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除健康外,这才是余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退休后,你的目标是什么?想要余生怎样过?

可能各人回答会有不同,有人想四海为家,游览各地美景;有人想学习一门乐器,实现小时候的梦想;有人想照顾好家人,拥有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有人想重新创业,实现财务自由。

这些选择固然没有错,但想获得幸福,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

拥有平和安宁的内心世界。

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总是患得患失,内心各种纠结内耗,被欲望驱使,就算所做的事情是自己感兴趣的,也难以在做事中获得快乐。

修炼好自己的内心,是退休后唯一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自己在退休后,把调整内心状态作为首要目标,在一年多实践中,总结出想让内心保持平静愉悦,3个方面很重要。

01:不对任何关系抱有期待

当一个人对关系抱有期待,失望的情绪就会如影随形地伴随着自己。

比如,亲密关系中,渴望对方经常能陪伴自己,当对方因忙碌无法给予自己想要的时,就会产生失望、愤怒。

友谊和其他关系中,也同样如此。

当放下期待,以一种纯粹而自然的心态对待他人时,关系便会回归自然轻松的状态。

相处时,多了份自在与随意,内心少了因期待落空而生的愤懑与纠结,更易获得平静。

而且对关系不抱有期待,才能将关注的重心回归到自身,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满足自己的需求,学会爱自己,

才能从自身进步与成就中获得满足感,内心澄澈如湖水,平静而愉悦。

02:不断在阅读中提升认知

这几年,我把生活重心放在了读书上,我发现读书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学习到不同领域高人的人生观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有些观点,让我醍醐灌顶,成为我内在的一部分;有些不能理解的观点,会让我在生活中不断去探索,去研究。

当对生命的理解越来越深时,内心也变得越来越从容,越来越平静。

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心理学书籍。学习心理学之后,我懂得了如何去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如何把成长过程中反复受伤的心,去缝缝补补。

懂得了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真正做到理解对方。

尼采说:我们都是“未完成的人”。

正是这份未完成,让我们在走向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情绪越来越稳定,内心越来越平和。

03:让自己活在此时此地

此时,是时间轴上正在发生的瞬间;此地,是我们所处的空间环境。

尽可能地活在此时此地,是保持内心平静的有效法宝。

当我们专注于当下,用心感受此时此地发生的一切,比如:清晨阳光洒在脸上的温暖;手中书籍纸张的触感;散步时风吹树叶的声音,便能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这种专注,让我们摆脱杂念的纷扰,不再被过去和未来所烦扰,获得纯粹宁静的状态。

这也是对生活的全然接纳,无论是好的,坏的,不抗拒,不逃避,不抱怨,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平和,更自在。

陈果在《好的孤独》一书中说:当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快乐的本质就回归人自身,回归到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怎么样的心理状态。

不对任何关系抱有期待,会让我们把从向外求转为向内求。

通过阅读提升认知,会让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更全面,更客观。

活在此时此地,能让我们不断发现和创造趣味,哪怕在最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做到创新自己,并享受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1

标签:美文   余生   事情   意义   健康   内心   期待   关系   平静   情绪   状态   平和   时风   重心   尼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