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SIM卡槽正走向消亡,eSIM技术让一场关于设备轻薄化与功能完整性的激烈争辩在国产手机厂商中爆发。
10月13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先后宣布获得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许可。这一纸批复,彻底改变了中国智能手机的竞争规则。
仅仅九天后,苹果国行版iPhone Air正式发售,作为中国市场首款仅支持eSIM的手机,以其5.6毫米的极致轻薄设计引发市场震动。
eSIM技术消除了物理SIM卡槽,不仅为手机内部空间腾出“一寸千金”的宝贵位置,更让用户切换运营商变得像切换WiFi一样简单。

eSIM 商用刚开闸,OPPO 10 月 16 日就发布 Find X9 Pro 卫星通信版,喊出 “国产首款 eSIM 旗舰”,却保留实体卡槽 —— 既蹭热度,又规避 “仅 2024 后新机支持 eSIM” 的用户顾虑。
OPPO 的保守给了华为机会。10 月 21 日,Mate 70 Air 现身电信终端库:6.9 英寸屏 + 鸿蒙 5.0,取消物理开孔,整合 eSIM 与卫星通信,网传价 3000-4000 元,比 iPhone Air 便宜近 2000 元,计划 11 月搭 Mate 80 发布,直指苹果轻薄市场。

eSIM 释放机身空间,苹果 iPhone Air 做到 5.6mm 厚、165g,却牺牲续航(高负载仅 4 小时)和潜望镜头。这恰印证 vivo 的放弃理由:产品副总裁黄韬透露,超薄 eSIM 样机已做,但厚度低于 6mm 就装不下大镜头和长续航电池,违背 “体验优先”。
市场反馈直接:iPhone Air 首销,上海直营店 256G 版随到随买,对比 iPhone 17 Pro 断货;郭明錤确认其产能砍 80%,年底停部分零件。

eSIM 让换运营商 “像切 APP”,削弱运营商垄断。联通尹少春坦言,这倒逼运营商优化套餐与服务;跨境场景更便利,可直接开通境外号码,无需漫游卡。
但坑点仍在:激活必须线下带身份证,移动、电信暂不支持线上;换手机不删旧 eSIM 数据,可能持续扣费,已有用户遇 “停机 3 月仍扣费”。

运营商加速应对:移动攻关 eSIM 国产化,联通推 “全球 eSIM 旅行包”,电信转向 “轻量化服务”。但挑战不小:eSIM 用户年转网率比实体卡高 18%,营业厅业务或萎缩。
长远看,手机只是 eSIM 起点。GSMA 预测,2030 年全球 eSIM 手机连接达 69 亿(占 76%),物联网超 50% 应用用 eSIM。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场景,更需 eSIM 稳定性,而非 “轻薄”。

eSIM带来的不仅是手机设计的变革,更是整个通信生态的重塑。随着eSIM技术在智能手机中渗透率的提升,到2030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预计将占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
未来eSIM在万物智联时代还有很大扩展应用空间,无论是在宠物设备还是机器人设备上,都能进一步发挥“联接”作用和价值。
这场由eSIM引发的手机形态变革,只是一场更宏大技术革命的开始。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