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疯抢的“药中茅台”,从1600元跌至350元,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片仔癀作为福建三宝之一,凭借国家保密配方和天然麝香、牛黄等稀缺原料,早早坐稳高端中药市场头把交椅。

从2004年到2020年,它的锭剂零售价通过19次提价,从325元一路涨到590元,2023年5月又逆势上调至760元,创下近二十年最大涨幅。

即便官方定价不断抬高,市场热度依旧不减,福州、深圳等多地出现“一粒难求”的盛况,天猫旗舰店长期显示库存为0,黄牛加价囤货成常态,巅峰时期二手市场价格被炒至1600元一粒,比官方指导价翻了两倍多。

“药中茅台”神话褪色

彼时的片仔癀不仅是药品,更被赋予投资品和礼品属性,成为资本追捧的“硬通货”,市值一度突破2900亿元,“药中茅台”的称号名副其实。

自去年开始,片仔癀的价格神话逐渐破灭,二手回收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回收商直言“今年随时都在跌”。

如今线下药店的销售场景早已不复往日火爆,济南某连锁药店店长透露,去年还能卖800多元一粒,现在官方指导价760元的锭剂还能打折销售,一个月也卖不了几颗。

电商平台的价格更是直接“倒挂”,美团自营大药房售价629元/粒,拼多多低至609元/粒,京东平台叠加百亿补贴后,最低仅售593.75元/粒,部分临期产品甚至跌至350元。

与2021年的巅峰价格相比,如今的片仔癀价格近乎“腰斩”,市场热度急剧降温,曾经的“抢药潮”变成了“低价抛”。

价格下跌的背后是业绩的全面滑坡,2025年三季报显示,片仔癀前三季度营收74.42亿元,同比下降11.93%,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终结了持续十年的增长态势。

核心产品肝病用药营收同比下滑9.41%,成本却上升20.64%,毛利率大幅收窄至61.11%。

业绩压力直接传导至股价,截至2025年10月27日,片仔癀股价跌至178.16元/股,总市值缩水至1077亿元,较2021年高点蒸发超1800亿元,缩水幅度达60%。

存货金额也同比上涨34.9%至61.6亿元,渠道周转天数从68天升至112天,显示市场供给从短缺转为过剩,渠道库存高企。

消费者反馈

尽管价格大幅下跌,消费者对片仔癀的正品认可度依然较高,走访济南多家连锁药店时,店员均明确表示,线下售卖的片仔癀均从厂家直接进货,货源绝对可靠,能保证正品。

对于线上低价产品,店员提醒消费者需要仔细甄别,避免买到假货,不少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通过线下药店或官方授权渠道购买,即便价格稍高,也愿意为正品保障买单。

电商平台成为当前片仔癀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美团、京东等平台的自营大药房销量可观,仅美团平台相关链接就已销售4000余件,京东平台某商家也售出3000余粒。

评论区里,大量消费者反馈“扫码验证为正品”“官方溯源可查”,对产品真伪没有异议。

除了正品保障,价格下降带来的高性价比成为新的消费动力,有消费者表示“以前觉得太贵舍不得买,现在降价后终于入手”“对比之前的炒作价,现在600元左右的价格还算合理”。

不少用户分享了自用体验,无论是用于调理身体还是应对皮肤问题,都对效果给予肯定。

片仔癀的核心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等病症,不少消费者反馈其药效显著。

有敏感肌痘肌用户分享,服用片仔癀后,痘痘红肿快速消退,长期使用后皮肤暗黄问题明显改善,也有肝炎患者表示,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后,身体不适症状得到缓解。

即便部分消费者认为价格偏高,但认可“一分钱一分货”,觉得稀缺原料和显著药效值得一定溢价。

还有用户尝试内服+外敷的用法,将其磨粉调面膜,对痘痘和皮肤炎症的改善效果明显,这种多元化的使用场景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其药效的认可度。

价格背离本质

片仔癀的价格争议,核心在于成本与售价的巨大落差,根据行业数据测算,单粒片仔癀的原材料成本约320-335元,叠加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渠道仓储等费用,综合成本仅385-400元。

但在爆炒时期,终端售价高达1600元,溢价超4倍,即便是现在的官方指导价760元,也比综合成本高出近一倍。

其核心原料天然牛黄价格虽从65万元/公斤飙升至140万元/公斤左右,但成本上涨幅度远不及售价上涨幅度。

不少消费者质疑,“300多元的成本卖1600元,这是药品还是奢侈品?”这种巨大的价格反差,让片仔癀陷入“智商税”的争议中。

在资本炒作和市场追捧下,片仔癀的消费属性逐渐盖过药用属性,过去几年,它更多被当作礼品赠送、投资收藏的标的,而非满足临床需求的药品。

中国中药协会合理用药专委会常务副主委康震指出,片仔癀在促销中存在适应证扩大化的情况,导致药品被滥用,虚高的泡沫终将被挤破。

礼品需求的波动对其销量影响显著,经济下行期送礼需求收缩,叠加消费者观念从“送礼收藏”转向“理性自用”,片仔癀的市场需求大幅萎缩。

片仔癀二十年19次提价的策略,在成本压力和市场变化面前逐渐失灵,2023年的提价试图转嫁天然牛黄等原料的涨价成本,却严重抑制了终端需求,导致销量下滑,陷入“提价丢销量、降价损毛利”的恶性循环。

业内人士指出,片仔癀的困境折射出高端中药行业的共性挑战,依赖稀缺原料导致成本高企,临床价值支撑不足制约市场拓展,消费属性强于药用属性使其易受经济周期影响。

此外随着替代药品的出现和进口牛黄政策的松动,片仔癀的稀缺性优势被进一步削弱,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支撑。

专家提醒,药品的核心价值在于治病救人,过度强调稀缺性和金融属性,最终会被市场理性反噬。

结语

片仔癀的价格争议,本质上是药品价值与市场定价的失衡问题。

300多元的成本被炒到1600元,这种价格严重背离了其作为药品的本质属性,也忽视了普通消费者的用药需求。

高端中药可以有合理的品牌溢价,但必须建立在临床价值、原料成本和大众承受能力的基础上。

只有让价格匹配药效,让消费回归药用本质,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陷入“涨价-炒作-降温”的短期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茅台   智商   价格   消费者   成本   药品   属性   牛黄   市场   药效   正品   销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