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夹烟墙画被投诉,这事一听就非常荒诞、反智,违背常理。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一般正常人不会无聊到这个程度,专门去投诉一张属于真实还原历史名人生活的壁画。
但这件事如果是有人“别有用心”,基于自己个人的利益去做这个事情,那么这个事就说得通了。
毕竟只有涉及到自己行业的东西,才会引起某种人的兴趣。
投诉鲁迅夹烟墙画的是一位孙姓女士。
起初她只是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了一个帖子,她认为鲁迅故居的这个壁画十分不妥,认为这是在宣传让人们在公共场合吸烟。
随后在这名孙女士就将自己拟写的“投诉”,发给了浙里办。
希望把鲁迅抽烟的手,改成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
这项投诉被发到了网上,很快就吸引了许多网友围观。
你说要是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影响到其他人了,那收到个投诉也算合情合理。
结果说是把鲁迅给告了,烟都不让抽了。
一开始人们只觉得是哪个闲的实在没事干的“天才”在发表逆天评论。
这个事件的流量很高,很多人都想看看这个投诉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高素质人类”。
但是很快,就有网友扒出来了孙女士之前的帖子和账号。
这一扒可不得了,网友们发现,这个孙女士之前一直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推广一款名为“尼古丁袋”的产品。
在她自己的文章描述中,“尼古丁袋”类似于一种不用“过肺”的烟草替代品。
她经常用这个账号提醒别人要戒烟,多尝试她卖的“健康货”。
她还在自己平台的主页介绍中写道,最远大目标:烟草电子烟out,只可“尼古丁袋”。
原来说了半天,是为了用“投诉鲁迅”换来的流量,让更多人认识到她自己在卖的产品。
知道她卖的“尼古丁袋”的人多了,她自然也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种迫害别人,自己获利的事情,典型的就是在吃“人血馒头”。
而且这件事发生在鲁迅先生的画像上,
这意味可就太过于讽刺了。
不过既然孙女士想推广,那我们就借着机会介绍一下这玩意究竟是个啥。
尼古丁袋在国内是属于违禁品,这东西不论是从包装还是吸食方式,都和常规的毒品非常相似。
放置在口腔内牙龈和脸颊之间,使尼古丁被身体吸收。
虽然它不含烟草,但尼古丁是成瘾性物质,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有害,会影响注意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而且要论迷惑性,这玩意可比香烟更容易侵害到未成年人。
近些年来,许多西方国家都把这种尼古丁袋当做是一种“最安全的戒烟方式”,但是这里面的尼古丁含量并不低,只能说是换了个抽烟的方式,成瘾性是没减少多少的。
而且我国对尼古丁有相当严格的把控,平时烟酒店里的烟草都是国家管控的,更不要说她推广的这种“尼古丁袋”了。
很明显,她这次投诉的目的就是纯纯的为了博流量,推广她家的尼古丁袋。
而在国内,尼古丁袋并未获得批准销售。
孙女士在自己的账号中推广尼古丁袋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法律规定,更是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一开始,人们只觉得这可能是又一个被金钱迷惑了神志的“蠢人”。
近年其实流行了一句话,“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正常人的智慧。”
就好比她贩卖这个东西,她也不查这个尼古丁袋合不合法,她也不管自己这个行为违不违规,在网络平台上就推广,甚至看到鲁迅的壁画,都觉得自己是“禁烟推广人员”,觉得自己的举报相当的“正义”。
甚至有人在她评论区里面评论“尼古丁袋”的危害的时候,她还会跳出来用各种方式来反驳网友,主打的就是一个“死不认错”。
还有她在笔记中说的美国FDA清单,很明显是想用一些比较“权威”的认证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美国的FDA确实在今年的1月份批准了一些尼古丁袋产品的生产和售卖。
可是权威机构也要看是哪,这里是中国,美国批准了并不意味着它就代表着“健康”和“卫生”,并不意味着在中国就能随意售卖。
这东西在国内依然属于是争议性比较大的一类物品,我们无法跟那些“有毒”的国家去做比较,可能在漂亮国,这种尼古丁袋对那里的人民来说就跟口香糖一样,毕竟它再不健康,也比“芬太尼”健康的多。
可是在国内,没准就被家里的小朋友当成口香糖嚼了。
孙女士现如今涉及到的问题,又从“蠢不蠢”,进阶到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外国的空气更香甜”这个层面上。
推广外国的产品,投诉中国的名人,挑衅中国的法律。
如果说查到她真的有向外售卖尼古丁袋的记录,那她离“进去”也就不远了。
如果她从来没有售卖过这类物品,只是单纯的做产品推广,那也实在是有点不太和逻辑。
毕竟谁会去吆喝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生意”?
绍兴文旅在事后的回应还是相当官方的,毕竟说事,一码归一码的态度还是有的。
官方明显也知道了网络上的这点事,但是也很正式的回复了一句:“不会去猜测投诉者的动机,不会因一人投诉而满目采取措施,不会因一人投诉就改变与历史现实相关的事。”
之前鲁迅故居这个景点,拍照拍视频给鲁迅先生“点一支”,已经成了许多人的打卡方式。
这其实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革新,是现代年轻人对历史人物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但凡念过小学课本,看过课本插画的人,基本都对“鲁迅吸烟”的这个形象相当熟悉,以往鲁迅都以“发如钢钉、笔如匕首”的姿态出现在各类作品当中,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但同样也是一个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要知道鲁迅先生生前的嗜好还是挺多的,嗜烟成瘾、酒量颇大、好吃甜食。
鲁迅夹烟的壁画,展现出的是他贴近普通人的,最真实的一面。
他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一位有日常习惯的真实人物,这样的形象更显亲切。
有网友发现,随着事件的热量提升,孙女士的社交媒体账号已经把之前发布的推广内容删除了。
她的推广,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更多人知道了“尼古丁袋”的危害。
我们不能冒着自己的健康风险去尝试我们不了解的产品,即便是有国外的一些认证,也不一定能达到我国的产品健康标准。
有些国家依靠这些成瘾性极高的产品来吸引国民消费,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赚的盆满钵满。
而随即产生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外街头,被这样那样的“患者”充斥。
人类宛若“丧尸”一样,在大马路上就丢了神志,一个个身形扭曲,似乎不用多久就会丢了性命。
这让人想起一个梗:“外国人少是有原因的。”
越来越多的人染上成瘾性,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有人会说:“尼古丁没有那么严重的成瘾性。”
但是“尼古丁袋”带有更强的迷惑性,如果这些未引进的东西尚且存在风险,那么被“封禁”就应该是它当下最好的归宿。
只不过孙女士的“生意”恐怕是做不成了,这算是投诉了半天,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
流量没有那么好赚,想做的买卖最好是研究明白了再去干。
像这样遭全国唾骂不说,后面是真有可能会吃一顿官司。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