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你可能听过敦刻尔克,也知道英国打赢了二战,可你不一定知道,真正让大英帝国走向黄昏的,不是战场的失败,而是1939年那场外交上的“闪电战”。
深夜的克里姆林宫,苏联和纳粹德国突然握手,把英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地缘布局一把撕碎。
这不是一次外交失误,这是英国自己布下的陷阱,最后却自己掉了进去。可问题是:英国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逼进绝路的?
沙俄著名地缘政治家阿列克谢·叶菲莫维奇·艾德里欣将军
很多人以为,英国当年推行绥靖政策,是想避免战争。其实不然。张伯伦代表的英国上层精英并不是真的怕打仗,他们怕的是打错仗。
英国从一战后就疲惫了,经济衰退,国债翻了12倍,殖民地蠢蠢欲动,金融中心也从伦敦移到纽约。摆在他们面前只有一个现实:战争打不起。
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让别人去打。英国那一套“挑动大陆战争、自己躲在海峡后面渔利”的老套路,在1930年代依然在玩。
斯大林见签《莫洛托夫——里宾特洛普条约》
1935年,他们签了《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恢复潜艇,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兰,英法什么都没做。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张伯伦只象征性地抗议。而到了慕尼黑会议,他们干脆撇开捷克政府,直接把苏台德地区送给了希特勒。表面是和平,实则是把德国一点点推向苏联。
英国的算盘很清楚:你德国去打苏联,我们坐收渔利,你们两个都打残,我们再来收拾残局。
1925年洛迦诺谈判
但他们错估了两件事:一是德国没那么听话,二是苏联也不是傻子。1939年春,苏联已经看透了这场局。
斯大林公开表示:“苏联不会为他人火中取栗。”很快,利特维诺夫被撤,莫洛托夫上台,开始和德国秘密接触。8月23日深夜,条约敲定,苏德握手,英国的整盘棋直接被掀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是英国所有战略期待的终结。原本他们希望德国向东打苏联,自己在后方稳坐钓鱼台。
英国著名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
可现在,德国突然腾出手来,直接向西开火。波兰还没来得及反应,9月1日就被德国闪击。两天后,英国被迫对德宣战,战争来了,但方向全错了。
更致命的是,德国避开了两线作战的陷阱。苏联在东边按兵不动,德国轻松解决了波兰,然后迅速转头打法国。
1940年,法国沦陷,英国被困在敦刻尔克,要不是德国犯了战略错误,整个英国远征军都得交代在那儿。
讽刺《绥靖政策》的漫画。指示牌上,左边是西欧,右边是苏联
英国原本想用苏联当炮灰,最后自己成了孤军。
而此时的苏联,趁机收回了波罗的海三国和东波兰,为未来抵抗德国打下了缓冲区。在西方口口声声说“苏联助纣为虐”的时候,斯大林早就在为两年后的卫国战争蓄力。
英国则只能一边抗议苏德条约“背叛和平”,一边低声下气地向美国求援。到了1941年《租借法案》出台,英国已经彻底沦为美国的“战争代理人”。
战后,英镑被美元取代,殖民体系全面崩溃,英国从帝国之巅跌入“二流强国”,这一切的开端,就是那份深夜签署的条约。
斯坦利·鲍德温曾三次出任英国首相
很多西方史学把这段历史描述为“苏联一时糊涂”,甚至怪罪斯大林“出卖世界和平”。
但真相是,英国早就想好了要把苏联卖了。只不过这一次,苏联抢先出手,把英国的剧本烧了个精光。
《苏德条约》并不是苏联的胜利,而是一次主动的自保。1939年之前,苏联多次尝试与英法建立反德统一战线,但对方始终敷衍。
奥斯汀·张伯伦
英法派来的谈判代表连签字权都没有,苏联很清楚,这是在拖延。而苏联签约,是争取战略准备时间。
而英国呢?他们从来没打算站在“和平”这边。他们设计了一个让德国和苏联互相消耗的局,自己背后操盘。
只是他们忘了,希特勒是个赌徒,而斯大林更不是任人摆布的对象。
1922年签署的《华盛顿条约》宣告大英帝国的全球海上霸主地位逐渐丧失
更讽刺的是,英国一直以“文明世界守护者”自居,张伯伦说过,他们不想为了“一个遥远小国”波兰卷入战争。
可真正被出卖的,恰恰是那些“遥远小国”:奥地利、捷克、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一个接一个沦为大国交易的筹码。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