业同样强化,电动车出口企业实现全链本土生产,电池和电机100%国产,与2010年代进口依赖形成鲜明对比,出口量从百万辆增至500万辆,制裁缓冲空间更大。

全球购金浪潮放大中国举措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全球央行购金415吨,中国贡献显著,其他如印度和土耳其跟进,推动金价创26次新高,最高达3434美元/盎司。

这与美债市场对比鲜明,美国收益率虽高,但信用风险累积,利息占GDP比例从1%升至2.5%。中国减持间接削弱美元主导,促使新兴市场转向黄金,购入从公开市场转向期货锁定,减少波动损失。

访华后,美媒披露更多制裁细节。2025年夏季,财政部文件针对中国对俄罗斯军工支持,包括资产冻结和美元禁令。这与耶伦讨论的产能议题联动,试图通过经济杠杆迫使中方调整出口。

但中方反制工具多样,如稀土出口管制和农产品关税,2018年贸易战中已验证效能。储备调整的多层防御,包括增加黄金ETF分散风险,比过去实物囤积更灵活。与金砖国家黄金互换机制从2023年构想至2025年落地,推进速度超出预期。

美国经济压力放大其对外姿态。国债规模38万亿美元,利息支出超1.2万亿,借新还旧循环加速。中国减持与日本增持对比鲜明,日本持有1.1万亿依赖同盟,中国追求独立储备。黄金购入刺激本土矿业,内蒙古和新疆开采量年增15%,从进口主导转向自产平衡。

目前,中国美债降至7300亿美元左右,黄金稳定2303吨。中俄贸易本币达95%。美国10月22日制裁Rosneft和Lukoil,影响进口渠道,但中方通过多元化库存应对。欧盟第19轮制裁纳入中国炼油厂,强化能源禁令,但中方供应链本土化缓冲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财经   美方   中方   巨头   黄金   美元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本币   伊朗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