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其实是一个人的名字。
20世纪30年代,匈牙利科学家苏木杰(Somogyi)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有些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经常升高,但是加大药量却不起作用,减少药量反而能使血糖恢复正常。
由于当时对糖尿病的认知局限,医院常规只给患者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这些常规的血糖数据很难解释这种现象。
苏木杰根据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推测这些患者夜间可能出现了低血糖,由于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反跳性升高。
苏木杰给这些患者加测夜间血糖,证实了这个推测。
这个发现更新了医学界对糖尿病的认知,于是便以他的名字,把这种现象命名“苏木杰现象”。
02
黎明现象
有些糖友全天血糖都控制得很好,唯独只有空腹血糖总是会偏高,这种情况可能是“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其实是一种生理现象,与体内“升糖激素”的波动有关。
人体有多种升糖激素,如皮质醇、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的分泌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比如,皮质醇的分泌高峰在上午 6 ~ 9 点,而低谷出现在午夜时分;生长激素则是脉冲式分泌,夜间深睡眠期间分泌量会明显增加。
有些糖友这些激素的昼夜波动比其他人更大,就会导致清晨高血糖。
03
睡前血糖高
这个是糖友们最容易想到的原因之一。
由于糖尿病人平时降糖药的用量是固定的,如果晚餐吃了过多高热量食物,就会使晚餐后或睡前血糖过高。
如果自身胰岛功能较差,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不足,升高的血糖就会一直延续到次日空腹。
04
不合理加餐
糖尿病人有两种情况需要加餐:餐前血糖偏低、低血糖发生后。
有些高龄糖友胰岛功能差,对血糖的适应能力不足,如果睡前血糖偏低,夜间就容易出现低血糖,需要在睡前加餐。
一般来说,这些糖友如果睡前血糖≤6.0mmol/L,建议适当吃点东西。
如果睡前血糖不是很低,只是因为担心夜间出现低血糖而随意加餐,就会造成空腹血糖升高。
糖友夜间出现低血糖后需要临时吃点东西,很多人由于饥饿感明显,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吃得过多,也会造成空腹血糖升高。
05
夜间睡眠差
睡眠对血糖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视。
严重失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升高。
长期失眠还会使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诱发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
06
急性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牙周炎等急性感染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糖升高。
另外,发热、咳嗽等症状也会影响睡眠质量,间接导致血糖升高。
07
药物因素
这是糖友们容易想到的另一个原因。
睡前漏服降糖药一般只会影响一两天的血糖,不会引起长期空腹血糖高 。
还有一种情况是晚上的中效或者长效胰岛素注射不规范,药物没有充分吸收,会使第二天的空腹血糖忽高忽低。
第二、糖尿病人如何应对
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糖友们马上做下面6件事,就能使血糖平稳降下来。
01
加测血糖
加测血糖的目的是排除“苏木杰现象”。主要需要加测夜间2点的血糖和睡前血糖。
如果夜间2点经常出现低血糖,说明降糖药的量太大,应该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如果睡前血糖偏低,夜间有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可以适当吃点东西,提高睡前血糖,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
02
调整早餐
空腹血糖已经升高了,如果还按照平时的习惯吃早餐,就会使全天的血糖都跟着升高,所以需要适当地调整一下早餐。
原则是:低升糖指数+高蛋白+减少总热量
但是不要因空腹血糖高而不吃早餐,这样做反而容易导致午餐前血糖偏低,导致反跳性血糖升高。
不吃早餐使身体缺乏能量,还会导致午餐进食过多,使午餐后血糖升得更高,并且增加了血糖波动。
03
适当运动
如果空腹血糖过高,适当运动是个降低血糖的好办法。
研究发现,10分钟的“抗阻运动”就能有效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比单纯做有氧运动的降糖效果更好。
04
调整全天饮食
空腹血糖如果降不下去,往往会导致全天的血糖“水涨船高”。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整全天饮食来改善。
“321饮食法”简单好记,糖友们可以试一试:
✔️3份蔬菜:2份绿叶蔬菜+1份其他非淀粉类蔬菜
✔️2份优质蛋白:动物蛋白选择鱼、虾、鸡胸肉等,植物蛋白选择大豆及大豆制品(豆腐、豆干、豆皮等)。
✔️1份低升糖指数的主食(生重50-75g):糙米、燕麦、藜麦等,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注意: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不尽相同,饮食调整建议配合血糖监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法。
05
排查其他影响因素
有些因素容易被糖友们忽略,要注意排查,大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睡前血糖如何,有没有过低或者过高?
睡前加餐是否合理,热量有没有超标?
是否失眠或严重打鼾?
降糖药是否漏服,胰岛素注射是否规范?
有没有急性感染等应激因素?
通过这些问题,往往能找到引起空腹血糖高的“隐性因素”。
06
记录“血糖日记”
如果自己找不到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但是建议就医前记录一份“血糖日记”:连续记录3天的睡前血糖、空腹血糖、饮食和运动情况。
这样既节省了检查时间,也便于医生分析原因,以根据不同的原因调整控糖方案。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