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警报拉响!重阳将至,中医3招“润”出好状态,错过再等一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刚过完国庆,不少人就被秋燥“盯上了”:早上起床喉咙干得像冒火,皮肤脱屑掉渣,连情绪都跟着烦躁易怒。再过几天就是重阳佳节,登高赏菊、遍插茱萸的同时,可别让秋燥坏了好心情!今天就带大家解锁中医润燥秘籍,手把手教你“润”着过重阳~

一、先搞懂:秋燥为啥专挑重阳“搞事情”?

中医认为“秋主燥,燥伤肺”,重阳正值深秋,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骤降,燥邪最易侵袭人体。加上重阳有登高的习俗,登高时呼吸加快、体力消耗大,会加速体内津液流失;再吃点重阳糕、喝点小酒,更是“火上浇油”。

秋燥分“温燥”和“凉燥”,现在白天仍有暑热余气,多为温燥,常见症状: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皮肤瘙痒;到了夜晚凉意加重,若不注意保暖,凉燥还会找上门,表现为怕冷、鼻塞、咳嗽痰稀白。

重点提醒:老人和小孩津液不足、抵抗力弱,是秋燥的“重点攻击对象”,重阳养生更要提前做好润燥准备!

二、中医润燥“黄金3招”,简单实用见效快

1.第1招:吃对“润秋三宝”,从内到外补水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深秋润燥不用猛吃药,身边常见的食材就够用:

2.第2招:按准2个“润燥穴”,每天3分钟见效

不想吃药?穴位按摩来帮忙,随时随地都能做:

太溪穴:位于脚踝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按揉,每次1分钟,酸胀感最佳。能滋阴补肾、生津润燥,改善口干舌燥、皮肤干燥。

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用手掌搓热后贴在穴位上,上下摩擦至发热,能宣肺润燥,缓解咳嗽、鼻塞。

3.第3招:跟着太阳“作息”,润燥不花一分钱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深秋早睡能养阴气,早起可顺应阳气。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比夏天多睡30分钟,补足津液。

另外,重阳登高时别穿太厚,遵循“秋冻”原则,让身体慢慢适应寒冷,但腹部、脚部要注意保暖,避免凉燥入侵。登高后及时喝温水,别猛灌冰水哦~

三、重阳润燥“避坑指南”,这些事千万别做!

1.不要频繁用热水洗脸:热水会破坏皮肤油脂层,加重干燥,建议用37℃左右的温水。

2. 不要吃太多辛辣、油炸食物:火锅、烧烤、辣椒会“助燥伤阴”,重阳吃重阳糕也要控制量,搭配一杯梨汤解腻润燥。

3.不要盲目“大补”:深秋润燥以“清补”为主,阿胶、人参等滋补品容易上火,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食用。

秋燥虽恼人,但只要找对方法,就能轻松应对。#重阳##秋天##奕健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养生   重阳   警报   中医   状态   津液   深秋   滋阴   川贝   口干舌燥   银耳   穴位   冰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