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同意!划定成都、重庆等10个区域综合改革试点!


图源:成都高新


近期有意布局成渝地区的企业请注意,或许我们正迎来又一个“国运级”的新政策。就在9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全国范围内划定10个区域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试点期限2年。其中,成都市、重庆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含深圳)等一道成功入选,标志着成渝地区在要素市场化改革领域迈入“国家队”序列,将为西部乃至全国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提供“成渝方案”。

成都市“实施方案”

六要素联动、21项任务发力

该方案试点范围为成都全域,围绕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金融、资源环境六大要素,推进市场化配置改革,同时强调要素协同配置,提出21项改革任务,强化新业态保障与市场治理,促要素高效流动。


一、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

推动“科技-产业-资本”融合


深化成果转化与产权改革:规范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完善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制度;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建技术转移机构,设中试平台;扩专利开放许可与托管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转让、许可。


优化科研资源配置:西部(成都)科学城探索基础研究机构经费包干制,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管理;试点科研资金跨区域使用,发布科技资源共享清单,探索技术向产业转化路径。


促进“技术+资本”融合:高新区试点企业创新积分制;依托“科创通”建技术与资本市场对接平台;高标准运营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扩质押融资规模,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推进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建设。


二、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创新“供应-盘活-城乡统筹”机制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按人口存量/趋势匹配新增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用林审批流程,统筹指标;加快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推进闲置用地复垦与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创新产业用地供应:推广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逐步向其他经营性用地延伸;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探索细分用地类型,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改革,设“鼓励/允许/禁止”混合清单。


市场化盘活存量土地:明确低效用地认定与腾退标准,鼓励回购、分割转让等方式盘活;探索地上地下空间分层确权,推动立体开发;支持通过土地预告登记实现使用权转让。


健全城乡统一用地市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省内土地指标交易;按国家规则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跨区域统筹。


三、畅通人力资源要素流动

聚焦“引才-育才-留才”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完善“条件落户+积分落户”双轨制;推动成渝/成都都市圈户籍便捷迁移、居住证互通、社保/公积金同城化,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建立“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深化博士后培养、职称制度改革,畅通新职业人员资格认定渠道;完善灵活就业社保,试点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


拓宽人才流动渠道:动态发布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探索编制动态调整与多元薪酬激励;推动企业人才评价与职称评审互通;优化外籍人才停居留政策,建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发展高端人才猎头、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服务业。


四、促进数据有序高效流动

构建“基础支撑-开放共享-价值提升”体系


夯实数据市场基础:建立数据产权、流通交易、安全保护制度;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衔接“东数西算”工程。


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建统一城市数据资源体系,促进数据供需对接与常态化回流,服务“智慧蓉城”;扩大交通、气象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开放,探索公共数据运营,打造典型应用场景。


提升社会数据价值:规范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依托现有场所开展数据交易与资产化服务;探索个人信息授权使用与数据安全承诺制度,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图源:四川在线



五、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强化“供给-市场-场景”支撑


增强金融服务供给: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国家基金合作;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推动成渝金融标准创新,开展“一带一路”普惠金融与跨境贸易金融服务。


健全多层次股权市场:研究区域性股权市场设“专精特新”特色板块;推动基础设施REITs健康发展;优化创业投资企业市场准入。


六、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建设

助力“绿色转型-低碳发展”


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鼓励多元投资建智慧配电网,推重大赛事绿电供应,扩企业绿电交易;深化电能替代,加快充换电设施与新型储能建设;探索天然气开发利益共享与绿色氢能发展,出台社会资本投资激励政策。


夯实绿色要素基础: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探索行政区域生态产品总值、川西林盘价值核算;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EOD模式。


健全绿色要素交易:融入全国碳市场,探索用水权交易;依托公共资源平台建绿色要素一体化交易平台;推绿电与绿电证书交易,深化“碳惠天府”品牌;探索绿色资产交易与气候投融资,拓展绿色金融评价场景。


七、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

强化“跨域-应急-治理”能力


保障新业态与服务业要素:聚焦AI、航空航天、新型能源等领域,推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完善要素市场定价机制,健全“按贡献决定报酬”制度;深化服务业改革,推动商业医疗补充保险落地。


健全要素市场治理: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鼓励要素交易平台与金融/中介机构合作;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健全信息披露与信用体系;建要素交易大数据平台与风险处置制度。


促进要素协同配置:联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配置全球要素;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与市场一体化;引导要素向重点产业链集聚,建应急状态下要素协同配置制度。


成渝“共性为基”

破壁垒、促联动

重庆的实施方案同样覆盖全域,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重庆迎来的又一重大政策红利。该方案将深度激活土地、技术、人才、数据、资本等关键要素的流动活力,为西部地区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核心亮点突出多要素协同发力:在技术要素转化上,既建设成渝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也探索科研资金跨省市使用、扩大经费“包干制”范围;在土地要素创新方面,开展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调剂、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还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人才流动畅通上,推动成渝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与居住证互通,通过特设岗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优化外籍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在数据要素突破上,探索数据确权与交易规则、建设数据要素流通体系,也高标准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深化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通道应用;在资本要素赋能上,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动中新绿色金融合作,还探索基础设施REITs等融资模式,支持新加坡企业在渝挂牌交易。


图源:重庆发布



成渝两地的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方案存在不少核心共性,这些相同点既是协同合作的重要支撑,也催生出多样协同方向,有助于进一步打通区域要素流动堵点、破除壁垒,切实推动成渝要素市场实现一体化发展。


从核心相同点来看,两地要素改革领域高度契合,均聚焦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资本、资源环境六大要素,以市场化配置为核心方向,且强调要素间协同联动,同时瞄准航空、航天、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共同完善“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分配机制,推动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关键改革举措也高度趋同,技术要素方面均探索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及证券化,土地要素方面均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人力资源方面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人才跨区域流动,数据要素方面均参与成渝算力枢纽建设、探索数据交易规则,资源环境方面均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绿色金融;


区域发展导向更高度统一,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核心抓手,着力打破要素跨区域流动壁垒,通过推动户籍互通互认、允许科研资金跨省使用、探索能源要素协同配置等举措,共同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


基于这些核心相同点,两地可进一步拓展多元协同方向。


在技术与创新领域,可构建跨区域联动链条,将重庆打造的跨区域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与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联动,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确权-市场化交易”的完整闭环,同时联合统筹科研资金跨省使用,共享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资源,加速技术要素跨城流动;


在土地与空间领域,可优化区域资源统筹,结合重庆都市圈土地统一管理经验与成都“人口匹配建设用地”机制,协同制定区域土地指标调剂方案,还可联合出台城镇低效用地统一认定标准,共享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的实践经验,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在人力资源领域,可推动服务与标准统一,进一步深化成渝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共建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同时统一人才评价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标准,破除人才跨城就业壁垒,促进劳动力要素高效流动;


在数据与算力领域,可实现基础设施与规则协同,联动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建立重庆数据中心集群与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调度机制,也可统一公共数据开放标准,推动交通运输、气象等高频公共数据跨城共享,完善区域数据要素市场生态;


在资源环境与金融领域,可强化标准与实践融合,共同完善长江上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一碳排放权交易、绿色电力交易规则,结合重庆“电力跨省域办理”模式与成都绿电推广经验协同优化区域能源配置,还可联合探索气候投融资路径,推动绿色信贷认定标准融合,引导资本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4

标签:财经   国务院   成都   重庆   区域   要素   数据   土地   领域   市场   标准   技术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