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说起李嘉诚,几乎没人会觉得陌生。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他是白手起家的香港首富,是靠地产发家的商业传奇,那句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的名言,至今还被地产圈奉为圭臬。

可你知道吗?李嘉诚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真正 “金库” 不在香港,而在万里之外的英国。

而且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乱不乱,“李哥”说了算。

那么,李嘉诚在英国究竟有多富有?

1

1950 年,22 岁的李嘉诚揣着仅有的 5 万港元积蓄,在香港筲箕湾开了间不足百平的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花。

那时的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踩着自行车穿梭在香港的街头巷尾,既要跑原料、谈订单,还要管生产、算账目,日子过得连轴转。

而这一切能撑下来,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 —— 庄明月。

庄明月是李嘉诚的表妹,也是他后来的妻子。

当时的李嘉诚一穷二白,连工厂的启动资金都凑不齐,是庄明月悄悄拿出自己的积蓄,还软磨硬泡说服家人资助,这才有了塑胶厂的 “第一口粮”。

不仅如此,庄明月还成了他事业上的 “贤内助”,陪着他熬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初期。

靠着塑胶花生意,李嘉诚赚到了第一桶金,也积累了最初的商业经验。

不过真正让李嘉诚实现阶层跨越的,还是地产行业。

1967 年香港发生动乱,人心惶惶,地产市场一落千丈,不少商人急着抛售物业跑路,生怕砸在手里。

可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拿着塑胶生意赚来的钱,悄悄低价买下了大量土地。

当时没人理解他的疯狂,甚至有人嘲笑他 “自寻死路”。

可几年后香港经济回暖,地价房价像坐了火箭一样暴涨,李嘉诚靠着这些土地储备狠狠赚了一笔。

1972 年,他成立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上市,正式进军地产行业,此后又陆续拿下多个地标项目,比如香港的长江集团中心、和记大厦等。

到了 80 年代,李嘉诚已经坐稳了香港首富的位置,成了家喻户晓的 “地产大王”。

但谁也没料到,这位在香港根基深厚的富豪,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欧洲。

2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李嘉诚就试探着在英国投了些小项目,比如收购一些小型零售企业,当时没人在意这位香港富豪的小动作。

可随着时间推移,他在英国的投资规模越来越惊人,甚至到了 “买下半个英国” 的地步。

2010 年,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联合其他企业,以近 100 亿英镑的天价,收购了英国国家电网的天然气配送业务。

这可不是普通的生意 —— 这笔资产负责英国近三成人口的天然气供应,小到居民家里做饭取暖,大到工厂生产运转,都得靠它。

换句话说,李嘉诚一下把英国人的 “燃气开关” 攥在了手里。

紧接着,他又趁热打铁拿下了英国最大的配电商 UK Power Networks。

这家公司服务着伦敦及东南部 1600 多万用户,覆盖了英国五分之一的人口,是英国电力系统的 “心脏” 之一。

除此之外,他还收购了英国铁路公司、水务公司的部分资产,甚至连英国的电信运营商 Three UK 也是他的产业。

有人开玩笑说,在英国,从你早上起床开灯、拧开自来水龙头,到出门坐火车、用手机打电话,可能都在给李嘉诚 “交钱”。

手握这么多关键资产,李嘉诚为什么偏偏认准了英国?这背后藏着他精明的商业算盘。

首先,英国的基础设施资产现金流太稳定了。

不管经济好不好,人总要用电、用气、喝水,这些都是刚需中的刚需,几乎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每年都能带来稳稳的收益。

对于一向追求稳健回报的李嘉诚来说,这简直是完美的 “压舱石”,比琢磨地产涨跌靠谱多了。

其次,当时英国正推行私有化改革,大量优质的公共服务资产被挂牌出售,价格相对合理。

李嘉诚精准抓住了这个时机,以较低的成本抄底了一批核心资产。

而且英国的法律体系完善,政策透明度高,外资在当地的权益能得到较好的保障,这对于跨国投资来说至关重要。

再者,对比香港和内地市场,英国的资产更具保值性。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亚洲市场波动较大,而欧洲市场相对稳定。

李嘉诚曾说过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这种避险思维让他更倾向于把资产配置到更稳妥的地区。

不过这么大规模的投资,自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3

在英国本土,很多民众和议员忧心忡忡:“国家的电网、燃气、铁路这些关键设施,怎么能被外国资本掌控?”

甚至有议员在议会提出质疑,担心这些资产被外资控制会影响国家安全。

2013 年他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时,就有媒体发文称 “李嘉诚正在买下英国”,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舆论风波。

在国内,争议也不少。

不少香港市民觉得,李嘉诚在香港赚得盆满钵满后,现在却把大量资本转移到英国,有点 “忘本”。

尤其是在 2015 年前后,他陆续出售香港和内地的地产项目,同时加码英国投资,更是引发了 “撤资” 的热议。

有人说他是出于商业避险的考虑,也有人说他是不看好亚洲市场,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但不管外界怎么议论,李嘉诚的英国 “金库” 依旧稳如泰山。

这些年来,他旗下的英国资产不仅没缩水,反而持续盈利。

2023 年长江基建的财报显示,欧洲业务(主要是英国)贡献了近 60% 的利润,成了妥妥的 “利润奶牛”。

如今再算总账,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总投资已经突破 4000 亿港元大关,占了家族总财富的六到七成。

换句话说,他每赚 10 块钱,就有六七块来自英国。

这样的规模,说英国是他的 “金库” 真不算夸张。

从香港筲箕湾那个踩着自行车跑订单的塑胶厂老板,到掌控英国半条民生命脉的商业巨头,李嘉诚的财富布局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他用几十年的时间,把商业版图从香港扩展到全球,而英国无疑是他最成功的 “押注”。

那么,你怎么看待李嘉诚的这种财富布局?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财经   英国   金库   资产   香港   地产   长江   商业   欧洲   筲箕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