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爸年轻时候爱喝酒,一顿不喝就浑身不舒服。现在年纪大了,脸上看着老得快,体检查出来好几项都异常。”家属无意中说出的话,背后其实藏着许多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持续多年饮酒的人群,在步入六十岁阶段时,其身体通常已悄然埋下诸多健康隐患。
酒精不像其他营养素,不会被身体储存,而是一进入体内就会被优先代谢。
肝脏是主要代谢器官,长期喝酒最先受伤的往往是肝,但事情远不止肝的问题。
有的人虽然体检没查出脂肪肝,也没有肝硬化的表现,可年纪一上来,全身开始“垮塌”似的变化,反应迟钝、体力下滑、骨骼变脆、外貌苍老、血压不稳,似乎全是突如其来。
其实这就是常年饮酒的积累效应在一点点显现。
肝脏的问题本身就够复杂。在肝脏内,乙醇脱氢酶会催化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转化为乙醛,随后乙醛再经过代谢过程转变为乙酸。
在这个过程中,乙醛的毒性非常强,会让肝细胞反复受损。
刚开始只是轻度脂肪堆积,接着变成酒精性脂肪肝,若不干预,就会进入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到老年后肝脏代谢能力本就下降,这时再加上年轻时的酒精“旧账”,肝细胞就没法再承担代谢压力了。
许多老年人会在一夜之间出现腹水、黄疸或肝功能衰竭的表现,让人误以为是突然得的,其实早在年轻时,病根已经埋下。
衰老速度变快是另一个难以忽视的现实,表面看不出的人,其实内部已经开始瓦解。
酒精会加速自由基生成,而自由基正是让细胞老化的主要推手。
原本人体有抗氧化机制去中和这些自由基,但长期饮酒会让这些机制疲于应付,抗氧化酶的活性下降,修复能力受阻,细胞的损伤难以及时修复。
表现在外就是皮肤变得松弛、粗糙,皱纹加深,白发变多,精神状态下滑。
有的甚至在60岁左右,看起来像70多岁的人,步态、眼神、反应都透着一种疲惫。
酒精会影响钙的吸收与骨代谢,骨细胞的活性随着酒精摄入而下降,新骨形成减少,而骨质流失却在加快。
很多老年人喝了一辈子酒,到60岁以后轻轻一摔就是骨折,骨密度一查发现早就进入严重骨质疏松。
更糟的是,饮酒还会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过程,而维生素D正是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
一旦它功能异常,骨骼状态会迅速恶化,不少人走路都会开始小心翼翼,怕磕怕碰,不是因为年纪大,而是骨头撑不住。
早年间喝酒可能让血管扩张,身体发热,表面看着好像有助于血液循环,但时间长了,酒精会干扰血压调节机制,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动脉逐渐硬化。
再加上很多人喝酒时搭配高脂肪、高盐的食物,这些饮食习惯加速了血脂紊乱。
等到六十岁以后,血压开始不稳,心率不规则,心脏负担变重,一走路就心慌气短,有时夜里还会出现心悸甚至心绞痛。
这些症状常常被当作老化的自然过程,但如果追溯饮酒史,不难发现,它们正是长期酒精损伤心脏和血管结构后的结果。
很少人意识到,酒精的代谢会抢走人体中大量的营养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镁、锌等微量元素,而这些营养素恰恰又是维持神经、血管、骨骼和免疫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缺了它们,身体就像缺了螺丝的机器,勉强还能动,但早晚会出故障。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长期饮酒的人到老年之后,不是得一种病,而是多系统同时衰退,进展得比别人快很多。
不少人以为,自己年轻时喝得再多,只要晚年戒掉了就能扭转一切。但这其实是个伪命题。真正的损伤在细胞层面上早已发生,身体的许多系统已经悄悄被重塑。
有些可以恢复一部分,比如戒酒后肝酶下降、睡眠改善,但像骨骼密度下降、心肌纤维化这些就很难完全逆转。
就像在墙体中埋了一根断电线,等到年纪大了,电路老化、火花四溅,很多时候已经来不及再修复。
即便到了六十岁,只要真正意识到问题,开始改善饮食结构,规律锻炼,减少负担,还是有机会延缓这些损伤的进展。
但前提是,不能再对过去那些所谓“酒量大是本事”的认知抱幻想。
健康不是赌运气,而是靠一天天积累出来的自律和选择。
有时候真正伤人的,不是某一个晚上喝了多少,而是长期以来,把喝酒当成生活习惯而不自知。表面上看似无碍,其实一点点在把人往深渊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喝酒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林素芳.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醒脑静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4,8.15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