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中国商务部出了一个新规,它规定了稀土的提取、加工,甚至连带磁铁制品的出口,都得走一套严格的审批流程。最狠的是,只要产品里有超过0.1%的中国稀土原料,就得纳入管制。
这招实在是太精准了。过去美国还能耍点小聪明,从越南、缅甸这些国家倒手买点稀土,绕开中国的直接管制。现在这条路基本被堵死了。北京这套“技术防线”一拉起来,等于告诉全世界:稀土不是随便买的土特产,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想拿,得按我的规矩来。
消息一出,华盛顿立马就炸了锅。整个科技界和军工复合体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没了稳定的稀土供应,很多生产线就得停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叫穆勒纳尔的哥们跳了出来。
这位老兄是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主席,算是对华政策上嗓门最大的鹰派之一。他眼看硬脱钩玩不转,就给特朗普总统写了封信,接连放出了三个堪称“自残式”的损招,想用航空业来“极限一换一”。
哪三招呢?
第一,限制或者干脆取消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在美国落地。 这就等于直接把中美的航线给掐断了。 第二,对所有中国商用飞机的出口和维修服务进行严格审查。 这相当于卡住了中国大飞机的脖子,让你造出来也飞不远,坏了也没处修。 第三,联合盟友,一起限制中国对全球航空业的投资。 这是想把中国从全球航空产业链里踢出去。
穆勒纳尔在信里说得斩钉截铁,声称这么做就是要让中国知道,“拒绝供应稀土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封信一公开,整个华盛顿都为之侧目。媒体直呼这种建议“前所未闻”,简直是疯了。因为这三招,招招都透着一股“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狠劲儿。
你想想,禁止中国航班,那每年几十万的留学生、商人和游客怎么办?波音公司卖给中国的飞机还想不想要了?通用电气还想不想给中国的飞机提供发动机了?更别提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业务的美国公司,他们的员工还怎么往返?
更离谱的是,美国政府近期还在琢磨一个新花样,禁止中国的航空公司飞越俄罗斯领空来美国。这直接导致中国的跨太平洋航线成本飙升,飞行时间拉长。表面看是打压中国,但实际上,美国的航空公司也跟着倒霉,因为航线调整、空域申请这些事,同样会增加它们的运营负担。
所以说,穆勒纳尔的建议,与其说是策略,不如说是一种情绪发泄。他代表了华盛顿一部分人那种“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的极端心态。
最有意思的部分来了。
按理说,特朗普是出了名的“推特治国”,向来是有点风吹草动就得跳出来说两句。可面对穆勒纳尔这封杀气腾腾的信,特朗普居然罕见地保持了沉默,一个字都没回复。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特朗普怂了吗?当然不是。他比谁都清楚,穆勒纳尔这三板斧要是真砍下去,第一个血流不止的,恐怕就是美国自己。
你想,穆勒纳尔递信的时候,中美刚刚结束第四轮经贸谈判,双方都说谈得不错,准备发联合声明了。这时候突然在航空领域搞极限施压,不等于特朗普自己一巴掌把自己谈好的成果给扇飞了吗?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特朗普的沉默,恰恰说明他心里有数,知道这三招是碰不得的“高压线”。 动了,就不是贸易摩擦,而是全面的战略对抗,会把整个全球航空系统搅得天翻地覆。
其实,美国不是没想过别的办法。
从2020年开始,美国地质调查局就拼了命地想搞本土稀土开发。他们最大的希望寄托在加州一个叫“芒廷帕斯”的矿上。这矿储量是真不小,但问题是,美国只有挖矿的本事,没有高效分离和提纯的技术。
这就尴尬了。辛辛苦苦把矿石从地里刨出来,最后还得乖乖送到中国来加工。转了一大圈,命脉还是在人家手里。这就好比你家有最好的麦子,但全世界只有一家面粉厂,你说你急不急?
自己搞不定,那就拉帮结派呗。特朗普也试过,找澳大利亚、加拿大,想建立一个“非中国稀土供应链”。口号喊得震天响,但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因为稀土加工这个行业,投资巨大,技术复杂,而且污染严重。西方国家这些年早就把这些“脏活累活”甩给了中国,现在想重新捡起来,哪有那么容易?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建不起一条能跟中国抗衡的完整产业链。
更何况,盟友们也不是傻子。特朗普到处施压,想让欧盟、日本跟着他对中国加税。但人家心里跟明镜似的,凭什么为了你美国的利益,得罪自己最大的贸易伙伴?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特朗普见面,就有意避开中国话题,生怕被拖下水。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更是直言不讳,说因为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就对中国征税,这事“很难操作”。
你看,盟友靠不住,自己又没技术,美国在稀土问题上,几乎是走到了一个死胡同里。穆勒纳尔的“航空封锁”方案,正是在这种绝望情绪下的孤注一掷,更像是一场给国内看的政治秀。
回过头来看中国这边,咱们的策略就清晰多了。
我们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断供”,而是通过加强出口审批、技术授权和贸易追踪,一步步收紧缰绳。 这是一种更聪明、更具威慑力的做法。它传递的信息很明确:稀土我有,但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得看我的心情,也得看你的表现。这就像是高手过招,不轻易亮出底牌,但让对手时刻感到压力。
有人开玩笑说,稀土问题成了中美之间最安静,也最硬核的“实力博弈”。这话一点没错。它不像关税战那样天天上新闻头条,但它的每一次脉动,都牵动着全球高科技产业的神经。
现在,球又踢回了美国那边。
特朗普的团队,据说在闭门会议里讨论过无数次怎么解决稀土短缺,但始终没找到什么灵丹妙药。制裁、加税、施压,能试的都试了,结果发现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
穆勒纳尔那封信,就像是往一个紧绷的气球上又扎了一针。特朗普不敢回复,因为他知道,这个气球一旦爆了,炸伤的绝不只是中国。飞机不能飞只是个开始,后面是整个产业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所以,别看穆勒纳尔叫得欢,真正做决策的白宫,此刻恐怕比谁都冷静。他们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死局:对中国动刀子吧,怕自己的高科技产业“断粮”;不动刀子吧,又会被国内的鹰派批评“对华妥协”。
这场围绕着稀土的博弈,已经远远超出了贸易争端的范畴,它是一场关乎未来发展权的资源控制战。中国手握稀土这张王牌,打得有理、有节、有力。而对美国来说,如何不让这张王牌成为压垮自己的“死局”,才是真正考验智慧的时候。
至于结局会怎样,我们不妨泡上一壶茶,慢慢看。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