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肯尼亚的长跑运动员,最后竟成了乌克兰战场上的战俘。这个消息刚传回家时,他的家人和朋友根本不敢相信。
大家都以为他只是出国去比赛,结果却成了冲突前线的“炮灰”,一段他在乌军发布的视频揭开了背后离奇的故事,也暴露了不少人此前未曾关注的现实。
3月,36岁的埃文斯·基贝特还在肯尼亚西部的村庄里为比赛做准备,作为一名从小练跑步的人,他始终没有机会站上更大的赛场,只能靠参加一些欧洲和亚洲的中小型公路赛维持生计。
他的生活并不富裕,经济压力一直很大。
3月的一次波兰比赛,他尝试报名但没成功,几个月后,一位体育经纪人告诉他,俄罗斯那边有比赛机会。
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机会之一,他告诉家人要去俄罗斯参加比赛,只带了一个小行李箱,说两周就回。
但现实发展并不如预,他抵达俄罗斯后两周后因为签证到期,接待他的人告诉他:“可以留下来干一份工作,我能帮你解决签证问题。”当晚,一份俄文文件摆在他面前。
他说自己不懂文件内容,只是签了字,结果第二天手机和护照被收走,一辆车把他带到七个小时外的军事基地。
“要么参战,要么我们杀了你。”这句话成为基贝特命运的转折点,他接受了一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学会使用自动步枪,但并未正式参与战斗。
在第一次被派往前线途中,他选择逃跑,躲进森林两天,最后在哈尔科夫州沃夫昌斯克附近被乌军士兵发现。
这句在乌军视频中反复出现的话,成了这起事件最醒目的标志,视频里,他举着双手请求不要被误伤,坦白说自己从未主动要求参军,只想活下来回家。
从他被捕的状态看,并未持有武器,也没有参与作战。
乌克兰第57独立摩托化步兵旅对外发布了这段视频,称其是俄罗斯征召外籍新兵的典型案例,强调拍摄过程获得了本人同意。
虽然俄军中有不少外籍人员,但像基贝特这样出现在战俘视频中的情况很罕见。
乌克兰方面也提到,战俘营中目前关押了来自索马里、塞拉利昂、多哥、古巴和斯里兰卡的人员。大多数是被承诺工厂工作后被骗前来,最终卷入冲突。
这类人的共同点是,出身贫困,对异国工作的幻想成为了他们落入陷阱的入口。
这段视频传回肯尼亚后,基贝特的家人彻夜难眠,他的表妹伊迪丝说:“我整晚都没睡,一直反复播放视频,实在接受不了。”他的弟弟艾萨克也表示,基贝特一直热爱运动,从没听说他要去参军,“我们还为他能去俄罗斯比赛感到骄傲。”
而肯尼亚政府方面至今没有公开回应是否介入,乌克兰方面则表示,如果肯尼亚表示有意接回基贝特,他们可以协商遣返,但乌方发言人也透露:“大多数非洲国家对遣返此类战俘兴趣不大。”
这种冷处理在非洲并不少见,出于政治上的顾虑,很多国家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公民参与了外国的战争,这让当事人变得格外孤立无援。
“我爱跑步。”这是基贝特在视频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份热爱也许是他唯一坚持的东西,但当跑道不再带来收入,甚至无法让他维持生活时,梦想就成了他误入歧途的原因。
肯尼亚的长跑体系曾培养无数冠军,但底层选手获得的资源极为有限,基贝特虽然受训于伊腾镇——一个被誉为冠军摇篮的地方,但始终未能在大赛中突破。
他靠小比赛过活,时常处在职业与生计之间的边缘,也正是这种边缘状态,让他对“俄罗斯比赛邀请”毫无警觉,反而带着期待踏上旅程。
这件事并不只是基贝特一个人的悲剧,从更大的层面看,这是一个全球不平等体系下的常态,贫穷国家的普通人,在别国的冲突中被当作工具使用,最终连回家的权利都无法保障。
“那份签名毁了我的一生。”这是基贝特最后说的话。他并不清楚签字意味着什么,也没有判断能力,真正让人反思的是,当他站在战俘镜头前流泪时,谁该为这一切负责?没有明确答案,但现实摆在那里。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