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著霄寻亲靠瞎问!30年断联以为白跑,转头就撞上亲叔叔!

30年寻亲靠问路,这巧合比中500万还邪乎!

有人跑遍大半个中国寻亲无果,赵著霄开车十多个小时到山东,村口问个路就撞上亲堂叔。这事儿听着比说书先生编的段子还离奇,却真真切切发生在潍坊东庄子村。

赵著霄不是吃饱了撑的瞎转悠,他心里揣着事儿。爷爷19岁从山东参军,打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最后留在杭州扎根。家里就爷俩,爷爷当兵走了,弟弟留在山东照顾老人。父亲8岁跟着爷爷去杭州,30多年前赵著霄跟着父亲回过一次山东,那会儿村里全是土路土房,他还在田埂上抓过蚱蜢。

那时候没手机,联系全靠写信。一开始一个月一封,后来一年一封,慢慢就断了联系。不是亲人不想念,是通讯条件卡了脖子。换成现在,微信视频一点开,想见谁见谁,哪能让亲情断了30年。

这次赵著霄带着上高一的儿子回山东,就想让孩子看看老家,知道根在哪儿。没成想,在村里问祠堂怎么走,问村里人是不是都姓赵,提到爷爷名字时,迎面走来的大叔突然愣住。核对家谱,说爷爷往事,每一个细节都对得上。大叔一句“我是你叔叔”,把赵著霄惊得手脚发麻,反复确认两遍都不敢信。这哪是问路,这是老天爷把亲人直接送到跟前儿。

经典的事儿还在后头,叔叔拉着赵著霄往家走,路上嘴里不停念叨“回家,回家”。到了叔叔家,叔叔喊来兄弟和晚辈,摆上山东家常菜。赵著霄赶紧给杭州的父亲打视频,78岁的老人看到山东亲人,声音都发颤,隔着屏幕就跟堂弟们聊起儿时的事儿。叔侄俩还一起翻了赵家的家谱,没有半点陌生感,就跟天天见面似的。

赵著霄自己都笑称,最后悔没带礼物。谁能想到,原本只是带孩子认认门、寻寻根,能撞上这么大的惊喜。现在好了,微信加上了,时常能视频聊天,杭州的特产也能通过物流寄过去。

儿子第一次见全村都是亲戚,直接惊呆了。虽说对复杂的家族关系没概念,但山东馒头的麦香、家常菜的味道,让孩子记牢了山东。这哪是吃顿饭,这是把“山东根”的印记,通过舌尖刻在了孩子心里。

有人说这巧合太假,可事实就摆着。30年断联,一句问路就能重逢,这概率比中500万彩票还低。赵著霄这趟寻亲,没提前找村干部,没四处打听亲戚名字,就凭着一句随口的问路,愣是接上了断了30年的亲情。这不是运气好,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就算隔了30年、隔了千百里,也能凭着一句乡音、一个名字,重新连到一起。

赵著霄说以后想带父亲回山东过年,得先看看父亲的身体状况。他生在杭州长在杭州,却一直以山东人自居,爷爷的山东乡音早刻进了他的血脉。他想让子孙都知道自己是山东人,知道根在哪儿。这想法实在,不像那些光说不做的,他用实际行动把断了的亲情续上了。

这事儿说到底,是通讯发展救了亲情。要是还像30年前那样靠写信,赵著霄就算再回十次山东,也未必能遇上亲叔叔。现在微信、物流啥都方便,想联系随时能联系,想送东西很快就能到。亲情再也不会因为距离远、通讯难,断了联系。

结尾一

赵著霄的寻亲故事看着圆满,可细想一下,多少家庭因为当年通讯落后,断了亲情就再也找不回来。他是幸运的,问路都能遇亲人,更多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失散的亲人。这不是命好,是他敢迈出寻亲这一步,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把老家那点念想抛到脑后了。

结尾二

有人说这巧合是编的,哪有这么容易寻亲成功。可赵著霄带着儿子认亲、和叔叔视频、给父亲连线山东亲人,桩桩件件都是真的。那些质疑的人,要么是没体会过亲情失散的苦,要么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团圆。不管别人怎么说,赵著霄把“山东根”续上了,这就比啥都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历史   叔叔   山东   亲情   杭州   爷爷   父亲   乡音   亲人   通讯   村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