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喽,大家好,今天小睿这篇评论,主要来聊聊一个越来越多人都提过的问题,为什么消费者不愿意走进绝味了?
过去在很多人心里,绝味鸭脖就是夜宵摊边上一口咬下去带点辣味的快乐,
可最近几年,无论社交平台还是线下街头,都能感受到一个明显变化,绝味不再是年轻人的“随手之选”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


2022 年绝味一年就提了两次价,第一次部分产品涨 5%,半年后鸭掌、鱿鱼等又涨了 7% 到 10%。
蹊跷的是,2024 年鸭副产品原料价格明明降了,终端售价却纹丝不动。
有媒体算过一笔账,2018 年买一斤鸭脖要 32 块,2025 年涨到了 58 块,七年涨了 81%。
这涨幅远超工资涨幅,难怪社交平台上 “卤味刺客”“月薪 2 万吃不起鸭脖” 的话题频频上热搜。
还有消费者反映,门店经常把临期产品和新鲜的混在一起卖,称重时还故意把装卤味的盒子沾水增重。这些小动作积累起来,彻底寒了老顾客的心。

更致命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黑猫投诉上,“绝味鸭脖” 的投诉有 1500 多条,从吃出头发、虫子到食后腹泻住院,应有尽有。
2025 年 2 月更劲爆的消息传来:西昌所有绝味门店 22 名员工的健康证全是伪造的,总店长通过非法渠道批量办理。绝味回应 “是加盟商独立运营”,可消费者不管这些,信任度直接跌到谷底。
反观平替们却风生水起,菜市场的张记卤味,每天早上 6 点现卤,鸭脖 38 块一斤,周末早去还能抢着刚出锅的。
紫燕百味鸡更狠,主打 “现卤现卖”,门店里摆着卤锅,香味飘到街对面,工作日中午买夫妻肺片的人能排到门口。数据很真实:2024 年八成受访者减少了连锁卤味消费,86.67% 的人说 “是因为涨价”。

消费者跑了,最难受的是加盟商,北京大兴的王磊开了三年绝味,现在一天营业额才 800 块,“房租一个月 1.2 万,人工 6000 块,算下来一个月赚 3000 块都谢天谢地”。
他门店 500 米内有 20 多家卤味店,光紫燕就有两家,夫妻店更不用说,“他们不用交加盟费,成本比我低太多”。
武汉的李姐更惨,2023 年花 20 万加盟绝味,刚开业就遇上总部要求重新装修。“总部指定装修公司,报价 12 万,我自己找的装修队只要 8 万,总部说不用指定的就不给供货”。
硬着头皮装完,营业不到一年就亏了 15 万,2025 年上半年彻底闭店。

绝味的加盟模式早有大坑:2012 年搞的 “多级代理制”,总部靠指定装修、供应物料赚钱,根本不管加盟商死活。
2024 年加盟商管理营收下滑 26.28%,到 2025 年 10 月,绝味在营门店从 14969 家跌到 10606 家,一年关了 4000 多家。
更丢人的是,2025 年 9 月绝味被证监会处罚,原因是 2017 到 2021 年连续五年没确认加盟门店装修收入,少计营收最高达 5.48%。股票变成 “ST 绝味”,从 “卤味一哥” 彻底跌下神坛。
2024 年财报更难看:营收 62.57 亿下滑 13.84%,净利润 2.27 亿下滑 34.04%,是上市以来最差成绩。

绝味不是没试过自救,2024 年砸了 6.67 亿销售费用,创了上市以来新高,还请了范丞丞当首位全球代言人。效果呢?线下粉丝见面会,来了不到 50 人,现场尴尬得不行。
线上直播间卖 9.9 元翅中,弹幕全是 “以前 5 块就能买”“不敢吃怕坏肚子”。
跨界奶茶更离谱,2024 年 9 月在长沙试点卖奶茶,搞 “11.9 元 3 杯” 的低价活动,可门店本来就小,加了水吧台后连转身都难。

奶茶用的是预调粉冲的,消费者喝了说 “不如蜜雪冰城”,试点三个月就悄悄下架了。
押注的 AI 技术也没救场,宣称用 AI 预测销量降低 60% 断货率,可加盟商反映,总部配货还是经常断热销品,滞销品却堆成山。投资并购更是亏得一塌糊涂,2022 到 2024 年三年累计亏损超 3.7 亿。
说句实在话,绝味的问题根本不是营销或跨界能解决的,

原材料降价时不肯降售价,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加盟商被层层盘剥,关店潮不断;食品安全和财务造假接连爆雷,耗尽了品牌信任。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就算请再大牌的代言人,也留不住消费者。
总结来说,绝味要想翻身,别再搞花里胡哨的营销,先把 10 块钱鸭脖的价格降下来,把健康证造假的漏洞堵上,把加盟商的坑填上,否则真的没救了。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