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提到古代酷刑,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凌迟。
千刀万剐,一刀一刀割肉,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凌迟确实够狠,但历史上还有比这更残忍的刑罚,叫"披麻拷"。
这种酷刑到底有多可怕?南宋名将岳飞就亲身经历过。

一个在战场上杀敌无数、让金国闻风丧胆的铁血汉子,最后却被自己人用这种残忍手段折磨致死。
岳飞究竟遭遇了什么,让后世史学家都说这比凌迟还要痛苦数倍?
岳飞20岁那年,正是北宋末年最乱的时候。
金国铁蹄踏破中原,皇帝被俘,百姓流离失所。
这个河南小伙子看不下去了,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就去从军了。
别看他年轻,打仗是真有一套。
金兵在北方横行霸道惯了,碰上岳飞带的兵就吃瘪。

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金国人私下里都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这人有个特点,就是较真。
他不光想打退敌人,还想收复失地,迎回被金国掳走的徽钦二帝。
每次打完胜仗,他都要在军营里写诗抒情:"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这份忠心日月可鉴,手下将士都愿意跟着他拼命。
岳飞四次从军,每次都是冲在最前面。
金兵怕他怕得要命,一听说岳家军来了,有的直接就撤退了。
朝廷里的情况就复杂多了。

宋高宗赵构坐上皇位后,心思跟岳飞完全不在一条线上。
赵构是徽宗的儿子,按理说应该想救回父兄。
可他怕什么?怕徽宗、钦宗回来了,自己这皇位就坐不稳了。
秦桧看透了皇帝的心思,整天在赵构耳边吹风,说什么"南北议和才是正道",实际上就是想保住自己的权位。
岳飞在前线拼命收复失地,朝廷后方却在琢磨怎么跟敌人讲和,这矛盾迟早要爆发。
绍兴十年,岳飞率军北伐打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岳家军连战连捷,已经打到了距离开封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
金兀术的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金国内部都开始慌了,准备放弃开封往北撤。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构和秦桧坐不住了。
他们连续下了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飞火速班师回朝。
金字牌是什么概念?这是皇帝的紧急命令,一天之内必须回复,违抗就是抗旨。
岳飞收到第一道金牌的时候还在犹豫,想着再坚持几天就能收复开封。
可金牌一道接一道地来,他知道皇帝是真急了。
岳飞仰天长叹,说了句让后人心碎的话:"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他知道这一撤,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收复中原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岳飞带着满腔愤懑回到临安。
他以为自己回去能跟皇帝解释清楚形势,没想到等待他的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秦桧早就准备好了罪名,说岳飞谋反。

什么证据?说岳飞的部将张宪准备造反,岳飞的儿子岳云知情不报。
这纯粹是莫须有的罪名,连秦桧自己都说"莫须有"三个字,意思是"也许有吧"。
就这么个也许有的罪名,一个为国家拼了半辈子命的将军被关进了大牢。
岳飞被关进大理寺监狱的时候是1141年。
这座监狱阴森可怖,专门关押朝廷重犯。
岳飞进去之后,秦桧就开始琢磨怎么让他认罪。
按照秦桧的打算,只要岳飞认了谋反的罪,皇帝就有理由杀他,议和大计就能顺利推进。
岳飞要是不认罪,这事就有点麻烦,毕竟他在军中威望太高,杀他师出无名会引起动荡。
秦桧手下的人开始对岳飞用刑。

普通的刑罚岳飞根本不在乎,他在战场上受的伤都数不清,这点疼痛算什么。
审讯官看普通手段不管用,就上报给秦桧。
秦桧阴着脸说了一句话:"用披麻拷。"
听到这三个字,在场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种刑罚太狠毒了,一般犯人根本熬不过去。
披麻拷是隋唐时期就有的酷刑,专门用来对付那些宁死不屈的硬骨头。
行刑的人先把麻布浸在滚烫的胶水里,趁热裹在犯人身上。
这胶水温度极高,麻布贴在皮肤上的瞬间就烫得皮开肉绽。
关键还不是这个,等胶水凉了,麻布就跟皮肉长在一起了。
行刑的人会等上一段时间,让麻布跟皮肉黏得牢牢的。

等时机到了,他们会一下子把麻布撕下来。
那场景简直惨不忍睹,麻布下来的时候,皮肉也跟着被撕掉,露出血淋淋的肌肉组织。
岳飞就这样被折磨了好几次。
每次行刑,监狱里都传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狱卒们都不敢直视,有的年轻狱卒看完之后好几天吃不下饭。
岳飞的身体被披麻拷折磨得血肉模糊,背上、胸口、四肢,到处都是被撕扯后的伤口。
伤口不愈合,又被反复撕扯,疼痛程度可想而知。

凌迟虽然是千刀万剐,但每一刀都有个限度,而披麻拷是大面积撕扯皮肉,神经末梢全部暴露,那种痛苦远超凌迟。
秦桧以为披麻拷能让岳飞屈服,没想到这个硬汉死活不认罪。
岳飞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嘴里还是那句话:"岳飞无罪。"
他知道自己一旦认罪,不光自己死得窝囊,连带着岳家军的将士都要遭殃,收复失地的理想也会被彻底否定。
岳飞宁愿受尽折磨,也不愿背上谋反的骂名。
监狱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
岳飞身上的伤口因为反复受刑,已经开始溃烂。
大理寺的牢房潮湿阴冷,伤口根本没法愈合。

岳飞躺在发霉的稻草上,身体在一点点垮掉。
他有时候会想起战场上的日子,想起手下那些英勇的士兵,想起收复失地时百姓们欢呼的场景。
那些画面现在看起来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了。
秦桧看岳飞就是不松口,开始着急了。
他跟赵构商量,不能再拖了,拖下去军心不稳。
两个人一合计,决定直接动手。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秦桧派人给岳飞送去了一碗毒酒。
岳飞知道这是最后时刻了,他没有多说什么,接过酒碗一饮而尽。
毒酒还没发作之前,行刑的人又对岳飞用了一种叫"拉肋之刑"的酷刑。
这种刑罚是用铁钩子插进犯人的肋骨缝里,往外拉扯。

岳飞的肋骨被活生生拉断,内脏受到重创。
这种痛苦叠加上毒酒的作用,岳飞在极度痛苦中死去,年仅39岁。
一个本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将军,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手里,死在了阴暗的牢房中。
秦桧杀了岳飞之后,表面上风光了好些年。
他继续当他的宰相,继续跟金国议和,继续把持朝政。
赵构对他也挺信任,毕竟秦桧帮他解决了心头大患。
秦桧一直活到65岁才病死,临死前还被赵构追封为申王,看起来是善终了。
秦桧死后没多久,风向就变了。
赵构年纪大了,开始反思自己这辈子做的事。

他虽然不敢明说自己错了,但对秦桧家族的态度变了。
秦桧的儿子想继承相位,赵构直接拒绝了。
这等于是在告诉天下人,秦桧这一家不值得信任。
朝廷里开始有人提起岳飞的案子,说当年那个案子办得太草率,岳飞可能是冤枉的。
民间的反应更直接。
老百姓心里都清楚,岳飞是为国家拼命的好将军,秦桧是陷害忠良的大奸臣。
各地开始流传秦桧害死岳飞的故事,人们对秦桧的痛恨达到了极点。
有人铸造了秦桧和他老婆王氏的跪像,放在岳飞墓前。
这对夫妻跪着的铜像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了千古罪人的象征。
岳飞的平反来得有点晚,但还算来了。

朝廷重新调查岳飞案,推翻了原来的判决,恢复了岳飞的官职和名誉。
岳飞的遗体被重新安葬,后世皇帝不断给他追加谥号,表彰他的功绩。
岳飞成了忠臣的典范,他的故事被写进史书,被编成戏剧,一代代传颂下来。
那首《满江红》也成了千古绝唱,每次读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都让人热血沸腾又心痛不已。
岳飞遭受的披麻拷酷刑,表面上看是秦桧的残忍,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权力体系的扭曲。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说到底就是怕。
他怕徽宗、钦宗回来抢他的皇位,怕岳飞功高震主威胁他的统治,怕收复失地后自己在北方的政权不稳。
这些怕的背后,是一个皇帝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不安全感。

秦桧是个聪明人,他看透了赵构的心思。
他知道只要顺着皇帝的意思办事,自己就能保住荣华富贵。
岳飞是个障碍,必须除掉。
披麻拷这种酷刑不光是为了让岳飞认罪,更是为了杀鸡儆猴,告诉那些主战派的官员和将军:跟皇帝对着干,下场会很惨。
这种酷刑的残忍程度,就是为了制造恐怖氛围,让人不敢反抗。
岳飞的悲剧说明了一个道理:当国家的最高权力者不想收复失地、不想抗击外敌,只想保住自己的位子时,再能打的将军也没用。
岳飞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败在了朝堂的权谋之下。
他的军事才能、忠诚品质、报国之心,在皇帝和奸臣眼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

这种权力游戏的代价是什么?是一个王朝的衰落。
岳飞死后,南宋再也没有出现过能跟金国抗衡的将领。
朝廷一味求和,割地赔款,国力日渐衰弱。
最后南宋撑了一百多年,还是被蒙古人灭了。
如果当年赵构和秦桧支持岳飞北伐,如果让岳家军继续收复失地,历史会不会改写?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杀掉岳飞,南宋就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披麻拷这种酷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一个国家创造出这么残忍的刑罚,不是用来对付侵略者,不是用来惩罚真正的罪犯,而是用来折磨自己的忠臣良将。

岳飞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上不知道挨了多少刀枪,却没有倒下。
回到自己的国家,在自己人的监狱里,被披麻拷折磨得血肉模糊,最后惨死狱中。
这种反差让人不寒而栗。
凌迟之刑虽然残忍,但至少是公开执行,有一定的程序。
披麻拷这种刑罚大多是在暗地里进行,不留证据,不让外人知道。
它的目的就是摧毁犯人的意志,让人在极度痛苦中崩溃。
秦桧选择用这种刑罚对付岳飞,显示了他内心的阴暗和卑鄙。
他知道岳飞是硬骨头,普通刑罚不管用,就用最残忍的手段。
岳飞承受的痛苦,比凌迟还要可怕。
凌迟是一刀一刀割,虽然痛苦,但每一刀的痛感是局部的。

披麻拷是大面积撕扯皮肉,所有的神经末梢同时受到刺激,那种痛感是全方位的、持续的、无法忍受的。
岳飞在这种折磨下坚持不认罪,需要多大的意志力?他不是不怕痛,他是知道自己一旦认罪,就对不起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士兵,对不起那些期待收复失地的百姓,对不起自己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
南宋的灭亡,从岳飞之死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一个连忠臣都要杀害的朝廷,一个连自己的将军都要用酷刑折磨的政权,怎么可能长久?百姓看在眼里,士兵记在心里,读书人写进史书里。
岳飞的冤案成了南宋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了这个王朝无法洗刷的耻辱。
岳飞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精忠报国,也用鲜血揭示了权力的残酷本质。
披麻拷这种比凌迟还要痛苦的酷刑,没能让他屈服,反而成就了他的英名。

秦桧活到65岁,岳飞只活了39岁,但历史记住的是岳飞的忠勇,唾弃的是秦桧的奸佞。
那些跪在岳飞墓前的铜像,不光是对奸臣的惩罚,更是对忠臣的缅怀。
岳飞走了,他的精神却一直活在中国人心中,提醒着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什么是民族的脊梁。
信息来源:
《宋史·岳飞传》,中华书局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南宋李心传著
《金佗粹编》,岳飞之孙岳珂编纂
《中国古代刑罚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南宋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