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就违法!2018年,青海男子炖了一锅,还敢发视频网上炫耀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8年10月的一天,网上有一段“美食烹饪”的视频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视频中被烹饪的不是什么美食,而是一种国家保护动物。

视频中一口锅正在火上咕嘟着,锅中赫然炖着的是几条模样奇怪的鱼。

这鱼身子细长,形状有点像纺锤,脑袋圆圆的,嘴巴就在头部前端,奇怪的是,这鱼身上没有一片鱼鳞,看着滑溜溜的。

鱼身的颜色也很特别,背是灰褐色的,肚子却是淡黄色的,身体两侧还分布着一些不规则的褐色斑块。

视频里,男子拍摄着锅里的鱼,一边说着一些自认为有趣的话,丝毫没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违法的大事。

很快,就有眼尖的网友认出了这种鱼,纷纷在视频下方留言,指责男子的行为,还有人直接向相关部门举报了。

当地森林公安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刻展开调查,通过视频中的一些线索,警方很快锁定了嫌疑人的大致范围,随后经过一番排查,找到了发布视频的男子。

男子是青海当地人,面对警方的询问,他承认了自己知道买的这种鱼是野生保护动物,只是心存侥幸,想着吃了也没人知道。

还一时兴起拍了视频发上网炫耀,没想到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这种被男子炖了一锅的鱼到底是什么呢?

«——【·湟鱼·】——»

它就是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

从外观看湟鱼,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不像咱们常见的鱼,身上满是鱼鳞,它的身上差不多是光秃秃的,没多少鳞片。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在它的肛门周围、臀鳍两边,还有肩带那个部位,还留着几片稀稀拉拉的、跟普通鳞片不太一样的特化鳞片。

湟鱼身体是近似纺锤的形状,中间部分粗一些,往头尾两边慢慢变细。

它的头是钝钝的圆形,嘴巴长在头的最前面,比较显眼的是,它不像有些鱼那样长着胡须。

湟鱼的颜色还挺有特点,背部一般是灰褐色或者黄褐色,肚子则是灰白色、淡黄色,看着很清爽。

再加上身体两侧长着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还带着淡灰色或淡红色,这么一组合,让它在鱼类里很好区分,一眼就能认出是湟鱼。

湟鱼的习性也挺特别,它是种喜欢凉快的冷水性鱼,不爱待在深水里,反倒偏爱浅水区。

像滩边水流打转的洄水区,或是大石头堆之间水流比较缓的地方,经常能看到它们游来游去的身影。

到了冬天,湟鱼就会潜到深潭或者岩石缝里过冬。

湟鱼的适应能力很强,对生活环境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小水塘、浅湖边,甚至在咸淡水区域,它都能生存。

湟鱼仅分布于青海湖及其入湖支流,青海湖海拔高,湖水水温低,鱼类饵料生物种类少。

这样的环境使得湟鱼生长速度极为缓慢,有“一年只长1两肉”的说法。

每年从 3 月下旬开始,一直到 8 月份,这段时间是湟鱼的繁殖期。

这时它们会成群往适合产卵的地方游,为繁殖做准备。

湟鱼虽说能扛住青海湖的盐碱水,在里面活得挺好,但它本质上还是淡水鱼。

要是想产卵繁殖后代,就必须游到淡水河里去,在淡水里才能顺利完成繁衍,不然没法让小鱼孵出来。

其实湟鱼洄游还有个重要作用,一路上水流不断拍打、刺激它们,这能促进湟鱼的性腺发育成熟,等它们游到合适的地方,就能正常繁殖了。

它们会寻找水深20公分左右的浅滩排卵,卵子受精后,就在自然河道中完成胚胎发育。

一到每年端午节前后,青海湖的水变暖和了,湟鱼就像约好了似的,成千上万条凑到一起,都往河口那边聚集。

接着再成群结队地逆着水流往上游,那阵仗特别大,场面特别让人震撼。

在一些入湖河流中,甚至会出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象。

可湟鱼往上游洄游的时候,也是九死一生,天上飞的鸬鹚、渔鸥这些鸟,早就盯着它们了。

只要湟鱼一露头,这些鸟就会俯冲下来叼着吃,好多湟鱼还没到产卵地,就成了鸟的“点心”。

湟鱼的食物来源挺丰富,小时候是幼鱼阶段,最爱吃水里的动物性饵料。

长大变成成鱼后就不挑了,改成杂食,青海湖里的各种动植物,基本都能当它们的食物。

硅藻、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类、端足类、水生昆虫、摇蚊幼虫等,都是湟鱼爱吃的食物,有时候,它们甚至连幼鱼及条鳅也会吞食。

湟鱼在青海湖的生态里处于关键地位,你想啊,青海湖里那些水鸟,比如鸬鹚、棕头鸥啥的,主要就靠吃湟鱼活着,湟鱼就是它们最主要的“口粮”。

要是没有足够的湟鱼,这些水鸟就得饿肚子,时间长了,不光鸟的种类会变少,数量也得往下掉。

而水鸟一旦少了,青海湖那种“鱼找食、鸟吃鱼”的平衡就被打破了,接着整个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都会受影响。

比如水草的生长、其他水里生物的数量,都会跟着出问题。

所以说,湟鱼要是数量减下去,那可不是湟鱼自己的事儿,整个青海湖的生态都会跟着掉链子。

以前湟鱼差点就没了,数量锐减到濒危状态,先是人们捞得太狠,没节制,再是河里筑了坝,湟鱼洄游的路被堵死。

再加上气候变了,生态环境恶化,湟鱼的生存条件越来越差,自然就快撑不下去了。

为了保护湟鱼,青海从1982年开始实施限捕禁渔,全面禁渔期还将继续延长到2030年。

不光是封湖不让捞,青海早在1997年就动了脑筋,专门建了两个“湟鱼育苗站”,说白了就是帮湟鱼“催生”的地方。

这么做的目的很直接,就是想靠人工帮忙,多添点湟鱼,让它们的数量能快点涨起来,别再像以前那样稀稀拉拉的了。

所以说湟鱼这几年的变化,那真是靠大伙多年硬拼出来的。

想当年2002年的时候,湟鱼的总量才2592吨,少得可怜,都被划成“濒危”物种了,眼看就要撑不下去。

现在总算有了大好转,湟鱼的总量已经涨到12万多吨,连保护等级都从濒危降到易危了,这是实打实的好消息。

但大家也没有松劲儿,毕竟湟鱼对青海湖的生态太重要了,而且现在偶尔还会有偷捞的情况,它们的栖息地也得一直护着,所以保护的路还长着呢。

所以,大家以后要是在野外看到湟鱼,可千万别想着抓来吃,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共同守护青海湖的生态平衡。

参考:

定州发布《炖二级保护动物,还敢发短视频!这位网友火的很特别……》2018-10-1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美食   青海   男子   网上   视频   青海湖   都会   水鸟   水流   鳞片   幼鱼   万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