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关根这个人,提起他,很多人会想到他当铁道部部长那几年,尤其是1988年那场大事故。他从一个铁路技工一步步爬到部长位置,靠的是真本事和踏实劲儿,可那次事故让他主动辞职,成了中国官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不过,他的人生故事远不止这一段。辞职后,他没沉下去,反而在别的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
1929年9月丁关根生在江苏无锡。那年头,普通人家日子不好过,他小时候也没啥特别的光环。不过他脑子灵,手脚勤,1946年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学的是运输管理。
这专业听起来挺冷门,但在当时可是国家急需的。1951年毕业后,他没挑三拣四,直接扎进了铁路系统。
刚参加工作,他在交通部海运局干过一阵,1952年调到铁道部,从技术员干起。那时候铁路是国家的命脉,他每天跟铁轨、螺栓打交道,脏活累活没少干。
1956年,他入了共产党,算是正式成了组织里的一员。之前他在高中时加入过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后来主动跟党组织交代清楚,证明了自己的态度。
60年代,他调到铁道部部长办公室当秘书,给滕代远和吕正操两位部长跑腿。这活儿不轻松,文件整理、会议记录,经常熬夜,但他干得一丝不苟。
到了1969年,特殊时期那会儿,他到河北的“五七”干校,扛锄头种地,条件苦得不行。可他没撂挑子,还抽空琢磨铁路技术。
1972年恢复工作后,他在北方交通大学管过留学生,后来又回铁道部,干过外事局工程师、计划局局长助理,一路升到教育局局长。
1983年,他调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当副秘书长,干了两年,积累了不少行政经验。1985年,他终于坐上了铁道部部长的位子。
那会儿中国铁路正处在发展关键期,他上任后推电气化、搞春运调度,想让铁路跑得更快、服务更好。可以说,从技工到部长,他走了三十多年,靠的是实打实的努力。
1988年1月24日,贵昆铁路上出大事了。80次特快列车从昆明开往上海,凌晨在贵州一段下坡弯道脱轨。14节车厢翻了12节,88人死了,62人重伤,铁路断了44个多小时。正赶上春运,这事闹得全国哗然。
事故咋发生的?调查发现,列车超速是直接原因。那段路是弯道下坡,司机没控制好速度,设备也有问题,接触网可能滑脱,导致车厢失控。铁路系统那时候管理松散,检查不严,隐患早就埋下了。
这事儿一出,舆论炸了锅,铁道部压力山大。丁关根作为部长,事故后立马赶到现场,盯着调查组查原因。结果出来后,他没推卸,直接揽责。
2月初,他递了辞职报告,说愿意为事故负责。1988年3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免了他的职。这在当时可是个稀罕事,省部级干部主动辞职担责,开了个先例。
这场事故不光是铁路上的悲剧,也是丁关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干了三年部长,本来成绩不错,可这下全被事故盖过去了。不过他辞职这举动,倒是让不少人觉得他有担当。
辞了部长,丁关根没回家养老。1988年8月,他被调到国家计划委员会当副主任。这部门管经济规划,他得天天看数据、审项目,确保工业交通这些大事不出岔子。他干得挺认真,办公室里文件堆得老高,经常跟同事讨论到半夜。
1990年,他又换了个岗位,当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这活儿不简单,两岸关系那时候挺敏感。他跑了不少沿海城市,了解台胞需求,推了些简化通关、鼓励投资的政策,还搞了两岸文化交流,让大陆和台湾的民间联系多起来。在他任上,两岸人员往来比以前频繁了不少。
这段时间,他从铁路转到经济规划,又跳到两岸事务,跨度不小。但他适应得快,靠的是多年攒下的经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1992年,丁关根迎来了事业第二春,被任命为中宣部部长。这可是个大摊子,管全国的宣传思想工作。那时候中国媒体正在起飞,电视普及了,互联网也开始冒头。他上任后推广播电视覆盖,让偏远地方也能看上新闻。
1995年他去新加坡考察,专门跟人家信息部长聊网络管理,回国后支持建互联网基础设施,同时强调内容得规范。这思路为中国互联网早期的路子定了调。
他还兼着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抓精神文明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就是那时候推起来的,他想让各地把公共服务搞好点。
他还组织了不少大活动,比如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展,让历史教育接地气。在他手里,宣传工作没那么高高在上,尽量用事实说话。
干宣传部长这十年,他赶上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媒体多了,舆论复杂了,他得平衡各方,既要管住乱象,又得让信息流通。他不是没争议,有人觉得他管得严,但也没法否认他在宣传领域的成绩。
2002年,丁关根73岁,从宣传部退休。退下来后,他没闲着,经常看铁路和宣传的报道,关心国家大事。他还迷上了桥牌,水平不低,常跟老朋友玩几局。2006年,世界桥牌联合会给他发了最高荣誉奖,算是对他业余爱好的肯定。
2012年7月22日,他在北京因病去世,活了83岁。追悼会上,铁路、宣传、两岸事务的老同事都来了,官方评价他是“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这评价挺实在,他一辈子干了不少事,功过都有。
他不是完人。铁路那几年,管理上的漏洞他得担责;宣传部长那段,有人说他保守,管得太死。但你也不能说他没本事。从基层到高位,他干过的事都跟国家发展挂钩,铁路电气化、两岸交流、互联网起步,都有他的影子。
他的经历,跟中国那几十年变化挺同步,从苦日子熬出来,到改革开放闯新路,算得上时代的一个缩影。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