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散文)

撰文∶杨正权(安徽临泉)

时光飞逝,十月下旬已至,再过三月,便是父亲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份思念,像流鞍河的河水在流淌,从未停歇。

从我记事起,父亲便因肺病整日咳嗽,无法承担繁重劳动,家庭重担全压在母亲肩上。

为了给父亲治病,一家人与牲口挤住一起,日子过得清苦。能吃饱饭,对我就是最大的奢望。

父亲在兄弟四人中排行最小,大哥在河南开封工作,二哥在临泉任职,三哥在乡镇集市经商,唯有他留在家乡务农。

父亲不善农事,却痴迷读书写字。他没有什么谋生能力,却对书籍有着极至的热爱。

每次去县城二伯家,临走时二伯总会让他带回书刊报纸,回家后常常废寝忘食地阅读,母亲总抱怨“读书不能当饭吃”。

农忙时,不懂种地的他急着催促母亲干活,导致母亲如今常喊胳膊疼、腿疼,一直觉得,父亲这辈子最亏欠的人就是母亲。

但孩童时的我,崇拜他博学。他喜欢和村里人唠嗑,谈天论地时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村里人常嘲笑他“有本事把地种好”,唯有我愿意听、也最懂他。

每逢春节写春联,母亲希望能写些“发家致富”的内容,他却写一些文言雅句:“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并教导我要多读书。

父亲生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开封大伯家。他时常跟我讲,大伯当年格外照顾他,若没有大伯,自己早病逝了,让我永远记住这份恩情。他无力回报,便把心意写进诗里,偷偷记在小本子上念给我听。

我工作后,父亲唯一的牵挂便是我的儿子,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我为儿子盖好房、成个家。为了不让他失望,2012年秋,我自己还在县城租房居住,也坚持回老家建起了楼房,当父亲看到楼房落成时,显得格外的开心。

父亲的一生清贫,从没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穿的都是开封的哥哥姐姐每年清明节祭祖时带回的旧衣。

他在寒冷的腊月离世,瘦得只剩皮包骨,走时也依旧清苦。也没留下值钱的物品,却把“做人的真诚、做事的坚韧”刻进了我的骨子里。

如今,我已在县城定居多年,儿子也大学毕业在省城工作,可父亲没能等到这一天,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内疚与遗憾。

天气转凉,因事务繁忙,我许久没回老家了,却常常在梦中见到父亲,他在看着我笑,或许,那是父亲想我了。每次从梦中惊醒,内心满是酸楚。

流鞍河的水穿过家乡静静流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淌不尽我对父亲的思念。

作者∶杨正权,安徽临泉人,原临泉县书协主席。

编辑:杨卫东/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美文   散文   父亲   临泉   母亲   大伯   县城   清苦   安徽   临泉县   儿子   梦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