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狗不理,快要扛不住了。
近日,热搜上一则公告刷爆互联网,“狗不理集团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
此消息一出,让捧着包子回忆童年的老天津人集体陷入了沉默。
这个从清朝就传下来,不知道多少代人都吃过的包子,竟以这样的方式上了热搜。
虽然“狗不理包子”有160余年的历史,但这些年来,狗不理包子风评一直在下降。
2020年,狗不理从新三板退市后,很多人就已经对它的餐饮业务前景不太看好了。
如今在企业经营上又出现了问题,很难不让人忧虑这个“老字号”到底还能走多远。
曾经那个闻名中外的“金字招牌”,为何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呢?
狗不理包子虽然已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历史冲刷,不过其响亮的名头依旧还在。
但讽刺的是,狗不理作为经典美食的味道却逐渐消失在食客的记忆里。
曾经廉价亲民的狗不理,越来越“高贵”起来,越卖越贵。
走进店铺里,看见的便是标着高昂价格的菜单,上面最普通的传统猪肉包都要12元1个,而且也不是什么大块头的包子。
要知道,在很多早点店铺里,同样大小馅料的包子都只要两三块钱,有些小地方甚至都只用1块钱。
而你一个人到狗不理,吃一笼包子,再加些配菜,价格直接就破百了,而且八成还是吃不饱的。
如此高昂的价格,让很多网友吐槽道:这包子皮是金子做的,还是包子馅是金子做的?
好好的一种街头小吃,愣是被玩成了奢侈品。
更让人无语的是,贵也就算了,味道还很一般。
如果是曾经那个靠着口味红遍大江南北的狗不理包子也就算了,只要真的好吃,愿意多花钱的大有人在。
可如今狗不理包子的口味已是名不副实了,鲜美多汁的馅料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次品廉价的原料,皮厚馅少,味同嚼蜡。
与街头廉价早点铺相比,可以说狗不理除了名声久点外,单论价格和味道根本就是毫无优势。
而且近些年,狗不理还频频爆出许多负面新闻,诸如服务态度傲慢、辱骂顾客、馅料疑似掺假等。
早在2020年的时候,位于北京王府井的一家门店因服务争议成为舆论焦点。
起因是消费者吐槽包子不好吃、给差评,商家竟然报警处理,这自然引起了消费者群体的众怒。
如果说曾经的“狗不理”只是人们对创始人的调侃,那么如今的狗不理好像真要成为“狗都不理了”,讽刺意味可谓十足。
不过不能否认的是,狗不理曾经的辉煌也是事实,了解它的故事最早甚至要追溯到清朝咸丰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高贵友,因为其父是老来得子,为求平安养子,便为他取乳名“狗子”。
到了同治年间,14岁的高贵友去了一家蒸食铺做学徒。
那双既能飞快捏出十八个匀称褶子、又能精准掌控火候的手,很快让这个沉默寡言的少年在九河下梢的早点行当里崭露头角。
3年学期满后,高贵友正式出师,自己开了一家包子铺。
高贵友技艺纯熟,做起生意来又十分诚信。
其制作的包子以绵软口感、清香滋味和菊花造型闻名,于是越来越多的食客开始慕名而来,生意越来越好。
很多时候,高贵友忙得无暇应酬顾客,熟客们打趣道:“这‘狗子'光顾着卖包子,都不搭理人!”久而久之,狗不理的诨名便在街坊间传开了,反倒成了最响亮的招牌。
随后世代变迁百余年,狗不理包子的手艺传了一代又一代,虽说中间有过短暂的衰落,但好在手艺并没有全丢掉。
1991年,经过高氏家族几代人的努力,当初的街边小摊也正式改制成了后来的企业集团,“狗不理”也渐渐成为天津的一张“城市名片”。
靠着口碑,它又从天津走向了全国,成了中国传统美食的经典之作。
2011年,狗不理包子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正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2015年上市后,当年就实现了601万多元的净利润,这在餐饮行业算得上很好的表现了。
令人可惜的是,才仅仅5年,狗不理就从新三板退市了,且之后风评一年比一年差。
这个百年老字号终究难逃衰落的命运,令人唏嘘。
其实深挖一下狗不理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狗不理现代情境下的衰落早已有迹可循。
1916年,高贵友去世后,儿子高金铭接管了这家老字号。
然而这位二代经营者过度追求商业扩张,在频繁搬迁店铺的过程中,不仅疏于精进制作工艺,更遗失了关键的配方秘方,导致这个百年老字号首次出现经营危机。
1947年,高金铭的儿子高焕文当家了。然而,这位新任掌舵人未能有效应对企业经营困境,导致狗不理在短短五年后黯然关张。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狗不理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1956年,天津市相关部门特意找到了即将破产的狗不理,将之收归国有,重启生产。
重获新生的狗不理确实又辉煌了起来,其创新出来的包子,许多老饕鬄吃了都赞不绝口。
但可惜,新生的狗不理还没走几十年,就又走上了商业扩张的老路子。
这回直接从一家包子铺转成了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对商业利益的追求,自然也让其渐渐远离了传统手工艺本应有的传承,再加上管理体制上的僵化,又一次走上下坡路只能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今年这次异常经营事件,既提醒众多老字号集团,也是提醒消费者群体。
毕竟这些年来因为过分商业扩展,疏于创新而衰落的老字号可不止狗不理这一家。
王麻子刀具、全聚德烤鸭、东阿阿胶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个个都拥有不下于狗不理的悠久历史。
但如今,不是名声愈发不显、就是“避雷”贴频出。
比如说全聚德烤鸭,它犯的和狗不理算是一个毛病,一上市就开始自我膨胀,服务质量下降再加上盲目扩张带来的高额成本,一套“小连招”下来,不仅没起飞还差点把自己整没了。
一个品牌能经历数百年的时光而不衰落,其背后必然是一段辛酸的发展史,作为继承者,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不断继承创新,这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不去专心品牌运营,而是一味地去挣快钱,那么最终迎来的只会是隐患爆发下的腐朽衰落。
而在如今这个快消品不断迭代的时代,品牌的衰落最终只会引来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END-
参考资料:
1.《新浪网:狗不理因“差评”报警:风大了 再热的包子也会凉》
2.《天津方志网:狗不理包子》
3.《人民网:老字号讲新故事——“狗不理”掌门人张彦森的坚守与创新》
作者:西小琳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