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后人今何在:台湾的女儿为全家生计辍学嫁人,很埋怨父亲

吴石这个人,出生在1894年的福建闽侯,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是当地私塾先生,从小就给他打下扎实的底子。他不是那种空谈理论的书生,早早就投身军旅。1911年辛亥革命一爆发,十七岁的他就背起行囊加入北伐学生军,之后一步步考进武昌预备军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甚至远赴日本深造,进炮兵学校和陆军大学。那时候的陆军大学,门槛高得吓人,日本本土军官都得前十才能碰边,他一个外国人硬是考进去,毕业回国后直接在南京陆军大学教书。1936年,他拿到陆军少将军衔,这可不是随便给的职务衔,而是终身职称,蒋介石对他那是相当看重。

抗战后期,吴石升到重庆军政部部长办公室中将主任,位置敏感,接触的核心机密不少。但国民党那套腐败作风,让他越来越看不下去。1947年,他开始暗中联系共产党,虽然没正式入党,但从那以后就把精力全扔进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他提供的资料可不是小打小闹,有国防部全国军备部署图、沪宁沿线军事部署图,还有蒋介石在京沪杭丢了之后的全国作战方案,以及军事委员会的编制细节。这些东西精准到师团位置和补给线,帮了解敌方底细。8月,他调去台湾当国防部参谋次长,临走前把298箱国民党绝密档案完整交给接头人,没留一丝痕迹。

到了台湾,他没闲着,继续通过渠道送出情报。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舟山群岛和大金门小金门的海防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战略登陆点地理分析、海军舰队分布、空军机场机群种类和数量,甚至大陆失守后组织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全都一条龙报上去。这些情报不光详实,还及时,毛泽东看过之后还题了首诗。可惜好景不长,1950年2月,他和朱枫他们被国民党特务抓了,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执行枪决,年仅五十七岁。直到1973年,国务院才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这段经历,比电视剧里那些间谍故事还曲折,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忠诚,但也付出了全家人的代价。

吴石一走,王碧奎还关在国民党监狱里,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留在大陆上学,只有次女吴学成十六岁、幼子吴健成七岁跟着去了台湾。本来吴石觉得台湾解放在即,没必要全家折腾,结果这一去就成了永别。牺牲一周后,房东怕惹祸上身,直接把他们赶出门,姐弟俩拖着行李在台北街头晃荡。那时候的台湾,白色恐怖氛围浓厚,谁敢沾边?吴石的旧部下学生一大堆,可一个个都缩着脖子,不敢伸把手。就连给点钱都得掂量掂量,生怕被特务盯上。

幸好有个族侄吴荫先仗义,收留了这对姐弟。他不光给吃住,还跑去军法局领回吴石的遗骸,火化后寄存在台北郊区寺庙,一放就是四十一年。1950年秋,王碧奎靠旧部求情才出狱,她头发花白,出来后不愿再麻烦吴荫先一家,带着两个孩子另找地方住。那屋子简陋,漏风漏雨,靠她缝缝补补的零活勉强过活。作为吴石的遗孀和子女,他们的生活标签就是高风险,找工作难,邻居也躲着走。吴学成上初中没多久,就得辍学出去挣钱。她先是街边摆摊缝衣服、擦鞋,换点铜板买米,供弟弟读书。家里穷到什么程度?吴健成小时候饿肚子,还偷过烧饼挨打,那种日子,搁谁都得咬牙扛。

吴学成就这样扛下来了,未满二十岁就结婚,减轻家里负担。婚后她继续打工,纺织厂干活、帮人带孩子,日子虽苦,但总算稳当点。吴健成那边,顶着歧视和贫困,硬是考上台湾大学,1977年毕业后拿美国全额奖学金出国。硕士读完留在美国工作,八十年代把母亲接过去定居。吴学成呢?她留在台湾,说自己英语不行,不想添乱。八十年代兄妹重逢,她的话里满是牢骚,对父亲的决定很不理解。为什么不全家留在大陆?为什么带他们去台湾吃这份苦?大陆兄妹有组织照顾,他们什么都没有,小时候街头乞讨的屈辱,到现在还咽不下这口气。

留在大陆的吴韶成和吴兰成,命运也没轻松。吴石牺牲后,组织找到他们,说明父亲是英雄,但档案牵扯台湾同志太多,得保密,不能对外声张。姐弟俩从此闭紧嘴巴,对家世守口如瓶。这保密工作做得太彻底,以至于他们自己也吃了很多亏。吴韶成在河南冶金建材厅干了二十年,职务上纹丝不动,就因为父亲的国民党将军身份,成分问题卡着。吴兰成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1952年被分到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呼伦贝尔牙克石林区中心医院,二十多年面对林海雪原,给伐木工人看病。那地方苦寒,条件差,她从城市医生一下子变成边疆赤脚大夫,适应起来得下多大功夫。

他们没抱怨,没索要特殊待遇。吴韶成毕业后留校教书,后来转行经济,退休前是高级经济师,还当上河南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吴兰成专攻中医,退休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1973年吴石烈士身份公开后,组织才给他们补上荣誉,两人也终于从“国民党将军后人”变成“革命烈士子女”。这二十多年的隐忍,不是光荣的牺牲,而是实打实的忍耐。

1981年12月,吴韶成和吴兰成飞去美国洛杉矶,一家子阔别三十年终于见面。王碧奎八十一岁了,还亲自下厨做福州菜,给久别子女接风。吴健成在美国站稳脚跟,工作稳定,吴学成虽没去,但也通过信件保持联系。这次团聚,本该是喜事,可吴学成的话里还是带着怨气,小弟小妹对父亲多有埋怨,觉得当年决定太草率,害得台湾这边苦哈哈。时间冲淡了很多,八十年代后期,吴学成去大陆,看到父亲的纪念碑和待遇,再对比那些被遣返回台的国民党人员的下场,才慢慢转念。

1991年,吴学成和丈夫把吴石骨灰从台湾寺庙运回郑州,吴韶成在书房供起来,每天擦拭,和父亲“朝夕相处”三年。1993年,王碧奎在美国去世,骨灰也带回国。1994年,夫妇骨灰合葬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墓碑上刻着“吴石将军、王碧奎夫人之墓”,后面碑文是吴韶成写的,简要记述一生。仪式低调,亲属们站着默哀。

吴石后人的故事,到这儿也没完。吴韶成2015年8月去世,享年八十八,吴兰成退休后继续中医研究,吴健成在美国过着普通日子,偶尔回国祭扫。吴学成留在台湾,普通人一生,没大富大贵,但也没怨天尤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历史   台湾   生计   后人   全家   将军   父亲   女儿   国民党   大陆   台北   国防部   金门   骨灰   军官   烈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