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营造学习型家庭?家长以身作则的3个场景

“你能不能快点写作业?” 李女士第5次催促时,儿子头也没抬:“你自己天天刷手机,凭什么管我?” 一句话堵得她哑口无言。家里的书桌堆着零食,客厅永远放着开着的电视,孩子写作业时,她总忍不住刷短视频 —— 这样的环境里,难怪孩子提不起学习的劲。

1. 把客厅变成 “共享学习空间”

很多家长下班后窝在沙发看手机,却要求孩子在房间认真学习。其实,客厅的氛围最能影响孩子:

家长可以在茶几上放本书,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坐在旁边读;

电视别总开着,换成周末全家一起看纪录片,看完聊聊各自的发现。

李女士试着把手机换成育儿书,孩子写作业时,她就在旁边做笔记。一周后,孩子主动说:“妈妈,你看书的时候,我也想写作业。”

 2. 遇到问题时,展示 “如何学习”

孩子问 “这个字怎么读”,直接说答案不如带着他查字典;碰到不会的数学题,别急着说 “我也不会”,可以说 “我们一起看看课本上的例题”。

有位爸爸陪孩子做手工时,遇到不会的步骤,没有跳过,而是打开教学视频一步步学。孩子看在眼里,后来遇到难题,也学会了主动查资料,而不是直接放弃。

3. 用 “家庭学习时间” 替代说教

与其天天说 “要好好学习”,不如固定一个全家学习的时段:

每天晚上 7-8 点,关掉电子设备,孩子写作业,家长处理工作或看书;

周末花 1 小时一起学新东西,比如跟着视频学折纸、认植物,让学习变成有趣的事。

张女士家试过 “周末家庭读书会”,每人读一篇文章,然后简单分享感受。三个月后,孩子放学回家会主动说:“今天我在学校看到个有趣的故事,晚上讲给你们听。”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家庭里的学习氛围从来不是靠说教,而是靠家长的行动。艺博家庭教育认为,当家长放下手机拿起书,遇到问题时展现学习的耐心,把学习变成家庭日常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被感染。毕竟,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成为孩子想成为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育儿   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   场景   家长   家庭   孩子   手机   客厅   主动   周末   视频   全家   氛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