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睡了一觉,醒来感觉腰又酸又痛,僵硬不舒服。但奇怪的是,只要下床活动一会儿,走一走,疼痛感就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问题出在哪里?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它主要问题不在肾脏或内脏,而往往出在我们的肌肉、韧带、腰椎,以及睡觉的床垫和姿势上。
睡觉时身体长时间保持不动,这个状态本身就会给腰部带来负担。
1、肌肉僵硬与循环不畅
睡眠时身体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减慢。腰背部肌肉和韧带为维持脊柱稳定,需要保持一定张力。如果姿势不当或支撑不够,肌肉就会持续处于轻微紧张状态。时间一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代谢物质堆积,引发酸痛和僵硬感。
2、床垫是关键因素
软床垫无法给脊柱提供有效支撑。人躺下后腰部会过度下沉,导致脊柱偏离正常生理曲线。腰背部肌肉整夜被动工作,试图把脊柱拉回原位,时间久了肌肉就会过度疲劳,产生酸痛。
而过硬的床垫无法贴合人体自然曲线。它让肩部和臀部承受大部分压力,腰部则悬空,得不到支撑。缺乏支撑的腰部肌肉同样会整夜紧绷,导致劳损。
3、睡眠姿势影响
平躺:如果床垫支撑不足,平躺时腰椎可能过度前凸,增加关节压力。
趴着睡:这是对腰部压力最大的姿势。会使腰椎过度后伸,骨盆前倾,让腰椎关节和韧带承受很大压力。
蜷缩睡:使脊柱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周围肌肉和韧带一直被拉伸,容易引起不适。
4、腰椎间盘的变化
人平躺时,腰椎间盘不受身体重力压迫,会吸收水分而轻微膨胀。
对于有腰椎退化或轻微膨出的人,这种膨胀可能会在清晨时更接近附近神经,产生轻微刺激,引起隐痛。起床后,身体直立,重力使椎间盘受到挤压,水分被排出,膨胀减轻,对神经的压力减小,疼痛也就缓解了。
原因很简单:活动促进了循环,解除了静止的压力。
起床后开始走路、活动,腰背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像泵一样促进血液流动。新鲜血液带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夜里堆积的代谢产物,肌肉得到养分,废物被清除,僵硬感自然缓解。活动也让关节和韧带恢复正常活动度,摆脱整夜固定姿势带来的压力。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做出一些有效的调整:
1、选择软硬合适的床垫
软硬适中的床垫能在躺下时给脊柱提供均匀支撑,保持自然曲线。平躺时,手可以刚好伸进腰部和床垫的空隙,既不能太大(床太硬),也不能塞不进去(床太软)。侧躺时,脊柱应该保持一条直线。
2、调整睡眠姿势
平躺是最推荐的睡姿,特殊人群可以选侧睡。尽量避免趴睡,如果习惯趴睡,尝试在骨盆和小腹下面垫一个薄枕,减少腰椎后伸。
3、注意起床方式
早晨醒来不要猛地坐起来。先转身侧卧,用手臂的力量支撑身体缓慢坐起。下床后,简单活动一下腰部,做几个缓慢的伸展动作,让身体适应从静止到活动的转变。
4、加强核心肌群锻炼
强健的腹部和背部肌肉是保护腰椎最好的“腰带”。日常可以做平板支撑、桥式等锻炼核心肌群的运动,增强腰椎稳定性,从根源上减少劳损的可能。
虽然大多数晨起腰痛是肌肉性的,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简言之,睡久了腰痛,活动后好转,主要原因在于睡眠时腰部肌肉长时间紧张、血液循环不畅,以及床垫和睡姿不当。 通过改善睡眠环境、调整姿势和加强锻炼,大多数人都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让自己每天清晨醒来时更加轻松舒适。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