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36%,价格大跳水!曾被捧上神坛炒至5亿,如今白菜价也没人要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引言:从供不应求到待价而沽,“钻石王老五”竟也“嫁不出去”了。


1947年,戴比尔斯推出了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这句话巧妙地将钻石的坚硬与爱情的“忠贞不渝”紧紧绑定在一起,精准编织出一场关于爱情的浪漫幻觉。


图源:网络


营销效果有多惊人?


美国钻戒的佩戴率从1939年的10%狂飙至如今的75%,交换钻戒成为了婚礼上几乎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图源:JCK Las Vegas官网


凭借这份深入人心的影响力,戴比尔斯一跃成为全球钻石行业的“唯一话事人”


鼎盛时期,它通过中央销售组织(CSO)掌握着全球九成的原钻供应,稳坐钻石市场的 “头把交椅”


图源:中华读书报文化周刊


也就是说,哪些钻石原料能被放出来在市场流通,交易的价格是多少,甚至是参与交易的入场券,几乎都由戴比尔斯说了算。


主导权在手,戴比尔斯玩起了高超的“心理战术”。通过大量收购原钻,营造市场稀缺现象,再由自身限量供应,推动饥饿营销。


物以稀为贵,钻石价值自然水涨船高。叠加二战后经济复苏的背景红利,上世纪钻石市场上曾一度出现过高价难求的盛况。


图源:中华网


这场人为的“钻石神话”有多耀眼?


戴比尔斯在1999年开采的59.60克无瑕粉钻,几经辗转被周大福老板收入囊中。


图源: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2017 年,这颗宝石以“粉红之星”之名亮相苏富比香港拍卖会,最终以5.53亿港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当时所有宝石拍卖的最高成交价记录。


然而,曾经“一钻难得”的“钻石王老五”,如今却沦落到多次调价,仍难唤起市场兴趣


此外,在过去的销售会中,戴比尔斯向来是“说一不二”


买家收到的通常是钻石混合分拣好的“配货箱”不能挑选,也不许讨价还价。如果拒绝购买,不仅意味着当下无缘货源,还可能“连坐”未来的进货资格,买家通常只能咬牙应下


图源:Rapaport News


可到了2023年,这项“霸王条约”也不得不被松口让步,买家可以部分拒收,或者延迟提货。曾经不可撼动的交易权明显削弱,珠宝大王的“中心宝座”正在摇摇欲坠


这位全球最大的钻石生产商,终究还是撑不住了。


“爱情神话”卖不动了


戴比尔斯最近的日子,实在是有点难熬。


图源:英美资源集团官网


2025年上半年,它的账面收入仅20亿美元同比下滑13%


第一季度更惨,原钻销售额同比大跌44%,从去年的9.25亿美元腰斩到5.2亿美元,平均每克拉钻石成交价缩水了近38%


图源:Ecofin Agence


图源:英美资源集团官网


这波“卖不动”并不是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戴比尔斯早已在营收颓势中挣扎许久。2023年,其增长乏力的疲态就已经藏不住了。


图源:英美资源集团官网


戴比尔斯母公司披露,2023年戴比尔斯的年度总营收从2022年的约66亿美元跌至43亿美元,原钻销售额锐减24亿,同比蒸发40%。其基本亏损已高达3.14亿美元,创下近十五年来最高记录。


图源:Rapaport News


2024年更是雪上加霜,全年原钻销量额同比下降1/4,原钻的库存堆积达到20亿美元。面对媒体采访,戴比尔斯CEO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原料销售艰难的一年”


图源:金融时报官网


无奈之下,集团只能选择“降价打法”。戴比尔斯从2024年末开始连续下调部分原钻价格,到2025年初累计降超两成,但市场回应寥寥,“价格松绑”并未带来明显回暖


图源:央广网


与此同时,公司选择减产自救,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产量同比缩减36%,以应对库存压力。


图源:英美资源集团官网


可即便打出“降价”“减产”的组合拳,戴比尔斯2025年上半年依旧录得1.89 亿美元亏损。这份冰冷的数据,直接戳破了其自救措施的无力


图源:戴比尔斯官网


说到底,戴比尔斯如今“骑虎难下”的商业窘境,并非单一战略失策,核心还是被持续恶化的行业大环境,以及随之而来的新消费理念牢牢锁住。


一代巨鳄地位难保


天然钻石这门生意,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挖矿的上游、负责切割打磨的中游、最后到商场里零售的下游。


过去,戴比尔斯牢牢霸占上游、是“九成原钻交易权在手”的超级巨头。


但随着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新矿区的发现,加上竞争对手的崛起,戴比尔斯的市场绝对垄断正在被逐步蚕食


风水轮流转,如今它的市场份额只剩不到三成,俄罗斯的埃罗莎集团已然后来居上,还有各地矿区的供应商蜂拥而上,争抢蛋糕。


图源:Rapaport News


更糟糕的是,近年来钻石行情整体走弱。下游不好卖,中游就成了库存越堆越高的重灾区。


作为全球最大的钻石切割中心,印度承接了全球约九成的钻石加工业务,但2024年的行情也让这个中游大国举步维艰


各大厂家都批量减少原料进口缩减一半产量,不少工厂干脆延长假期,以应对难以消化的库存囤积。


图源:Rapaport News


上游的“矿老板”,自然也躲不过这场产业链的“蝴蝶效应”。当市场产能严重过剩,舍不得卖的“香饽饽”,转头就成了压在手里的“烫手山芋”


图源:央视网


曾经靠囤积原料,营造稀缺假象的戴比尔斯,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有“玩脱”的一天。过去为占据市场主动权的手段,如今却像支回旋镖,带着自己扎进库存难消化、业绩承压的尴尬困局。


屋漏偏逢连夜雨,人工培育钻石的出现,又给了这位钻石巨鳄当头一棒


图源:央广网


随着技术的成熟,培育钻石的成本一路下探,零售价往往远低于天然钻石的半价


更重要的是,它们和天然钻石同样由碳组成,在硬度、折射率等指标上几乎和天然钻石一模一样,肉眼根本分辨不出,连鉴定都得靠精密设备。更有业内人士认为,可控环境下产出的培育钻石杂质更少,品质“更胜一筹”


低价与高颜值,让培育钻石迅速成为天然钻石的优质“平替”


尤其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钻石消费市场,接受度已经全面打开。


图源:Rapaport News


当下,已经有八成以上的美国消费者愿意接受培育钻石饰品。2024年,培育钻石在美国销量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半以上——要知道2020年时还不到15%,短短四年就从“边角货”跻身为“主力军”


图源:央广网


中国市场同样被改写,过去中国钻石市场严重依赖进口,而随着培育钻石技术的发展愈发被市场接受,很大程度缓解了这个需求


图源:中国新闻网


如今河南凭借成熟的工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基地之一。这里出产全国80%的合成钻石,既能满足工业需求,也能实现“克拉自由”,快速切入珠宝市场。


与之对应,海关公开口径显示,2023年中国钻石进口金额同比下降29.5%,天然钻的进口颓势已十分明显。


图源:证券时报


其实,这场困局,并不是戴比尔斯一个人的“至暗时刻”。整个钻石行业乃至奢侈品消费市场,都在经历同一股寒潮。


图源:迪阿集团2023年年度财务报表


中国本土天然钻品牌商迪阿股份,推出的DR系列产品,曾凭借“一生只送一人”的标语火速出圈,风靡全国。可集团在2023年净利润仅6896万元,同比大降90.5%,几乎腰斩九成。2024年,整体营收同比缩减32%连年深陷业绩泥潭


图源:迪阿集团2024年年度报告


放眼更大的奢侈品赛道,巨头们同样苦不堪言


2024年,开云集团旗下核心奢侈品牌古驰表现不振,带动集团股价累积下跌约42%;而它的竞争对手路威酩轩集团股价同期也下滑了约16%;另一家老牌奢侈品集团博柏利,股价跌幅更是接近50%。


图源:路透社


但戴比尔斯的处境比其他奢侈品更为艰难的原因在于,包包、手表、豪车多少还能保值,扛得起“硬通货”这个担子。


钻石缺少这种资产属性,当宏观经济走弱、消费者趋于理性时,它的市场波动会更剧烈,跌幅更狠,抗风险能力自然也脆弱得多。


钻石“刚需”已成往事


婚姻需求的萎缩,成为了切断钻石出路的又一刀


毕竟,用钻石构造爱情美梦的营销,让婚姻成为了钻石最核心的消费场景。新人数量减少,钻戒市场自然跟着缩水。


而全球范围内,结婚率走低早已是既定事实


相关报道显示,2024年我国结婚人数登记仅610万对,创下历史新低;美国市场的信号同样严峻,皮尤研究中心调研指出,2023年已有42%的美国成年人保持单身,截至2024年其单身率较1974年的19%足足上涨10个百分点。


图源:《2024年四季度民政统计数据》


新人数量的断崖下跌,再到单身群体的持续扩容,钻石赖以生存的消费土壤不断流失,这就从源头压缩了它的刚需空间。


此外,就算还有婚恋需求,人们看钻石的眼光,早也没了当年的“滤镜”


过去把钻石与真爱划等号的逻辑,现在可行不通


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强调“爱情靠陪伴,不靠钻戒证明”,消费者更愿意把爱落在“实处”。对他们来说,一起各地旅行、一起看场演出、一起搭建小家,都比掏空腰包买颗钻石更有意义。


偏偏人工培育钻石的普及,又给了他们拒绝天然钻石的充分理由。


当越来越多人发现,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同材质、同品质,价格却低了大半,“同品质价差悬殊”的现实摆在面前,谁还愿意当为溢价买单的“冤大头”


“钻石恒久远”的神话,到“降价卖不动”的难堪,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正在不断冲刷着钻石的光环。对钻石“祛魅”的愈演愈烈,甚至催生了“钻石是不是营销骗局” 的集体质疑。


图源:小红书


除了婚姻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能力的降级也让钻石不得不直面其“保值”短板


在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年轻消费者趋向“少买贵的、多买划算的”。很多人哪怕手里有点小预算,更倾向于买保值的东西。


而这恰恰就是黄金的优势,黄金饰品需求也在经济动荡时期,逆势走强。


图源:汇率表


最新数据显示,国内各大品牌的金饰零售价每克已被炒至千元以上


越涨越有人抢”,黄金价格走势的一路高升,靠的就是“硬通货”带来底气。如今,黄金的回收价几乎可以稳定在当日金价的90%以上,其回收的灵活性与高折价率带给了消费者实打实的安全感。


图源:六福珠宝官网


反观钻石在二手市场的折价率,就尴尬得多了。



哪怕是高价买的钻戒,转手回收价可能只有原价的30%—50%,有的甚至更低。


一边是“买完就贬值”的噱头,一边是“戴在手上的存款”,在这种对比下,钻石自然越来越没人愿意买单。


写在最后


钻石恒久远,一颗咏流传”的神话,在动荡的经济周期和新的消费观念面前,已然力不从心


真正能恒久的,从来不是一颗石头,而是人们对价值的认同。戴比尔斯真正要面对的,是如何在浪漫不需要钻石证明的时代,再创独属于自身的价值叙事


是坚守天然稀缺的独一无二,还是拥抱培育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如何守住钻石的光辉,适应多变的市场,是对这位过去行业老大哥的考验。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时尚   神坛   价格   钻石   市场   集团   美元   钻戒   消费者   需求   美国   奢侈品   库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