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手机丢了能有多大点事,可真有人因为这个小物件,把命都搭上了。
吴子恒,13岁,原本应该在学校跟同学们说说笑笑,结果却因为一部手机的事成了寻人启事上的主角。信息满屏飞,有网友一句话扎人心:“孩子找到了,但是已经……没了。”
日子还得过。只是这个8月25日,吴子恒父母估计这辈子忘不掉。那天,孩子和几个朋友结伴出门玩耍,手机怎么也找不到了。手机丢了,对成年人来说,也许最多就是心疼下钱。但对于一个13岁的小孩,那东西就是他跟外界连着的线,也是别人看待他的方式——再说直白一点,很可能是他证明自己“很可以”的一种方式。
这时候孩子第一反应,不是回家告诉爸妈。反倒跟同学说要去找回来。很明显,他怕回家挨说。想想也是,这年头有多少家长看到孩子把东西弄丢了,第一个反应不是问怎么回事,而是直接开喷。家里管得严,平时点个外卖都要报备,更何况手机?
等家里发现吴子恒没回来,时间已经过去四个小时了。急了,赶紧找同学打听,才知道原来孩子跑出去找手机了。家里沿街调监控,看见吴子恒一路往一个桥那边走去了,可那个地方和他家是截然相反的方向。
监控里拍到的东西其实挺扎心的。很多人可能觉得,孩子找东西肯定是东张西望,结果镜头里的他一直低着头往前走,中途不停地抹眼睛。谁懂?你要说是在找什么,根本不是,他这一晚上,完全就是在哭着逃。按理说,13岁的小孩应该最依赖家,结果他选了朝家的反方向一直走下去。无助、绝望,大概就是这样吧。
事情一发酵,网上评论区仿佛炸开锅。有胜芳镇的网友说得很直白,孩子已经不在了,“推测就是怕挨骂,挨打才出去找手机”。当地水多桥多,还赶上下雨,好像一切都在作对。另一位网友也猜,八成是孩子害怕回家被批评,自责加恐惧,最后索性一走了之。
其实,问题真就不在手机上。人啊,小时候最怕的,不就是回家之后那几句数落和训斥吗?哪怕是成年人,面对可能到来的责骂都能焦虑半天,何况一个13岁的孩子。数据显示,家里经常挨骂的孩子,25.7%的人容易变得自卑、抑郁,还有56.5%的孩子整天发火暴躁。这么一看,说教育方式没问题,好像也说不过去。
没了孩子那刻,吴子恒的爸爸在视频里边劝儿子边懊悔,说“遇到任何人都求助呀,打电话给我,手机丢了爸爸绝不怪你。”爷爷甚至承诺,只要孙子能回来,愿意出钱重新买一台手机。可惜,这些话太晚了,早一点说出来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手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早就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有人拿手机当游戏机,有人用它聊天交朋友,有时候甚至成为跟同龄人攀比的“资本”。如果大人动不动就用批评、指责说教,孩子难免会有各种压力,最后只会越弄越糟。
经历了这件事,多少家长也该会想一想,为什么自己总是习惯用声音大、语气冲的方法去“管教”孩子?一部几千块的手机,说丢就丢了,可孩子的童年、甚至一条命,丢了真就连影子都找不回来。
告诉大家,这事绝对不是单纯丢了一个手机就引起的闹剧。归根到底是家庭里的沟通方式出了岔子,家长孩子之间少了点信任,多了点恐惧。小孩的世界没有那么复杂,只是需要被理解和温柔对待。手机丢了还能再买,孩子要真出意外了,别说是新手机,给他全世界都换不回来。
讲到这里,你会不会再想想,平时你对家里小孩说话,是不是也太冲了?哪个人没年轻迷糊过,谁都不想孩子连说错一句话都不敢回家了。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