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很不好了,已经完全丧失了语言能力,进入到非常痛苦的阶段。”
2025年9月,蔡磊的妻子段睿在访谈中说出的这句话,让无数关注蔡磊的人揪紧了心。
镜头里未曾出现的蔡磊,正经历着渐冻症终末期的残酷折磨,胳膊早已无法活动,双腿站不起来。
脖子连转动都成奢望,不受控制的口水顺着嘴角流下,面部表情肌也在慢慢消失,曾经意气风发的模样被病痛啃噬得只剩轮廓。
可就在大家为蔡磊的病情揪心时,评论区里却出现了刺眼的言论:“一年两次,618,双十一,比狗熊冬眠卡时间都准”“双十一大促要来了,这是在放消息攒曝光度”。
这些带着揣测与嘲讽的声音,与蔡磊挣扎求生的现状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一个与绝症抗争六年的人,为何会遭遇这样的误解?
时间回到2019年,41岁的蔡磊还顶着京东副总裁的光环,作为“中国电子发票第一人”,他主导的项目每年能为京东节省1亿元成本,事业正处于巅峰期。
可左小臂频繁的肌肉跳动打破了一切,从起初以为的劳累过度,到一个月内跑遍六家医院,最终那张“渐冻症(ALS)”的诊断书,给了他沉重一击。
医生说这种病平均生存期只有2-5年,全球尚无特效药,而蔡磊的家庭本就笼罩在疾病阴影中,爷爷50岁去世,父亲47岁病逝,宿命般的恐惧瞬间将他淹没。
确诊当晚,蔡磊在书房坐了一夜,脑海里闪过霍金在轮椅上的坚持,也浮现出刚满一岁的儿子“小菜籽”的笑脸。
天亮时,他写下“与其等死,不如找死”,这个在商场上从不认输的男人,决定把与病魔的抗争当成人生最后一个“项目”来攻坚。
他拒绝了京东继续发薪的好意,毅然辞职,开始全身心投入渐冻症的科研突破。
这条“找死”的路,蔡磊走得异常坚定。他卖掉北京两套房产,抵押股票套现,向朋友借款,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成立医疗公司。
为了打破科研数据匮乏的僵局,他搭建起“渐愈互助之家”,推动建立中国最大的ALS样本库,自己率先签字捐赠脑和脊髓样本,还亲自做科普动员其他患者参与,如今样本数量已超过1000份。
他联合华大基因、西湖大学等机构搭建全球最大的渐冻症患者数据库,推动10条药物管线进入临床试验,2024年世界渐冻人日,他的团队还公布了特定基因型ALS药物的突破进展,只可惜他的病型并不在其中。
钱很快成了最大的难题。
一条药物管线的研发成本高达五千万元,蔡磊计划推动20条管线,所需资金难以想象。
2021年起,他和妻子段睿开设了“破冰驿站”直播间,决定通过带货为科研筹钱。
段睿原本是北大医学出身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为了支持丈夫,她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成了直播间的主力。
熟悉他们直播的人都知道,镜头里的段睿总是笑得爽朗。
可镜头外的她要凌晨1点才能入睡,清晨6点就得起床,既要照顾蔡磊的起居,凌晨三点帮他吸痰、换尿管,又要查阅医学文献、管理直播间运营,甚至还要自学基因检测知识客串科研助手。
儿子小菜籽从小就被送到外公外婆家,不是父母不爱,而是他们实在抽不出一点时间陪伴。
段睿曾说:“我爱我的先生,我很有幸成为为科研铺路的人,这不是牺牲,是我光荣的使命。”
即便如此,质疑声还是接踵而至。
有人说蔡磊“装病”,拿他圆润时的照片说事,无视他体重下降30斤、靠呼吸机维生的事实。
有人骂他“圈钱”,将他的直播带货等同于普通商人的牟利行为,更有甚者编造“骗婚”谣言,诋毁段睿是他的“工具人”。
面对这些恶意,蔡磊在2024年9月公开了诊断书,用千字长文回应质疑,明确表示直播收入全部投入科研,公司运作完全透明,甚至前期还一直在倒贴钱,必要时会通过法律维护名誉。
2023年双十一,他们的直播间创下4亿元销售额,这本来是科研资金的重要补充,却成了被攻击的把柄。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钱最终都变成了实验室里的试剂、临床研究的经费和患者数据库的维护成本。
蔡磊自己更是把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病情恶化后无法用手操作,就换成眼控仪继续跟进项目。
夜里因呼吸衰竭差点丧命,抢救回来后依旧坚持高强度工作,他说“哪怕最后一口气,也要留在实验室”。
这个1978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农村的寒门贵子,从基层税务员做到京东副总裁,靠的就是不服输的韧劲。
这种韧劲在与病魔的抗争中愈发耀眼,2024年12月,他借助AI技术在央视《AI奇妙夜》完成演讲,那句“生命在倒计时,与其等死,不如战斗”震撼了无数人。
2025年4月,结婚七周年纪念日,他拖着僵硬的身体为段睿送上鲜花和手写卡片,5月的生日视频里,他还能用眼控仪问儿子围棋水平,露出难得的笑容。
这些瞬间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坚持。
如今的蔡磊,已经完全发不出声音,只能靠眼控仪和脚踏板与外界沟通,每天能吃的只有少量流食,医生早已建议进行胃造瘘手术,通过腹部开口维持营养。
他的生命正在进入倒计时,但他推动的“渐冻症AI科研大脑”计划还在推进。
拿出500万元设立的“生命科学破冰奖”还在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投身研究,他签署的遗体捐献协议,早已注定要为这场战斗留下最后的贡献。
那些嘲讽“双十一要到了”的网友,或许忘了渐冻症是“五大绝症之首”,忘了蔡磊早已超出医生预判的生存期,更忘了他用个人力量撬动的科研进展。
如果不是他的直播带货,那些药物管线可能连临床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不是他的坚持发声,渐冻症这个小众绝症不会被如此多的人知晓,如果不是他的牺牲,更多患者可能至今还在黑暗中等待。
当我们谈论蔡磊时,不该只盯着直播间的销售额,更该看到一个普通人在绝症面前的尊严与勇气。
不该用恶意揣测代替事实,更该记得他为整个渐冻症群体点亮的希望之光。
他或许等不到自己推动研发的药物上市,但他用生命铺就的道路,终将让后来者少走许多弯路。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