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养生:消暑防湿护阳气,安然度过“上蒸下煮”天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随着小暑节气的到来,高温、高湿的“桑拿天”逐渐成为常态。此时天气炎热,雨水增多,人体容易被暑热和湿气侵扰,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乏力、烦躁、肠胃不适等问题。做好小暑养生,关键在“消暑热、防湿邪、护阳气”,这几点要记牢。


小暑养生核心:顺应“高温高湿”,平衡阴阳


中医认为,小暑时节“阳气最盛,湿气亦重”,人体阳气浮于外,内里相对空虚,同时湿气容易侵入体内,形成“暑湿困脾”的状态。因此,养生要围绕“清热不损阳,祛湿不伤脾”来做。


饮食:清热祛湿,别贪凉伤脾


小暑饮食讲究“清补”,既要消暑,又要避免寒凉伤脾胃,还要兼顾祛湿。


- 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绿豆汤(别煮太烂,清热力强)、冬瓜、丝瓜、苦瓜、黄瓜等,能清热解暑、利水祛湿,适合夏天食用。比如冬瓜排骨汤,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利湿,一举两得。

- 少碰“隐形寒邪”:冰饮、冰西瓜、凉菜虽能一时解暑,但容易刺激肠胃,导致脾胃虚寒,让湿气更难排出。建议吃温凉食物,比如常温西瓜、绿豆汤放温后再喝。

- 加点“温阳”食材:湿气重的人可以在饮食中加些生姜、花椒、藿香等,比如煮冬瓜汤时放几片生姜,既能中和寒性,又能帮助祛湿。


起居:避高温,防“阴暑”


小暑白天炎热,早晚稍凉,起居上要注意“避热就凉”,但别过度贪凉。


- 午时小憩养精神:此时白天最长,阳气最盛,建议午时(11:00-13:00)眯一会儿(15-30分钟),既能缓解暑热带来的疲劳,又能顺应“阳气盛极而衰”的规律。

- 别贪凉防“阴暑”:空调温度别太低(建议26℃以上),避免长时间直吹;出汗后别立刻冲凉水澡或喝冰饮,否则寒湿容易侵入体内,引发头痛、鼻塞、腹泻(这就是“阴暑”)。

- 傍晚适度活动:清晨或傍晚天气稍凉时,可散步、打太极等,微微出汗即可,帮助排出湿气,别在高温时段剧烈运动,以免耗气伤津。


情绪:防“心火旺”,保持平和


中医说“夏属火,对应心”,小暑高温易让人烦躁、易怒,“心火过旺”还会影响睡眠和食欲。


- 少生气,多静心: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养花种草,或找个阴凉处闭目养神,让情绪平稳。

- 喝点“清心茶”:用莲子心、淡竹叶泡水喝,能清热除烦;或用百合、银耳煮汤,滋阴润燥,缓解心火旺引起的口干、失眠。


小暑养生小提醒:这些细节别忽视


- 出汗多要及时补水,可喝淡盐水或绿豆汤,别等口渴了才喝;

- 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 晚上睡觉别露肚脐、脚踝,避免寒湿入侵。


小暑养生的关键,是顺应时节的“热”与“湿”,做到“清热不寒凉,祛湿兼顾脾,起居有规律,情绪少烦躁”,才能安然度过这段高温湿热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养生   防湿   小暑   阳气   安然   湿气   绿豆汤   高温   心火   起居   肠胃   饮食   暑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