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外科主任提醒:心脏不好的中老年人,这三种运动尽量不做

午后阳光直透窗棂,空气像被蒸了一遍,连平时热衷晨练的刘阿姨都放弃了她那套“八段锦”。“我这心口闷得慌,一出门就喘不上气。”她在门诊这样说。

这种天气下,很多中老年人还坚持高强度运动,认为“出汗就排毒”,但这恰恰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三伏天对心脏原本就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是一年中最危险的时段之一。

心血管系统在高温下的代偿能力会明显下降。为了散热,血管扩张,心率升高,血液循环负担加重。如果再叠加剧烈运动,无异于“火上浇油”。

尤其是原本患有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因运动不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临床工作中,我见过不少因为三伏天剧烈运动导致心脏出事的案例。有位60岁出头的退休老师,坚持每天午后快走五公里,自认为心肺功能还不错,结果在高温天突发心源性猝死,送来时已无生命体征。这类悲剧并非个例,而是一个被忽视的“沉默杀手”。

“运动有益”这句话没错,但前提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动”。尤其在三伏天,心脏不好的中老年人,有三种运动千万不能做。

第一种是长时间快走或慢跑。很多人觉得这两种运动强度不大,适合中老年人。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即便是慢跑,也会迅速消耗体内水分和电解质

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诱发血栓形成。心脏病人本就血管弹性差,稍一缺水,心肌供血就会出问题。

第二种是室外广场舞或高强度健身操。尤其是一些带有跳跃、快速抬腿、旋转等动作的舞蹈,动作幅度大,节奏快,对心脏的瞬时负荷非常高

在我接诊的患者中,有不少女性就是跳舞时突发心绞痛。心脏不好的中老年人跳广场舞,犹如老房子拉电线,随时都有“短路”的风险。

第三种是爬山或登高运动。很多人觉得“登高望远能开阔心胸”,但实际上,爬山属于变速型运动,心率波动大,极易诱发心律失常

更何况,山路多为上坡路段,对下肢肌肉要求高,同时增加静脉回流压力,心脏需要更大输出,这对原本心功能不全的人来说就是“超负荷”。

从心脏病的发作机制来看,三伏天的危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温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二是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和电解质紊乱。这两个因素叠加,足以对一个原本稳定的心脏造成致命威胁。

我曾在门诊反复强调一个现象:很多中老年人在夏季运动后突发心脏事件,其实不是“突发”,而是“积累”到临界点的结果。

他们常常忽视了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比如运动后异常疲劳、胸闷感加重、夜间心悸频繁、体重突然下降等。这些都是心脏功能在发出“警告”。

治疗角度看,三伏天并不适合进行心脏病的干预治疗,比如加强药物剂量或进行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因为身体在高温下的反应不稳定,药物代谢可能改变,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比如使用地高辛的患者,脱水状态下更容易发生药物中毒。这段时间应该以“稳”为主,避免过度刺激。

真正有效的健康管理,是在细节中下功夫比如,不要追求“出汗多就是运动有效”的误区。汗出如浆不代表身体在排毒,而可能是体温调节系统已逼近极限。

再比如,运动应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免阳光直射时段,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更关键的是,运动前后要及时补充电解质水,而不是一味喝白开水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细节是服药时间的调整。很多降压药、利尿剂在夏天需要根据出汗量调整剂量,否则可能导致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从而诱发心律失常。这个需要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评估,不能自行更改。

我常说,养心如养鱼,水温、养料、氧气都要合适,任何一头失衡,鱼儿就浮起来了。三伏天的“水温”太高,本就是给心脏加压的时节。如果这时还一味追求运动量,不如说是“运动养生”变成了“隐形透支”。

其实,很多中老年人不是不知道运动要适度,而是心理上总觉得“不能停”,一停就怕身体垮了。

对心脏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三伏天最好的运动方式其实是“保守而灵活”的活动方式。例如:室内轻柔伸展、太极慢练、呼吸训练等,不伤气、不伤神,也不让心脏受累。

临床上我们还发现,高温天运动后的心脑血管事件高发于“运动结束后的1小时内”

这是由于体温回落、血管重新收缩、血压波动剧烈,容易诱发心脑缺血。因此,运动后不应立刻吹空调或冲冷水澡,而应缓慢降温,让身体有时间“过渡”。

有不少人问我:“那我到底能不能动?”我通常的回答是:“能动,但不能乱动。”心脏病人不是不该动,而是不能以年轻人的思维看待运动,更不能以“坚持就是胜利”的口号来对抗身体的极限

还有一个误区值得说说:很多人信任“智能手环”的心率监测功能,认为只要心率没超标,就可以继续运动。但实际上,这种设备的准确率在高温出汗状态下大大下降,心电图和动态心率监测才是更可靠的评估手段

真正伤心脏的从来不是运动,而是自以为是的坚持。三伏天看似只是“热”,但对心脏不好的中老年人来说,每一滴汗、每一次心跳都可能是临界点的试探。运动并非越多越好,适合才是关键。

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推动“主动健康”的理念,而不是等疾病来了才去治疗。这一理念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尤为重要。中老年人更应关注的是“安全运动”和“科学锻炼”之间的边界,而不是盲目跟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2

标签:养生   伏天   中老年人   外科   心脏   主任   不好   心率   高温   电解质   身体   疾病   时间   心脏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