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朋友圈,常能刷到熟人晒“和明星贴脸合照”“AI生成的手办”,甚至有人用它“造对象”骗父母。
细打听才知道,全是豆包AI的功劳。这软件最近火得离谱,能P图、能查岗、能当“嘴替”,功能花哨得很。可玩的人多了,也有人嘀咕:它再能折腾,真能替代真人吗?
最近刷朋友圈,我算是开了眼。
同事小王发了张“和王嘉尔脸贴脸的俯拍”,底下评论全是“求指令”;
连我妈都发来一张“跟张国荣的撕拉片”,说“你二姨说这是AI做的,你帮我看看像不像?”
得,不用问,又是豆包在搞事情。
这玩意儿我早试过——打开APP,输句“我要跟木村拓哉拍90年代大头贴”,10秒就出图:染着黄毛的拓哉歪着头,我站在旁边笑出褶子,背景是那种老照相馆的白幕布,连头发丝都清楚。
关键是免费啊!以前想搞张爱豆同框,要么花几十块买应援相框,要么求PS大神,现在自己动手就能玩。
更绝的是它的“脑洞功能”:
错过鼎盛期?AI能把陈道明20岁的照片扒出来,跟你合张影,圆一把“叔圈顶流”的梦;
甚至连对象都能“造”,单身狗把自己的单人照传上去,输“穿婚服带两个孩子”,AI直接给你P出“骗父母专用图”,评论区都喊“求开店链接”。
我闺蜜更损,用豆包克隆了自己声音,给刚恋爱的男友打电话:“你再送那破玩偶,我就把你游戏账号删了!”男友蒙了半天,问“你咋突然变这么毒?”闺蜜笑到拍桌子:“这是AI帮我骂的!”
可别光顾着乐——豆包能火成这样,哪是随随便便“整活”?
首先是砸钱砸出来的流量。字节系本来就有抖音、今日头条这些“流量池”,豆包一上线就往这些地方灌广告。
开屏页、短视频中插、甚至评论区都能跳转到下载页。2024年它投了超4亿,就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玩意儿能P明星合照”。
其次是摸透了用户心思。产品设计特别“懒人友好”:指令直接复制粘贴,APP里还有“模板库”,点“做同款”传张照片就行。
就像我妈说的:“不用学PS,不用找教程,点一下就有结果,这不比年轻人玩的什么GPT简单?”
但玩归玩,风险可不少。
之前有人用豆包生成“明星和自己”的合照,越P越像,结果被人质疑“喂养数据库侵权”。
还有人用AI做电商模特图,买家收到的衣服跟图差十万八千里,闹到平台维权。
更搞笑的是地域梗:初期豆包生成“上海人”必是外滩西装男,“河南人”必是农村保姆,虽然后来改了,但还是被人吐槽“刻板印象太深”。
最关键的问题是:玩够了怎么办?
豆包月活1.57亿,可很多人下载三天就删了,除了发朋友圈,这AI没变成“离不开的东西”。
就像我同事小李说的:“刚开始天天P对象骗父母,后来父母问‘你对象咋不打电话’,我才发现这玩意儿没用,早删了。”
现在豆包也在改,加了会议纪要功能,能自动记笔记;加了智能修图,能把模糊的老照片修复清楚。毕竟用户留不住,光靠玩梗没用。
就像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说的:“AI要想活久,得做‘无聊但有用’的事——不是让你笑,是让你离不开。”
豆包这波火,本质是AI终于“下凡”了——从实验室走进客厅,从程序员的键盘跑到普通人的朋友圈。能P对象、能当侦探、能造周边,确实好玩,但我们得想明白:
AI再像真的,也不是真人。它能帮你骗父母,却骗不了自己的心意;能帮你P明星合照,却拼不出真实的相遇;能帮你克隆声音骂人,却骂不醒真正该骂的人。
说到底,AI是个工具,能省时间、能解闷,但代替不了真人的温度。
你跟明星的合照再真,不如去电影院看场他的电影;你造的AI手办再像,不如收藏张正版海报;你克隆的声音再毒,不如自己跟闺蜜骂两句。
毕竟,生活的甜,从来都是真真实实的人给的,不是AI画的。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