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释永信到底有多少$,够养情人?珍老师带你科学吃瓜。
我看有人八卦说拿了上千亿,还有人说10年前就有举报,但是没管,今年缺钱了才抓人。还有人说如果没有释永信,少林寺发展不到今天那么大。
以上大瓜,哪些真,哪些假呢?不造谣不传谣,我们用少林寺的案例,教大家一个在金融投资领域重要的分析方法——可比估值法,来解答上面所有的疑惑。
首先我们找来少林寺的参照者,分别是九华山和峨眉山。
我们先做一张表格:
通过查询数据可知,九华山年游客数量1000万,峨眉山650万,少林寺350万。
峨眉山的收入来源主要有门票约3亿,索道约4亿,酒店约2亿,还有茶叶、旅行社、演出收入约1亿,总收入在10亿的规模。
九华山也类似,索道3亿元,酒店3亿元,客运旅行社2亿元。注意看,九华山这里少了一项重要的收入——门票,原因是门票收入由景区管委会管理,受当地政府和宗教局双重监督,收入90%用于景区维护和公共服务,只有10%拨给寺庙用做修缮和宗教活动。
对比峨眉山和九华山的游客,那么我推测九华山门票规模会在4亿左右,所以旅游门票总收入推测能达11亿元。
那么作为可比参照的对象,少林寺的各项收入,大家可以推测一下了。
少林寺每年的游客数量只有300多万,远少于九华山和峨眉山,虽然还有少林武校、各种文化演出、品牌授权收入等做补充,但毕竟人的数量才是贡献收入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推测少林寺这种账面上明的收入是不可能高于5亿元的。
比如我查询到的信息,少林寺的门票分成是30元每人次,按每年350万人次计算,门票收入只有1亿元。这还没扣除年票、老人票减免等,所以总收入远小于我用可比法推测的结果。
但注意,有一项隐藏收入,在上表中三座山均未列出——寺庙的捐赠香火钱。这个每年能达到多少规模,大家可以自行揣测。
但我们能看到,在2025年,九华山的佛教协会在继续推进“去商业化”,要求寺院减少商业活动,回归宗教本质。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想通了原因,就会知道为什么10年前就有举报,而今年才去查。
原因是我国税收管理上,少林寺属于宗教机构,捐赠香火钱是免税的,这就给操作留下了漏洞,很可能根本没有准确的账目,收了钱不入账。
10年前恰好是纸币时代,不计名、不可追溯,住持偷偷转移走没入账的钱,再存情妇卡里,请问怎么证明钱是寺庙里挪出来的呢?无法证明。而到了电子支付的年代,来源可追溯,才能有确切的证据。
但推动寺庙去商业化,显然不止是防范挪用这么简单。更深层的原因是,自古以来,各种宗教收入都是一种隐含税收,比如西方历史上有什一税。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多次灭佛事件,都是因为宗教洗脑占据过大的土地与人口,使社会生产力萎缩。
再到现代社会,如果通过可追溯的某个寺的收入,发现隐藏来源巨大,背后可能显示着一些精神洗脑、引导人们通过祈求来获得收获而不是个人奋斗,这种现象在悄悄地暗中生长,它会破坏很多家庭、很多人生,乃至拖累生产力。
九华山推动寺庙去商业化,其实就预示着未来宗教管理方向的信息。少林寺面临的恐怕不仅仅是主持挪用资金等违法问题,而更多在于自立门派、分支机构庞大,造成的宗教活动扩张,难于监管的问题。这摊上的,恐怕不只是钱的事。
最后,如果没有释永信,就没有今天的少林寺吗?
峨眉山游客数量从1998年的66万人次增至现在的年650万人次,九华山更是从1998年的几十万人次增长到1000万人次。两地背后的实控人均是当地国资委,均把峨眉山和九华山当做我国文化与文明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去管理。
与之对比的是,少林寺近20年在GDP与旅游人数翻倍增长的大背景下,游客数量未有大幅增长。
历史千年文化与多代文化文人共同铸造的少林名誉,品牌的最终实控主体却是一家公司,公司股权90%归属于个人。这个结果就很奇怪了。
/END/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