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临近尾声,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圆与出游的喜悦中时,陕西文旅系统的工作者们始终坚守岗位,用专业与热忱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和优质体验。10月7日,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走访了西安多处文化服务场所,记录下一线工作者忙碌的身影,也见证了三秦大地文旅市场的火热景象。
身着汉服的外地游客在陕西省文化馆参观。
16小时不打烊守护读者的“假期充电站”
“今天依然有延时开放的服务,您带着孩子过来就行!”在陕西省图书馆长安路馆区少儿区,前台工作人员徐灵霞刚挂断咨询电话,又转身帮一位家长指引借阅方向。她告诉记者,假期期间自己的主要职责是回答读者咨询、引导借还书流程以及协助图书检索,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实则繁琐。假期期间,她每天处理的电话咨询达上百次。
徐灵霞在帮助读者归还图书。
“现在很多家长把和孩子一起阅读学习作为过节的一种方式,这几天客流量相较于平常也有明显的提升。”徐灵霞说,假期少年儿童馆每天平均客流量达3000人次,除了接待儿童和家长外,还有不少老人来给孙子借青少年读物。面对不同的群体,徐灵霞和同事们通过延长归还期限、提供人性化处理等方式,耐心周到地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书籍是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读书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徐灵霞说。
家长带孩子选择读物
徐灵霞的坚守是陕西省图书馆假期服务的一个缩影。据陕西省图书馆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胡竹林介绍,假期七天陕西省图书馆接待读者超9.3万人次,举办活动29场次、参与人数40余万人。“我们紧盯假期读者‘书香’需求,认真筹划精品活动、做好安全保障和借阅设备检修,城市书房的服务时间最晚可至23时,让大家在假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读者在陕西省图书馆城市书房自习。
化身 “艺术向导” 让黄土画派魅力打动外地游客
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五场精彩的展览在假期期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而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推广部工作人员吕则萱的工作除了记录咨询、指引参观外,还多了一个“有问必答的讲解员”的身份。
吕则萱在接听咨询电话
“外地游客特别关注陕西的艺术特色,比如黄土画派的风格、当代名家的作品,还有人会让我推荐周边的美食和打卡地。”吕则萱举例说,有南方游客好奇北方画作的“泼墨感”,自己就从黄土画派与陕西人性格的关联入手,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艺术风格的形成,“既要讲得专业,又要让大家听得懂,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陕西的艺术氛围。”
观众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参观。
假期期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推出“从石间到纸上——唐代石刻拓本书法研究与创作展”“向往经典——刘万鸣书画艺术展”“牧野心花——周伟油画作品展”等五场展览以及“馆长与您‘艺’起向往经典”“3D打印DIY月饼”“寻找隐藏的汉字”等36场形式多样的公教活动,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截至10月7日18时,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已累计接待观众1.8万余次。
市民游客参加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组织的活动
剧场里“全能管家” 让更多人爱上陕西非遗
“麦再调高点,下一个节目演员准备候场!”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创作演艺部工作人员吴海燕一边紧张地帮演员调整设备,一边盯着舞台道具,事无巨细地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差错。假期期间,这里的非遗小剧场每天下午都会上演两场不同内容的非遗演出,包括陕北民歌、传统戏曲、秦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
吴海燕在指挥舞台布置
吴海燕介绍,假期她身兼多职成了一名“全能管家”,从演员对接、内容沟通到道具搬运、处理突发状况,需要全程高度专注。“每场演出我们要接待一两百名观众,几乎场场坐满。看到全国各地的游客为铿锵的秦腔、豪迈的《将进酒》鼓掌叫好,就觉得多一分坚守,让更多人爱上陕西非遗,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吴海燕说。
假期期间陕西省文化馆组织的非遗体验活动
除非遗小剧场的演出外,陕西省文化馆还精心筹备了多场文化惠民活动,包括歌咏展演、国风舞蹈课堂、廉洁书画展、青少年艺术展等,打造可观、可玩、可学、可购的沉浸体验,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假期生活,也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假期前七天,共有约34.5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参与陕西省文化馆主办的群众文化活动。
起点新闻记者 陈嘉欣 杜鹏
审核 史宝军 李卓然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